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3次来中国,中苏关系也三次变动,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南城南说 2023-04-26 15:34:02

赫鲁晓夫三次来中国,都干了些啥?

你知道吗?苏联的一位大佬,他在位的十多年里,他跟中国的关系可谓是一波三折,有甜蜜的蜜月期,也有冷战的对峙期。他总共来过中国三次,每次都有不同的目的和结果。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赫鲁晓夫三次访华的故事。

1954年:友好合作

赫鲁晓夫第一次访华是在1954年9月29日至10月16日。这是自苏联成立以来,苏联最高领导人首次访问中国,也是赫鲁晓夫上台后第一次出访社会主义国家。这次访问的目的和意义是非常重大的。首先,赫鲁晓夫需要得到中国的支持和认可,以巩固他在国内和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地位。因为他刚刚上台不久,还面临着贝利亚、马林科夫等人的挑战和斯大林遗留下来的问题。其次,赫鲁晓夫也想要改善中苏两国之间的关系,消除斯大林时期造成的一些误解和隔阂。因为斯大林对中国并不友好,曾经强加给中国一些不平等条约和协议,并且对中国建国后的经济援助也很吝啬。最后,赫鲁晓夫也想要加强中苏两国在政治、军事、科技等方面的合作和交流,以应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威胁和挑战。

赫鲁晓夫来到北京后,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的热烈欢迎。他参加了新中国成立五周年的庆祝活动,并且与毛泽东等人进行了多次会谈。在会谈中,双方就国际形势、两国关系、经济合作、军事援助、核武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而友好地交换意见,并且达成了广泛而重要的共识。

这次访问非常成功和富有成果,双方签订了多项协议和公报,为中苏两国的友好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次访问也使中苏两国的关系直接进入了蜜月期,双方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尊重,形成了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

1958年:分歧冲突

赫鲁晓夫第二次访华是在1958年7月31日至8月3日。这是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后第一次访问中国,也是他在访问美国前最后一次访问社会主义国家。这次访问的目的和意义是非常复杂和微妙的。

首先,赫鲁晓夫想要消除中苏两国之间由于他的秘密报告并三和路线而产生的分歧和不满,以维护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和统一。因为他在1956年2月的苏共20大上,全面否定和批判了斯大林,在社会主义阵营内外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和反响。中国对此表示不同意,认为这是对斯大林和马克思主义的背叛和歪曲。

其次,赫鲁晓夫想要说服中国接受他的外交政策,即与美国和平竞争,缓和关系,避免战争。因为他在1956年提出了三和路线,即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已经腐朽衰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强大发展,可以通过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竞争来取得最后的胜利。中国对此表示不认可,认为这是对帝国主义的妥协和投降,是放弃革命斗争和民族解放的原则。

最后,赫鲁晓夫想要利用中国的海岸线和地理位置,来增强苏联在军事上对美国的威慑力量。因为他在1958年提出了建立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的建议,试图在中国领土上建立苏联军事设施,并且控制中国海军的发展。

赫鲁晓夫来到北京后,并没有受到像上次那样热烈欢迎。他与毛泽东等人进行了几次会谈。在会谈中,双方就长波电台、联合舰队、台湾问题、中印边界问题、西藏问题等问题进行了激烈而尖锐地争论,并且没有达成任何共识。具体来说:

关于长波电台问题,苏方建议中苏两方共同建设一座一千千瓦大功率的长波发射台和远程收信中心,总投资1.1亿卢布,苏方出资七千万,中方出资四千万。建成后由中苏两国共同使用,主要用于军事通讯。中方表示不同意,认为这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要求苏方放弃所有权,只保留使用权。苏方不愿让步,坚持要求共同拥有所有权。双方就此僵持不下。

关于联合舰队问题,苏方建议中苏两方建立一支联合潜艇舰队,由苏联提供核潜艇和常规潜艇,并且派遣专家和指挥官来中国进行培训和指导。联合舰队主要用于对抗美国的第七舰队,并且可以在需要时调动到其他地区。中方表示不同意,认为这是对中国海军的控制和干涉,要求苏方提供核潜艇技术和装备,并且保留自己的指挥权和部署权。苏方不愿答应,坚持要求共同指挥和部署。双方就此争执不休。

关于台湾问题,苏方表示支持中国收复台湾的主张,并且愿意在必要时提供军事援助。但是苏方也表示担心中国与美国发生战争,可能引发核战争,对世界和平造成危害。因此苏方建议中国采取谨慎和克制的态度,避免过激行动,寻求和平解决的途径。中方表示感谢苏方的支持和援助,但是也表示坚决反对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干涉和威胁,并且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的权利。因此中方认为自己有权根据形势变化而采取相应的行动,不需要得到苏方的同意或通知。

关于中印边界问题,苏方表示理解中国在边界问题上的立场,并且承认中国对藏南、阿克赛钦等地区的主权。但是苏方也表示尼赫鲁是一个中立和友好的领导人,是反对帝国主义的力量,中国应该与印度保持友好关系,通过谈判解决争端,而不是通过武力。因此苏方建议中国停止边界上的军事行动,撤回部分军队,并且接受尼赫鲁提出的召开边界会议的建议。中方表示不满意苏方的态度,并且指责苏方偏袒印度,并且公开发表声明干涉中国内政。中方认为印度是一个侵略者和扩张者,在边界问题上采取了无理和强硬的态度,并且多次越境挑衅。中方表示有权自卫反击,并且不接受任何外来干涉。

关于西藏问题,苏方表示支持中国对西藏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且谴责达赖集团的叛乱行为。但是苏方也表示担心西藏问题会影响中国与印度、尼泊尔等国家的关系,可能引发更大的冲突和危机。因此苏方建议中国采取温和和宽容的政策,保护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民族风俗,避免激化矛盾,寻求和平解决的办法。中方表示感谢苏方的支持和理解,但是也表示坚决镇压达赖集团的叛乱活动,并且维护中国在西藏的合法权益。中方认为西藏问题是中国内部事务,不容任何外来干预。

总之,赫鲁晓夫第二次访华是非常失败和失望的。双方在各个问题上都发生了分歧和冲突,并且没有签订任何协议和公报,只是发表了一份简短而空洞的联合声明。这次访问也使中苏两国的关系直接进入了紧张期,双方互相怀疑,互相指责,互相疏远,形成了明显的裂痕。

1959年:决裂对抗

赫鲁晓夫第三次访华是在1959年9月30日至10月3日。这是赫鲁晓夫在访问美国后第一次访问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他最后一次访问中国。这次访问的目的和意义是非常紧急和敏感的。

首先,赫鲁晓夫想要缓和中苏两国之间由于长波电台、联合舰队、台湾问题、中印边界问题、西藏问题等而产生的紧张和对立,以避免社会主义阵营出现分裂和崩溃。因为他在1958年9月9日通过塔斯社公开发表声明,在中印边界问题上偏袒印度,指责中国,并且将中苏两国的分歧公开化了,引起了中国的强烈反应和抗议。

其次,赫鲁晓夫想要向中国解释和辩解他在访问美国期间所做的一些事情,以消除中国的误解和怀疑。因为他在1959年9月15日至27日访问了美国,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进行了会谈,并且发表了会谈公告,宣布即将开启历史的转折点,国际关系的新纪元。中国对此表示不满和警惕,认为这是赫鲁晓夫与美国勾结,背叛社会主义阵营的利益。

最后,赫鲁晓夫想要向中国施压和威胁,让中国服从他的意志和指挥,放弃自己的主权和原则。因为他在访问美国期间,曾经向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保证过,一定会让中国释放在华犯罪被捕的五名美国人,并且还试图让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与他一起来访问中国。

赫鲁晓夫来到北京后,并没有受到像第一次那样热烈欢迎。他与毛泽东等人进行了几次会谈。在会谈中,双方就释放美国犯罪分子问题、中印边界问题、西藏问题等问题进行了尖锐而激烈地争论,并且没有达成任何共识。

这次访问非常糟糕,双方在各个问题上都发生了激烈和尖锐的争吵,并且没有签订任何协议和公报,只是发表了一份简短而冷淡的联合声明。这次访问也使中苏两国的关系直接进入了决裂期,双方互相对抗,互相攻击,互相孤立,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总结:友好-分歧-决裂

通过赫鲁晓夫三次访华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中苏两国关系从友好到分歧再到决裂的过程和原因。这个过程和原因并不简单,而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赫鲁晓夫的思想和政策。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后提出了三和路线和秘密报告,否定了斯大林和马克思主义,背离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利益和原则。

他试图与美国和平竞争,缓和关系,避免战争,但实际上是在妥协和投降帝国主义。他试图控制和干涉中国的内政和外交,削弱和破坏中国的主权和安全。他试图利用中国的海岸线和地理位置,增强苏联在军事上对美国的威慑力量,但实际上是在牺牲中国的利益和尊严。

这些思想和政策都与中国的立场和目标相悖,导致了中苏两国之间的分歧和冲突,最终导致了中苏两国的决裂和对抗。这对于中苏两国和社会主义阵营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和悲剧,也为后来的世界格局和历史进程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南城南说,难事简说,我们共同了解历史。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评论、收藏、分享给您身边的朋友。

0 阅读:46
南城南说

南城南说

浩瀚历史,难事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