前言
项英,听到这个名字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古时候的项族人,但这个项英是咱铁骨铮铮的新四军汉子,可不是什么古时之人。
项英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要说关于他的故事,就不得不说抗战时期震惊全中国的皖南事变,而他也是在这个时期壮烈成仁.......
一、死亡迷雾
项英,作为新四军的代表人物,其一生功过很长时间来,是一个争议不休的话题,连其死亡也是迷雾重重,今天我们就重点说说项英的生死功过,以及诡谲的项英之死。
项英出生于湖北省武昌县的一个职员家庭,小学毕业即进纺织厂学徒、当工人,五四运动后,他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1年在武汉组织工人俱乐部,192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这时起到1941年43岁时牺牲,项英的一生是矢志革命的一生,是战斗不息的一生,项英同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也正是项英前半生的工人经历,以及那个时期项英在工人运动中,所作出的贡献,才让他能稳坐新四军副军长一位许多年。
当然能在这个位置干这么多年,不是简单的过往履历便能保持住的,项英必然有其过人之处,不然难以服众。
当时担任新四军军长位置的是叶挺,可那时叶挺还未加入中国共产党,虽有能力,但在那时的环境下,身份同样重要。
项英在能力不亚于叶挺的同时,更是个老革命,也打过三年游击,当时的中央在慎重思考过后,决定由项英担任叶挺的职位。

且当时新四军,不同后期军纪严明,人员素质高的解放军,那时新四军人员组成繁杂,且军事素质低,文化较低,小部队作派浓烈,总之新四军身上有着非常重的游击战风格,这与项英十分的匹配。
最主要的还是项英是能够理解执行中央对新四军的战略期望,但最终项英的身死以及皖南事变,都离不开那时的战略布局影响。
当时局变化后,中央对新四军建议,望新四军部往苏北转移,免受日军及国军袭击,但在中央多次提醒后,项英未能及时执行中央建议。

那时项英仍旧惦记着初期的皖南战略,觉得还有回转的余地,于是在其一拖再拖的情况下,未能逃出皖南事变的下场,其本人也在转移途中身死。
关于项英之死,如今的许多资料显示,是转移队伍中有叛徒,趁着一众新四军高层睡觉期间,枪杀了项英等数位革命烈士。
但仔细想想,一个叛徒背刺了我党人员,却不曾拿走任何能够,证明他枪杀了新四军高层的证据,光凭一张嘴,跟敌对势力讲他叛出我党,还解决了我党的精英人才,这不太正常。
在战场上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叛徒怎么会不知道证据的重要性呢,光杆司令的过去叛变,这不现实。

特别是关于该叛徒刘厚总的照片及资料非常的少,按理说能随着高层一起转移的人,职位也不会低,照片应是有的,资料同理。
可奇怪的在于长什么样不知道,故事经历不知道,只知道他的背叛和凄惨下场,也可能是职位经历较比于项英等人,就显得小巫见大巫,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
项英是否为刘厚总所杀,我们不得而知,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与项英曾经共事过的老革命家也都已去世,项英的身死之谜,早已不是谜题,他就是为叛徒所杀,不是刘厚总也会是其他叛徒,只因那时的新四军转移情况及自身人员组成状况,叛徒是肯定有的。
二、积错成祸
皖南事变,作为国民党发动的清共运动,在此事件中,新四军八千余人,伤亡两千余人,四千人被俘,两千人夺命突围,其中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壮烈牺牲,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被叛徒所杀害。
在这里面,根据各方资料来看,错误或者说披露出现在项英身上,可是国民党背信弃义在先,才导致皖南惨案的发生,那么项英究竟是做了什么,才让这次事变的错误,归咎在其身上呢?这话还得从项英的几个错误说起。

错误之一,一再延误北移时机,早在1940年1月29日,毛泽东、王稼祥就电示项英:“你们主要出路在江北”,“须秘密准备多数渡江”。
项英于4月9日电复毛泽东,还是这也不行,那也困难,项英拖延北移,原因完全在 他自己,其一,项英总是顾虑在北移途中受到敌顽夹击,其二,项英对皖南恋恋不舍。
到了10月30日,项英提出应付国民党军进攻的三个方案请中央选定,第一个方案仍是“保持皖南阵地,根本不北移”,11月3日,终于致电中共中央表示:“我们赞成北渡方针,并正做如此准备”。
但接着又说:“目前有种种客观困难,不能立即实现这一方针”,“决心坚持皖南阵地”,还列举了有把握坚持的五个条件,这个株守皖南以图向南发展的情结,一直干扰着项英的北移决心。
从一月到十一月整整半年又四个月,再拖两个月都已经一年了,项英这完全就是拖死了自己和队伍,何止是延误啊。
错误之二,北移路线选择不当,在中共中央的批评督促下,项英终于决定北移,在12月28日主持新四军军分会会议讨论行动方案,并请叶挺列席。
会上提出三个方案,逐一作了分析比较,第一方案是向东经杨柳铺、孙家埠、郎溪到苏南,待机北渡长江到苏北;第二方案是由铜陵、繁昌间北渡长江,再到皖东;第三方案是向南绕道茂林、旌德、宁国、郎溪,沿天目山脉到苏南,待机北渡长江到苏北。

项英认为第一和第二方案太危险,应该避强就弱,决定实施第三方案,历史已经证明,这个向南绕道北移的路线选择不当。
有的文章说,项英选择向南绕道,还是想择机向浙闽山区发展,这个说法没有依据,不应臆测推断;何况近万人的行军队伍,如果临时变更目的地,谈何容易!
错误之三,惊慌失措擅自离队,1月8日下午,顾祝同发布命令:新四军皖南部队“经我各部围剿,穷蹙一点,消灭在即”,“务严令包围于现地区,限电到十二小时内一鼓而聚歼之,勿使逃窜分散为要”。
项英从新四军获取的情报得知这一消息,惊慌失措,于9日晨率十余人擅自离开指挥岗位出走。
走了不久,感到不对,随同附近的第五团于10日回到军部,并致电中共中央报告:“今日已归队。前天突围被阻,部队被围于大矗山中,有被消灭极大可能,临时动摇,企图带小队穿插绕小道而出。”“此次行动甚坏,以候中央处罚。我坚决与部队共存亡。”

对于项英的这个严重错误,40年后也有过争论,有人称之为逃跑,有人反对用这种词语。
项英的本意是试图分散突围,这是他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用过的办法,错是错在本应同舟共济的危急时刻,项英没有和叶挺商量应急措施,而是置军长和指战员们的安危于不顾,自己离队出走了,造成了部队的思想混乱,影响了士气。
幸而他及时醒悟,一天后就归队,立即向中共中央检讨,他自己承认“临时动摇”,已经对这次出走的错误定性,对一个共产党员来说,这个定性足够严重了。
因项英的缘故,导致原本可能不会发生的皖南惨案发生,以一人之错,带着整个部队遭殃,纵观整个皖南事变只能说是可悲可叹啊。
二、背后之枪
1941年1月4日,蒋介石调集顽军7万余人,由顾祝同、上官云相指挥,对北移的新四军突然发起围攻,九千名新四军抗日将士,在前有大山、后有大河的安徽省泾县茂林地区,浴血奋战七昼夜,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1月13日,新四军所守之石井坑各阵地均被敌军突破,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决定分散突围。
项英与副参谋长周子昆带着警卫人员李德和、夏冬青、黄诚等突破第一道包围,来到大康王一带隐藏。

14日傍晚,项英等人遇上了突围出来的军部副官刘厚总,19日晚,项英和周子昆率领大家离开了大康王,向南转移,到了铜山北面的罗丝坑,与作战科长李志高,侦察科长谢忠良等会合,又经铜山水岭转移到濂坑。
当时敌人加紧搜山,项英等人陷入断粮境地,每天仅靠一把红枣充饥,二十来天后,项英等人和军部同志转移到丕岭深山老林里隐蔽。
这时,警卫员郑德胜与教导队工兵连长刘奎相遇,并找到地下党,联系上军部直属政治处的杨汉林、军需处罗湘涛等。
一行人来到濂坑的石牛沟村后的赤坑山,山上有个蜜蜂洞,项英决定暂栖洞里,蜜蜂洞呈椭圆形,长6米多,宽4米,最高约1米。
由于洞小,容纳不下一行人,夏冬青等警卫就在半山腰搭个草棚,郑德胜、李德和、何枝生、张益平、王本厚、陈阿进、谢忠良等就住进草棚。
项英在蜜蜂洞住下后,立即与同志们筹划下一步突围,也就是渡江南下,他派出郑德胜、张益平、何枝生进行侦察,并附带筹集干粮。
3月23日凌晨三点,叛徒刘厚总乘项英、周子昆、黄诚熟睡之际,连发数枪,将他们杀害。

行凶后,带上项、周的黄金、白银、钢笔、表以及他们三人的手枪逃下山,一小时后,刘奎、郑德胜一行挑粮食回来,半路上遇到刘厚总。
刘厚总慌忙掏出小刀牌香烟分给他们抽,郑德胜心想:“这种烟只有首长抽,他怎么有呢?”就问道:“你从哪搞来的烟?”刘厚总说:“管他哪搞来的,你抽就是了!抽完还有任务”。
说完,拉着李德和就走,大约走了半个小时,来到一个岔路口,听到狗叫,刘对李说:“前面有情况,你等着,我去看看”,说完慌慌张张地朝敌军驻地跑去。
李德和见此情景,觉得刘厚总可能叛变了,军首长的安全估计出了问题,便连忙转折回山洞,李德和跑到赤坑山半山腰的草棚,叫醒了谢忠良等人,一起跑向蜜蜂洞。
果然,项英、周子昆、黄诚倒在血泊中,项英侧躺着,头南脚北,两发子弹从太阳穴打进去,周子昆仰面朝天,头北脚南,胸部中弹,黄诚身中三枪,一枪穿透右臂,一枪擦伤左臂,一枪打中后脖子。
这惨状令众人大吃一惊,“刘厚总叛变了,是他杀害了首长”,大家检查一遍山洞,发现项英、黄诚的手枪没了,项英、周子昆身上所带的经费黄金8两5钱、法币二万多元、还有一些银元,以及金怀表、派克自来水笔也没了。
在地下党的协助下,谢忠良等人用两条毛毯将项英、周子昆的遗体裹好,掩埋在蜜蜂洞西边的石崖下。
为了日后好辨认,项英的遗体埋在石崖的右边,与石崖呈垂直状态,周子昆遗体埋在石崖的左边,头北脚南,与石崖呈平行状态。

项英被害时年仅43岁,生前任中共东南局书记、新四军副军长,虽然他在皖南事变中犯了右倾错误,但纵观一生,依旧是革命的先烈。
解放后,根据刘伯承同志的指示,项英、周子昆的遗体移葬在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为项英和周子昆修建了烈士墓。
杀害项英、周子昆二烈士的叛徒刘厚总,满以为投靠国民党会得到奖赏,没想到国民党并不信任他,把他投进了监狱,狱中,他身患重疾,神经错乱,下场可耻又可悲。
参考文献:
是非功过说项英(一)
《大江南北》2021年第10期7-10
项英被暗杀真相
《炎黄纵横》2021年第6期36-37
蜜蜂洞里的枪声——项英的最后岁月
《铁军》2021年第1期28-31
项英与中央屡生分歧和争论仍长期任职新四军原因探析
《安徽史学》2013年第2期96-103
项英:工人阶级的英雄人物
《中共党史研究》1998年第4期1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