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今年春节档中国电影市场,乃至世界电影市场的“搅局者”竟然是一个三岁的“熊孩子”。
继《哪吒之魔童降世》以50亿的票房点燃国产动画电影后,《哪吒之魔童闹海》再度在这场希望之火中投入了源源不断的能量。
截止到2月18日的晚上7点,《哪吒2》的票房来到了123.21亿,超越了《头脑特工2》,正式来到了世界票房第八,动画票房第一。
当然,如此记录性的盛况,也一定会让资本闻风而动,正如对《哪吒2》这个IP的追捧和对饺子导演的追捧,都正在将他们推入一个全新的战场。
那么,光鲜成绩的背后衍生出遍地开花的资本,又是否会像混天绫一样,束缚住国产动画、国产电影的筋骨?
资本能束缚国产电影的筋骨?
要说今年春节最引人瞩目的话题,那一定是《哪吒之魔童闹海》这部现象级的佳作,短短20多天的时间里,不仅打破了中国影史票房记录,更是闯入了世界票房的前十名。
而拍摄它的导演:饺子,也从一位“圈内人”,摇身一变成为了享誉全中国,乃至全球的大导演。
当然,电影的爆火带来的自然是流量的追踪和资本的追捧,而这也让黄渤曾经说过的话体现的淋漓尽致。
“当你弱小时,身边到处都是恶意和冷漠;当你强大时,身边全是笑脸和追捧”。
相信大家都注意过这么一幕,那就是年前的微博之夜里,王长田带着哪吒和敖丙被挤在舞台的角落处。
20多天后再回过来看,情况早已是天差地别,哪吒和敖丙这两个人物的IP火的一塌糊涂,而其他几部在春节档上映的电影,大都已销声匿迹。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近几年只要有个东西火出圈,都会吸引很多人去打卡,渐渐的就成为了很多人口中的网红城市、网红景点、网红小吃。
而《哪吒2》的爆火也导致饺子的工作室成为了很多人争相打卡的网红景点,就连饺子本人的身份信息,他们也想要把一切细节都扒出来。
为此,可可豆门前的哪吒雕像已经被搬到不远处,面对资本的争相打扰,饺子也说自己更喜欢闷起头来搞创作的状态。
因此,有很多网友说过,饺子导演可能会被所谓的导演圈、电影圈孤立,因为在很多有背景、有靠山的人群中,突然横空出世了一个闷声干事的人,关键它做出的成绩要优于绝大部分人,这样的结果也自然可知。
这时就需要思考,我们是否正在用资本的“混天绫”束缚住国产动画和国产电影的筋骨?
《哪吒2》映射资本对艺术的渗透
真正好的艺术创作应该是雅俗共赏,应该是融于生活,应该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而这也是《哪吒2》这部电影能获得如此成绩的原因。
观众从来都不是傻子,当艺术发行者埋怨自己的电影、电视剧成绩不理想,是因为排片少,受到不公正待遇等原因时,他们更应该反思的是电影中那些夹带私货的行为,粗制滥造的特效和魔改的剧情。
这也就像姜文说的,有些人拍电影、拍电视剧只是为了上市换股票。
另外,哪吒的爆火还反映出资本对艺术创作渗透的两个问题,首先就是同质化的陷阱。
大家都知道,哪吒是我们神话中的人物,而对于它改编、翻拍、再创的次数也是有了很多种,而这次《哪吒2》的爆火,也让影视公司计划复制出数十个中国神话大电影、大IP。
像之前上映过的神话人物、志怪人物有二郎神、白蛇、青蛇、姜子牙等,某个平台2023年公布的21个动画项目中,就有17个是来源于中国神话。
如今《哪吒2》的火爆出圈,势必会导致更多的影视公司,想要通过复制来走上捷径,而这种文化和灵感来源上的“啃老”,更多的是会暴露出资本对创新风险的特别规避。
所以《大圣归来》的导演田晓鹏才说,拿着原创剧本找投资,就好像是在沙漠里推销雨伞,而资本的套路大多都是传统IP+颠覆性人设+热血成长线+视觉上的奇观。
其次是电影衍生下资本搞出来的泡沫危机,就如某些平台上卖850元的哪吒扑克牌,标价10W+的亲签兑换卡,以及预售为9999元的限量版乾坤圈。
当资本费尽力气开发出一系列哪吒这个IP衍生出来的商品后,《哪吒》反抗命运的精神内核显然会愈发偏离。
看着一跃而上的《哪吒之魔童闹海》,我们大家都很清楚,资本的助推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力量,但中国电影的真正崛起,从来都不是创造了多少的票房,而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找到属于每个时代的文化表达。
用户17xxx62
魔童降世明明是一针国产电影兴奋剂,证明只要你用心打磨剧本,用心制作就会有好的回报,你们又不是王晶,个把月就制作出来的电影就想高票房?5毛特效就想打动观众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