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贫困生旅游后续,当事人回应:家里欠300多万,确实“困难”

事实小猪猪 2024-11-24 10:16:40

最日,浙江大学一位贫困生晒旅游照片之事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朋友圈里,一张接一张的旅游照——昆明、丽江、三亚,再到日本、韩国,几乎刷遍了国内外的热门景点。

说实话,大学生出去旅个游啥的很正常,可问题是,这名学生方某在校期间领取了助学金,是个“贫困生”。这样一来,大家心里难免起疑:这位同学真的贫困吗?

这位同学大家都称她方某,是浙江大学2021级的一名本科生。从他的朋友圈动态来看,他的生活“画风”似乎与贫困生的形象有些不搭。他不但在国内游山玩水,甚至“穷游”到了韩国和日本。

不少网友第一时间炸开了锅,留言评论五花八门。有人质疑:“欠三百多万还能出去玩?比不欠钱还滋润,看看她旅游的精神面貌和穿着打扮也不像穷人”。也有不少人觉得这是在浪费社会资源:“那些真正需要助学金的学生都还在吃咸菜呢,这名同学家里到底有多困难?”

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方某在校园论坛上发了一篇长文,试图解释自己的行为。他先介绍了自己的家庭情况:父母多年前离异,各自生活,几乎没有对他的生活和学费进行资助。

父亲早年创业失败,欠下了300多万的债务,现在在工厂做小时工,收入微薄。她的母亲则在鞋厂打零工,以此艰难维系生活。家中还有一位年事已高的爷爷需照料。

方某提到,他的生活费和学费基本依靠学校的助学金、勤工助学收入以及奖学金。谈到这次旅游,他表示,其中一些是参加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或出新闻任务,并非纯粹为了游玩。

而出国旅游的费用,是靠自己打工攒下来的积蓄完成的,属于“穷游”,并没有大手大脚花钱。方某还特别在帖子里道歉,说自己在用这些钱旅游时,确实没有考虑到可能引发的争议。他承认自己的行为让大家误解了,还表示未来会更加注意,也会在有能力时回馈社会。

尽管方某解释了他的家庭背景和收入来源,但这并没有完全平息网友的质疑,反而让讨论变得更激烈。有一部分人觉得,以方某的情况来看家里确实困难,拿助学金也无可厚非。“人家凭自己努力拿的奖学金和助学金,怎么花是人家的自由,不旅游就能解决问题了吗?”

但反对的一方却不买账,尤其是有人指出,助学金本来就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你家欠了300万,生活再怎么困难,旅游的钱都该省下来,不该用来满足个人的消费需求。”

还有人提到,助学金名额本就有限,真正贫困的学生甚至连饭都吃不饱,“为什么要浪费名额给这种可以到处玩的学生?”助学金本来的目的,是为了帮助那些家境贫困、难以支付学费和生活费用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方某能飞来飞去游完国内游国外,说明他们家的生活并没有那么困难。

从制度上看,助学金的审核一般需要申请人提供家庭收入证明或贫困证明,像方某这样的家庭,父母离异、父亲负债、母亲收入微薄,确实符合助学金的申请条件。但是这样的贫困标准是否足够精准,能否将资源分配给最需要帮助的学生?

例如,一些真正贫困的学生,可能因为父母不理解政策或家庭隐私问题而不愿提供材料,导致错失助学金机会。而另一些家庭条件相对宽裕的学生,可能因为提供了表面符合条件的证明而成功获得资助。

有专家建议,学校可以引入更细化的评定标准,比如结合学生的学业成绩、生活实际开支等因素进行动态调整,让助学金更精准地帮助到真正需要的学生。

方某的道歉并没有完全平息网友的质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对个体行为的过度关注,不应掩盖助学金制度的初衷——帮助那些真正需要的人。

方某的故事既是个例,又具有普遍性。当然,也不是说领取助学金的人就不能旅游,但是你既然能去旅游,就说明你并不是很困难,也就没必要领取助学金咯。

把本就有限的助学金名额让给更需要的同学,是不是更合适呢?毕竟助学金的设立,本意是用来雪中送炭,而不是拿来锦上添花的。对此您怎么看呢?



0 阅读:0
事实小猪猪

事实小猪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