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兵,是海防部队必不可少的一个兵种,而这种加农炮,则是海防连队最基本的配置。
我当兵时,在海防二连,当时连队有一个炮兵排,但却独立驻守在祥芝镇,所以那时又称他们为祥芝独立排,隶属于东店二连管理。
由于那时连队没有配备交通工具,所以连长与指导员很少去祥芝,炮兵排就像是一个独立王国。
海防四连也是这种情况,他们连队也有一个炮兵排,却驻守在东山,所以我们很多同志又称其为东山排。
东山排好像不仅仅只是炮兵,好像还有雷达兵专业,记得当初有个战士叫勒小二,他研究发明了一种雷达训练模拟器,这套机器当时还被我带到省军区作为科技大练兵的展示成果之一。
我记得我在连队时,那时的火炮称为八五加农炮,不知道后来有没有随着武器的发展,不断更新换代。我对于炮兵的兴趣不是很大,总觉得那家伙太大太笨重,不利于灵活机动。
但是每次演习训练时,又特别羡慕炮兵搞出来的动静,演习场上因为有了炮兵制造出来的惊天动地的响声,立即有就了战斗的意味。
那时就见一门门火炮犹如听令出征的勇士们,随着指挥员一道射击口令的下达,炮兵“勇士”们便发出响彻云霄的怒吼,顷刻间火光冲天,一枚枚炮弹,如长了眼睛一般,直奔目标呼啸而去,那种战炮列阵啸九天的冲击,至今难忘。
只是我感到奇怪的是,他们每次在发射前,都会将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上。一开始觉得他们的胆子真小,却不知道炮弹出膛的那一瞬间,那种响声对人的耳朵有多大伤害。
后来我到军校之后,在操作迫击炮、82无后座力炮实弹射击时,才知道炮弹响声的真正威力。那时教员让我们在射击时要嘴巴微张,同时舌顶上颚,说是这样可以适当抵抗炮声对耳朵的伤害。而一旁的射手,在开炮的瞬间,都会有个捂耳的动作。
即使如此,过后耳朵还是一阵阵雷鸣,久久难以消去。如此想来,越是大口径的火炮,威力越大,声音自然也会越响,对耳朵的伤害肯定也会越大。也不知道后来有没有想出什么办法,合理规避这种炮声对耳朵的伤害。
炮兵,也不仅仅只是海防连队才有。当时我们海防十三师可是有一个完整的炮兵团编制,当时炮兵团的团部机关就在灵秀山,炮兵团不仅仅有多管火箭炮,还有130加农炮、152加农炮等。
我对炮兵团,有印象,但都不深刻。去过团部机关,但仅仅是坐车上去转悠了一圈就下来了,没有深入地体验过炮兵团的生活,这不得不说是我在海防十三师那么多年的一种遗憾。
不过当兵时去过炮三营的7连,那时我的同乡汪小林战友在连队的炊事班,有一年的星期天我与战友一起去探望他,那一次汪小林战友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烧了很多好菜,还整了瓶酒,我没有酒量,没敢喝。但炮7连的战友特别能喝酒,就那个当时特流行的绵竹大曲,他们每人能喝一斤多。故而后来每次碰上他们,战友们都不敢跟他们比酒量。
炮团还有一个营在厦门的马巷,93年我去教导队的时候,有去过一次,同样也是去见战友,对战友很深刻,对那个地方的具体特征,倒是印象不深了。
当然,炮兵团的同乡战友倒是挺多的,比如那年我们本准备一起考军校的汪明,因为意外原因,未能参加考试,结果我们到军校不到半年,人家直接由战士提拔为干部,后来到南昌陆军学院学习了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就直接到91师当排长了,比我们早当干部整整两年。
还有张军、余志,都是我同年入伍的老乡,也同样是由战士提拔为干部的,由此也说明,炮兵是一个大有前途的兵种啊。
我的好兄弟好战友,现在同一个城市同一座大楼上班的周刚,也曾经由红一连指导员直接提拔到炮兵团任过一阵子组织股长,业务能力很强,深得当时炮兵团领导的信任,只是后来他选择调回老家,所以自那以后,炮兵团少了位传奇。
炮兵总是与炮火纷飞联系在一起的,特别是看到战友给我发来的这三张图片,就不由自主地想起过去与炮兵与炮火有关的内容。
过去的岁月,但凡与部队有关,我总是会忍耐不住地回想,不知战友们是否有同感?!
作者:清风晓
憨子
1993年能提干[点赞][点赞][点赞]🐮🐮🐮
qzuser
石狮市
向着远方独行的浪子
围头炮群
顺手牵狼
这种作战方式已经过时了
向着远方独行的浪子 回复 06-04 19:44
一、你瞎了,开篇两个字"当年",二、牵引火炮并不过时,欧美都在用
精灵
59-1式130加农炮,那冲击力真的酸爽[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UC网友11xxxx9761
好汉不提当年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