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四大名嘴”有两个版本,第一版本有周孝正:擅长用实例解析社会现象。金正昆:外交学、传播学、礼仪学与公共关系学专家,兼具学术性与实用性。徐之明:研究俄国历史与苏联政治,视角独特,见解深刻。胡邓:以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情感世界。
第二版本有鲁柏祥:研究企业战略与浙商文化,融合理论与实践。张应杭:哲学名师,强调理念革新与人文精神。沈志坤:擅长用案例诠释法律陷阱,实用价值高。余潇枫:聚焦国际形势与企业创新思维,强调理念变革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据沈志坤的网课讲解,几乎所有中高层的浙商都是他的学员,其中包括很多企业高管和银行行长。“名嘴效应”是一种权重效应,话从每个人口中说出来的份量不一样,沈志坤最近说到“六小龙”在杭州诞生的三大原因,一是政府“无事不扰,有求必应”,二是“钱塘自古繁华”,历来就有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和知名人物,三是浙江人心态平和,从来不仇富。
没有什么开创性的高深见解,但通过浙大名嘴大声地说出来,就变得“风声水起,高深莫测”了。浙江工业大学的吴教授经常出现在电视节目“我们圆桌会”,对杭州几乎所有的公关事务都能发表“头头是道”的观点,从公共交通到“口袋公园”等,吴教授在杭州的名气比第一版或第二版的浙大“四大名嘴”都大,但吴教授在网友和全国高校的名气却微不足道,显然是吃了“名嘴效应”、“名校效应”的亏。
浙大四大名嘴从未出现在杭州的电视媒体上,从未与浙工大的吴教授“过招”。论赚钱和“变现”的能力,浙工大的吴教授比浙大的沈教授差得不是一星半点,浙大的沈教授已是亿万富豪,通过总裁班培训和企业法律服务赚了不少钱,他将花不完的钱买了多套房产和上市公司的股栗,财富人生之路越走越宽广,“沈律师”成了浙江高教圈最富有的教师之一。
只有选择消费者和网友愿意“买单”的事业,创业者或事业者才有可能赚得盆满钵满。没有听众和观众愿意为浙工大吴教授对公共事务的观察和研究成果而买单,吴教授不能通过工资和课题费以外的渠道创收,浙大的沈教授则很不一样,为了规避经营中的法律风险,各地的企业家和企业高管都愿意参加他的线上线下付费课程。
哲学家是“天生的志愿者”,像最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几乎在贫困中度过了一生,没有人愿意为马克思的伟大智慧和推动社会进步的思想力量而“买单”,马克思是一位为人类解放而无私奉献的无产者和自愿者,他靠着恩格斯断断续续的接济才不至于饿死,最后完成了无产阶级的“圣经”一《资本论》的写作。
知道哲学事业不赚钱反而是件好事,可以用“纯粹理念”方式对待哲学,既可以把智慧人生的哲学当成地道的分析工具,也可以不带私心杂念地评价或创立一个哲学流派。广效论是一门全新的哲学体系,这门非教科书、非经典、非传统的哲学理论尝试用效用论或效应论的观念来解释在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中发生的事情和出现哟事件。
比如:什么是物质运动?运动是由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效应。什么是精神美感?美是由主观意识和客观物体在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形式化和艺术化的情感效应。在纯粹理性的哲学研究中,最困难的部分莫过于探讨物质运动和精神现象美感,历史上每一个哲学流派都回答了自然运动和精神美感的问题,广义效用论或广义效应论概莫能外,必然遵循新哲学历史论等价原理的路径。新哲学的创建不靠“名嘴”,不以赚钱为目的,仅以从理论上发现事物的真理为乐趣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