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一些千年文物与现代物品“神似”的现象屡屡引发热议。淮安市博物馆、新疆哈密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等多地的珍贵馆藏中,出现了许多令人瞠目结舌的“撞脸”案例:看似超前的设计、与现代物品如出一辙的造型,仿佛跨越了时空,引发了公众对古人与现代人“神同步”审美和智慧的感叹。
战国青铜箅形器vs.现代蒸锅架子淮安市博物馆的战国时期青铜箅形器形似现代厨房中常见的蒸锅架子,设计简洁实用,仿佛现代人直接照搬了战国人的智慧。
西周红绿格纹斜褐vs.英伦风格子布新疆哈密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西周时期的红绿格纹斜褐,其纹路与现代英伦风的经典格子布几乎一模一样,不禁让人怀疑,是不是古人无意中提前“定义”了时尚潮流?
新石器·双孔石铲vs.现代手机同样是新疆地区发现的新石器时期的双孔石铲,通体扁平且顶部有两个孔洞,其形状与现代手机惊人相似,这种“科技感”让人直呼奇妙。
商代陶三通水管vs.现代PVB水管殷墟遗址博物馆收藏的商代陶三通水管,其造型与如今常用的PVC或PVB三通水管几乎没有区别,让人不得不感叹古人的工程智慧。
战国铜手钳vs.现代钳子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一把战国时期的铜手钳,外形与现代工具箱里的钳子如出一辙,甚至握柄和夹头的设计都高度相似,充分体现了古人对实用工具的精巧设计。
▶ 网友热议
——其实我国的文化一直在倒退,只不过好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那个战国水晶杯,元朝啤酒玻璃瓶,啤酒盖的香盒,汉朝的青铜量尺呢?
——不是古人模仿我们,是我们模仿古人,然后改进而已。
——因为我们的历史被被篡改了,所以我们才觉得有割裂感。
——有没有可能以前已经出现过很多个先进的文明,然后败落又发展,周而复始……
▶ 科学解释
如此多的千年文物与现代物品撞脸,究竟是巧合,还是另有玄机?
古人与现代人都在面对生活中的实际需求,设计思路自然趋于相似。例如蒸锅架、烤鱼架等器物,都是基于使用功能进行设计,形式上容易产生类似的结果。
格子纹样或工具形制可能是某种审美与功能的最佳结合方式,因此被不同历史时期反复使用和改良。这些设计背后可能隐藏着人类共同的美学认知与生活智慧。
一些极具未来感的器物,例如双孔石铲“撞脸”手机,或是龟背网格器与烤鱼架的高度相似,更多的可能是设计上的“无心之作”,却不免让人遐想古人的智慧是否曾远超我们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