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武侠《魔刀玄剑录》第九章有招无招

刀白说小说 2025-02-25 20:46:47
他带了牛皮水壶信步出林,往高处而行。不片刻,被他打了四只野兔,一头麂子,五只锦鸡之类,牛皮水壶中也灌满了山间可口清泉。心中欢喜,折返回来,生火烤肉,香气满林,直吃得连舌头也几乎吞了下去。他食后精神爽利,力气大增,身边有水有肉,肚子不忧,吃个净饱,静坐调息,自思“断玉神功”尚未练成的法门。突然之间,平时修炼内功时气息不易走到的各处筋脉穴道,竟有畅通无阻之相,不禁心中大喜。本来静坐修习,最忌心有旁骛,大哀大乐,更是凶险之极,但此时他大欢大喜,周身内息仍是绵绵流转,毫无阻滞。 心道:“难道爷爷刻意指点我三招剑法,对我修炼断玉神功竟有触类旁通之功?否则我往日练功迟滞所在,为何一日而通?”他可不知,颛孙子规与当日尚未出家的无相神尼年少相交,两无嫌猜,两家的独门剑法无意中就此私相授受。颛孙子规练剑的天赋还在无相神尼之上,得了无相神尼透露的穴道铜人上演化出来的“断玉神剑”内功心法,静坐闭关,终于从“青莲引”中攫取精华,创了这三招相辅相成相生相克的剑法出来。这三招剑法虽是颛孙子规别出心裁所创,剑法蓝本还是以断玉神功中的断玉剑法为主,竟无意中成了“断玉神功”修炼时遇到阻碍的一把解决问题的“钥匙”,这点不但无相神尼没想到,颛孙子规也没想到,杨继周的资质还在两老之上,他却无意中试出来了。 当下杨继周心情愉悦,跃起身来,提起宝剑,重新练剑。此时已去了几分唯恐练功过急而走火入魔的戒心,内力发出,简直凌厉无伦。如此练剑数日,杨继周长剑击刺挥掠,渐感得心应手。同时越来越觉以前所学“断玉神功”中的招数和心法变化太过繁杂,他以“混沌三剑”的剑法作引,越练越觉其中境界其实远胜世上诸般最巧妙的剑招。他一面修炼内功,一面凝思“断玉神剑”中剑招的去势回路,但觉越是平平无奇,对手当是越难抗御。比如挺剑直刺,只需手上再加一倍气力,剑力强猛,威力将远在他所见过的各种变幻奇妙的剑招之上。他这时虽只是初步想通了“断玉神功”的基本原理,又有“穴道铜人图谱”为参考,但不知不觉间,内息真气已比平时激增数倍,只是此际面前没有对手,无人给他喂招,他自己并无察觉罢了。 这日练功之余,忽然想道:“独孤前辈三间石屋,除了每天住的那一间,其他两间我还从未去看过。”他此时心中早无窥探独孤求败剑招剑法之心,于是走进第一间,但见那石屋中一座颓败的灶台,几根烧得乌黑的柴火丢在地上,除此之外,蛛丝密结,尘灰莽莽,再无别物;到第二间看时,但见第二间石壁之上,赫然刻着五个大字“无招胜有招”,旁边书着落款:“独孤求败有所感,题字于此,后人见字,当思其意。”仔细查看,也在无别物。 他看了那五个字,细细品味,直觉其意无穷,心中忽然一动,道:“‘断玉神功’中的‘断玉神剑’讲求的是招数精妙严谨,令得敌人破无可破,无迹可寻;爷爷的‘混沌三剑’也可以根据自己内力的强弱随意变换去势和回招,但这两种剑法武功,若与独孤前辈这五个字比起来,所谓‘断玉神功’和‘混沌三剑’,岂非毫无意义?”一时想不通那五个字的原理,便走到门外坐下静思。 这个问题他想了许久,也想不出个所以然,站起身来,直刺出剑,不知不觉,使的就是混沌三剑中的“千古神龙”一招,接着便使第二招“混沌初开”,然后再使“沧海一粟”,三剑三招,宛若行云流水,剑身被内力震得嗡嗡作响。只是杨继周却丝毫也高兴不起来。原来他觉得自己所使的招数无论如何也要跟着次序而出,若有些许偏差,剑招使出,那便毫无效果,反倒把自己的空档卖给了敌人。敌人若然机警在自己之上,难免要受其所害,这番结果,更远非独孤求败“无招胜有招”的境界,心道:“怎会如此?”犹疑片刻,道:“我使‘断玉神剑’招数看看如何?” 倏地跳起半空,先使一招“断玉神剑”中的“玄鸟划沙”,接着一招“铁锁沉江”,续接“晋代衣冠”,再叠“长虹经天”,辅以“断玉神功”的真气法门,五招发出,轰隆声响,剑光缭绕之下,将两株合抱大树拦腰斩成两截。威力足矣,但无论如何,与独孤求败题书石壁的那五个字“无招胜有招”全然背道而驰、南辕北辙。他想不通其中的道理,心中发闷,于是收了宝剑,走到屋中静坐调息。 坐了半个时辰,眼看金乌西沉,又站了起来,道:“独孤前辈既有这句话留在石壁之上,说明他对‘无招胜有招’的境界感触极深,否则以他那么心高气傲的人,剑法剑诀都在心中,为何独独把这五个字刻在墙壁上?尝闻古剑客有将自己毕生所学精华凝成几个字或者一段话的做法,难道这也是独孤前辈的练剑心得么?”忽然想起颛孙子规说的“文武相轻”,想道:“果然如此。老夫子老学究们最不喜欢舞刀弄枪,他们决不愿和江湖草莽坐在一起,而示读书人的‘清高’。独孤前辈何尝不是如此?他纵横武林,无所抗手,最终寂寂不知所终,那是‘曲高和寡’、小觑众生之意了。他终身悟道,想必这五个字乃是他毕生所得,焉能无理?”忽然想道:“先师从小教我武功,曾说过不必太在意一招一式的得失与不足,她的话的道理岂不与独孤前辈这五个字相合?” 他心中想通了一半的道理,心情立时快活得不得了。当下站起身来,先从“断玉神剑”的招式开始练起,一招“白虹贯日”,剑尖斜指朝天,第二招“天河倒卷”便使不下去,不由得一呆,但剑在手中,天河倒卷是身在半空,剑身下荡的招式,猛地想道:“我剑尖向下着地一撑,身子不就倒过来,再使‘白虹贯日’,不就可以了?‘断玉神剑’的剑招中虽定下这两招的前后次序,但出招的次序全然打乱,有何不可?”这一想登时心中猛醒,长剑向上一勒,自然而然的便使出“天河倒卷”,不等剑招变老,已转“雁阵行空”。长剑在头顶飞过,一勾一挑,轻轻巧巧的变为“钟鼓齐鸣”,最后才变到“白虹贯日”这一招,转折之际,衔接之间,竟然天衣无缝,心下甚畅。当下依着所想,一招一式使将下去,使到“天王照镜”收剑,堪堪正好七十二招“断玉神剑”剑法用完。 他一试既成,领悟了“无招胜有招”这五个字的精义,便宛若在一堵坚硬的墙壁前忽然找到了一处可以窥探墙外风景的大门一般,所有招数随心而用,随招而发,七十二招“断玉神剑”被他拆得四分五裂,但因此而真力内劲所发,殊无阻碍,剑光未到,两颗大树,已相继而折。直练到第三日上,弃剑不用,将“断玉神功”中的“截脉指”和“大般若神掌”练了一趟,发觉独孤求败那“无招胜有招”五个字委实包容万象,直是曼妙难言。掌、指招数混同使用,随意而发,想如何进招,便能如何进招,不但毫无生滞之相,反觉较之前所练“断玉神功”中的功法要容易轻快得多。 各招各式,浑然天成,破绽全无。单以武学而论,此时的杨继周尚不能说已窥上乘武学之门,但从独孤求败那五个字悟出的道理却是常人所不能及。他想通这些道理毕竟才只几天的时间,要运用娴熟,直如颛孙子规一般信手挥之,信手破之,还差着不小的距离,真气内力也尚还未到出臻入化的境界。想道:“先师曾告诉我,死招数破得再巧也没有多大的用处,一旦遇上一个比我机灵聪明得多的敌人使出变幻莫测的活招数,免不了缚手缚脚,只能引颈受戮。倘若拘泥不化,便练熟了几千几万手绝招,又于事何补?” 无相神尼学贯今古,雌居武林第一高手咸达五十多年,她这一生可谓从不拘泥一法,练功也好,破敌也罢,已到出手无招的最高境界,几与剑魔独孤求败“无招胜有招”的思路不谋而合。而剑法修为在无相神尼之上的剑魔独孤求败则是根本无招无法。试想一个人的剑招使得再浑而无痕,只要有迹可寻,便有破处,若至独孤求败根本无招无式,敌人又如何破他?只是这个道理杨继周一时尚未想通罢了。这就如同市井无赖手舞利刀横劈竖斫,纵然身边捕快围满,也无人能猜到他下一刀要砍向哪里,劈向何人,所谓“乱拳打死老师傅”就是这个道理。无赖拿刀砍人全无招式,捕快毕竟练过一两手功夫,面对菜刀乱飞,捕快自然瞠目结舌,无可奈何。 杨继周自小从跟随无相神尼练武,又得颛孙子规这样一等一的剑学高手从旁指摘,因此他能做到心无旁骛,应手变招,顺其自然。行乎其不得不行,止乎其不得不止,神功妙用,皆出独孤求败壁上留书五字所言,使出来的招数巧妙也罢,笨拙也罢,断玉神功中的指、掌、剑、气片刻间连成一片,四种武功,纵横来去,转换自如,半年之间,在穴道铜人秘法之助下,竟将小普陀门先祖王惟一苦心所创的断玉神功练得功行圆满,浑然天成。他练剑多年,每一次练习,每一个招式都务求十全十美,没半点纰漏,今日得独孤求败的提示,才知自己以往所练与这十几日在山谷中所练的全然相反,相反反倒效果更佳。他练成神功,一者是穴道铜人的确乃是有宋以来灿烂瑰丽的一件国之瑰宝,二者受到了剑魔独孤求败的隔代指点,所差者,无非内力尚且不到火候罢了。 他这时才想到要将先师无相神尼临终交给的断玉神功拿出来看上一看,随意翻开一页,但见扉页上面写道:“‘断玉神功’,吾祖惟一公所著。第一招有二百七十种变化,归妹趋无妄,无妄趋同人,同人趋大有,甲转丙,丙转庚,庚转癸,子丑之交,辰巳之交,午未之交,风雷一变,山泽次变,水火三变。乾坤相激,震兑相激,离巽相激。······”越看到最后,招数越难,一路看下去,竟背了一小半。原来他天性聪明,少时读书便可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当下心无旁骛,把整本断玉神功都仔细看了一遍。 断玉神功的口诀便有洋洋洒洒五千余字,果如无相神尼生前所言,由于她的父母练功时,断玉神功经小普陀门历代拼死辗转保存,其中已有所遗佚,中间有些篇章内容不相连贯,饶是无相神尼学问通天,也足足化了四五年的时间,才把中间丢失的部分渐渐推断出来。她自思祖上所传已有断层,惟一补救的方法,便是从穴道铜人身上重新再拓一份图谱来加以补足。杨继周再把穴道铜人的图谱拿出来一看,两者一合,心中对无相神尼大为惊佩:“恩师没看到穴道铜人的全部图谱,单凭自己的聪明才智便把失去的部分推断出来,而且两者相差无几,原理也大致相同,真是令人惊讶!” 当下把“断玉神功”连看三遍,书中功法全部记住,道:“这部‘断玉神功’,是我小普陀门与十一大派血腥冲突的根本关键,我把经书全部记住了,从此再也不用它。不如付之一炬,十一大派的人就算侥幸能抓到我,也拿我毫无办法。”当下把这本旷世神功,竟自丢在火里,片刻化成一团青烟。只是那张谱诀,乃是四师兄阴阳书生凌度九死一生才保存下来,烧毁实在不忍,于是走到独孤求败衣冠冢前,叩头道:“晚辈得独孤先生所教,所得者多。这张图谱我暂寄在先生处,日后再来取回。”取身边所带的匕首在独孤求败衣冠冢边挖了一个五尺来深的小洞,把人皮谱诀卷成一团,塞进洞中,然后取土压实,土上覆上青苔败叶之类,原处毫无痕迹,便叫人找到此处,也不知他埋卷的确切所在。 他这半年来,想通了世上最为精妙的两种武功,心情愉悦,委实难以名状,身边那些兽肉,也都吃得七七八八不剩多少,当下灭了火堆,把练功削断的树木垒在独孤求败衣冠冢周围,垒得干干脆脆,墓前墓后,清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然后三拜九叩,别了坟茔,走出谷来。这半年来练功大成,心旷神怡,便如一个乡下少年忽地置身于皇宫内院,目之所接,耳之所闻,莫不新奇万端,“断玉神功”变化繁复之极,一时之间,杨继周所能领会的练功原理全部贯通,只是内力才得断玉神功的十之三四,饶是如此,也足够让他称雄一方了。 他一边走一边想道:“独孤前辈名号‘求败’,毕生想求一败而不可得,我来日能将两种神功混同一处,施展出来,若能天下无敌,独孤前辈教了我这个隔代弟子,岂不高兴得心花怒放,喜不自胜?非但如此,小普陀门和王家的血仇,也指日可报,十一大派,何足道哉?”一边走,想象当年这位独孤前辈仗剑江湖,无敌于天下,连找一个对手来逼得他防守一招都不可得,剑法之高,委实可令鬼泣神惊,心中越想,越是神思悠然,飘飘物外。 他走出大别山来,忽然想道:“万一大哥和阿猎来寻我寻不着,如何是好?”转念道:“是了。大哥和阿猎完婚,我在此练功,不曾前去道贺。不若我去阴山找他们便了,一来不至于让他们来寻我时走个空,二来也好当面跟他们道贺。”一路或行或宿,向阴山赶来。 他心向阴山,路上食宿之余,仍自不忘练武练剑,若得空闲,必有所思有所想,而有所为。在路上这两个多月,悟得了“有招无招”无上定律中许多顺刺、逆击、横削、倒劈的剑理,到这时方始大悟,以此使剑,真是无坚不摧,到得最后,心中想道:“剑在心中,便在手上,何必非要有剑?”这日走到一处山涧边上,其时已是夏季,大雨初歇,晴空一碧,金光播洒,流水潺潺,他瞧着山洪奔腾而下,练剑一趟,顿知心通其理,手精甚术,知道从独孤求败衣冠冢看来的五个字剑法已尽于此,已然无须再练,便是剑魔独孤求败复生,所能使出的剑术也不过如此而已。将来内力增长,所用替代手中宝剑之物随意而发,终于使万物腐草如同切金断玉的锋利宝剑,那是功力自浅而深,全使自己修为,至于剑术,却至此而达一境。 他在山涧边来回漫步,仰望青天,心想若非独孤前辈留下那五个字的剑诀,又若非小普陀门十二弟子以死奋战将王家穴道铜人图谱夺回,自己断不能一时而内力大增,那么断玉神功中记载的不世武功将不可再而得见。又想到独孤求败全无所借,自行悟到使剑用剑的孤高妙诣,聪明才智实是后辈所难望其项背。他独立水畔,想像先贤侠骨英风,既是佩服,又是心感。寻思:“若是恩师在世,见到我此刻练成的武功,可不知该有多欢喜。唉,可惜她老人家已无法再看我一眼了。” 念及无相神尼,再想起小普陀门已去世的十一位师兄师姐,胸中不禁一阵酸痛。转念又想:“我虽悟到剑法至理,但却还未想到如何化解小普陀门及十一大派之间血海深仇的办法,就算练到武功天下第一,又有何用?倘若十一大派穷凶极恶联手反扑,我孤身一人定难当其锋锐,假若和小普陀门历代先祖一般一战而死,这至精至妙的剑术岂非又归于湮没?”想到此处,雄心顿起,自言自语地道:“小普陀门历代与十一大派为仇,到今日为止死的人不说八千一万,总也该有三千五千。这样的血海深仇若是无法解脱,那又何必解脱?我为何不顺其自然,自等来日?到那时,我剑法更精,也就可以学一学独孤前辈,以两种神功结合而生的剑术打得天下群雄束手,无人敢撄我锋,这才甘心就死,那时,就算是死也没什么遗憾了。” 回想小普陀门十一位师兄师姐英勇战死,不禁热血涌上心头,道:“十一大派自恃人多势众,为了王家先祖惟一公的‘断玉神功’不惜泯灭人性,将王家百口子弟屠戮一尽,百十年来,王家子弟为此血海深仇而疲于奔命于江湖之中,也不知受了世间人多少白眼,多少屈辱?我若非不能亲手报仇,岂非我的罪过?哼哼,此仇不报,非大丈夫也!”他自小跟着无相神尼练功,长大成人后,素性极重恩怨,胸襟殊不宽宏,只是当日十一剑客夺谱身死,他接受颛孙子规的劝导在大别山中潜修练剑,那是时势所逼,实是无可奈何。此刻断玉神功四种武功皆已有成,剑法大进,报仇雪恨之念便再也难以抑制。 他想到此,便道:“我先去见过大哥和阿猎,庆贺他们新婚燕尔,再想法将十一大派逐个击破,为王家上下和小普陀门十一位师兄师姐报仇雪恨。只是报仇一道,必须从长计议,我可不想步小普陀门历代先祖的后尘,计议不周,防范不密,至于两败俱伤,龙蛇俱殁。”过了山涧,大路那头,眼前是一处极大的市镇,腹中不由饥饿,道:“先去吃他一顿好的再说。”他虽然才不过十七八岁年纪,倒是历事老成,为人极为周密,在临安与颛孙英杰和朱猎分手时,颛孙英杰给他的一包银子,剩下仍多,此刻伸手进包袱摸了一把,银包硬梆梆的还在,便信步走进一出饭庄。酒保接着,问道:“公子要用点什么?” 杨继周道:“你这里有什么好酒?先打两斤来试试味道。” 那酒保见他年纪轻轻,开口就要好酒,又见他穿得普普通通,挎着个包袱,也是破破旧旧,不禁嘀咕道:“莫不是来吃白食的?”继周见他迟疑,冷笑一声,从银包里取出一锭五两银子,道:“想是你怕我白吃你的?”五指收拢,把那鼎银子捏得随意变形,宛若手中握着的不是一锭银子,而是一块面团一般。眼见银粉飒飒从指间飞落桌上,这般气力,那是非常人所能轻易办到。 那酒保见他眼中精光湛然,又露了一手随意捏软银子的手段,不禁吓得头皮发麻,哆里哆嗦地道:“不敢,不敢!请问客官,除了好酒之外,还要点什么下酒菜?”杨继周道:“但有,且去取买了来,一并算账还你便是。五两银子押在你柜上,怕我走了不成?”那酒保连忙赔笑:“怎敢。我这里有上好我花糕牛肉,有盐水鸭,油焗烧鸡,红焖黄河鲤鱼,清炒小羊腿,烤好的鹿肉,公子要什么,小的好叫厨下好生整治。” 杨继周道:“就给来我三斤上好的牛肉,一条肥嫩的黄河鲤鱼,一盘烤鹿肉,再烤一条羊腿。五两银子够么?” 酒保忙笑道:“够了,够了!公子这是笑话小的了。就说公子去吃一顿洛阳流水席五两银子也有的多,还要奉赎。”杨继周道:“既如此,快去上菜来,我饿了。”不一时酒菜上来,果如那酒保所言,乃是老号手段,菜肴丰美,香气诱人,勾得食指大动。饭庄向来只接待往来的行脚客商,肯出五两银子大吃一顿的,杨继周还是今日第一个,所以再送他四样开胃小菜。 杨继周正吃得高兴,忽听饭庄外一阵大乱,有人高叫道:“快走快走!老虎饿狼来了!” 杨继周听了,不禁道:“岂有此理。如此繁华市镇,哪里来的老虎饿狼?!”
0 阅读:0
刀白说小说

刀白说小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