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支书4次辞职获镇批,群众代表到镇反映,除了他换谁干俺不支持

沮三友 2025-01-02 01:55:01

我们的村地处鲁南地区的一个山村,有400多户,1600多口人,是镇里的一个中等村庄。

我们村的支部书记姓李,今年60多岁,60多岁的人70多岁的样,1米6刚露头的个儿,面色黝黑,长年穿着中山服,胡须拉里拉踏。

不知道的人进村里,看到他就是一个要饭的老头,只有村里人知道他们是村里的头儿。

李书记高中毕业以后,当过兵,在部队表现突出,入了党,退伍后当了几年民办教师,5年后,村里的支部书记卸任,社里经过调查,就让他干上了支部书记。

从一个平头小伙到60岁的老人,这一干就是接近40年。

50多岁的时候,老李就萌生了退意,决定让贤,让年轻人挑起村里的重担。

老李有自己的想法,在全镇40多个村,属自己年龄最大,去镇里开会,人家都是小车,自己还骑着老掉牙的自行车。

人家都是三十四岁的年轻人,而自己即将步入老年行列。

更让他生自己气的是,镇里安排的工作和任务,记忆起来也大不比从前,总是丟三忘四,特别是细节问题,有时处理不好,工作做起来有时被动。

自己在许多方面和现在的年轻书记比起来格格不入。

他先后好几次向管区总支书和镇里相关领导,表达自己的意愿:“我这把年纪,耳聋眼花,有些跟不上镇里的要求,不能总是老牛拉破车,还是让年轻人来干吧。”

可是镇里就是不批。他们的答复:“你先干着,合适时机,镇里再作考虑。”

4年前,村两委换届,老李第四次向镇里请辞,镇领导考虑到实际情况,答应了他的请求。

为了彻底让出位置,走的干净,老李借身体有病,连村支书的选举大会都没有参加。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选举结束后,25名党员参加选举,他得了20票,这让参加选举的镇领导和管区负责人都是万万没有想到。

老李执意请辞,选举会上他的赞成票又高,这个问题确让镇领导心头发挠。

镇里经研究决定,尊重老李的个人决定,村里的支部书记另定他人。

这条消息传开,在村里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村里开始骚动了,大家认为除了老李,谁也不行。

大家推荐党员群众代表到镇里反映情况,小小的镇礼堂会议室坐满了人。

镇里的党委副书记和组织委员接待了大家,听取众人的想法。他们的意见只有一个,除了老李干支部书记,其他谁干全村人也不支持。

这究竟怎么回事,里面还有什么揭不开的后幕。

镇领导经研究决定,派人下村调查一下老李的情况。

组织委员带队下沉到村,不打招呼,不打照面,直接深入到农户家中。

被抽查的户一听说来了解老李的情况,都有说不完的话题。

众口一词说,全村400多户人家情况,老李个个理解得清,他可是俺村里的好书记。

1,村民老杨说:“20多年前,俺家人口多,是村里的困难户,逢年又遭遇了火灾,整个家被烧得穷徒四壁,过年了连饺子都吃不上,他让妻子包好水饺,送到俺家中,又给孩子带了几身换件衣服,帮俺度过了那个灾年。”

2,村民老王说:“俺是村里的双女户,老李上俺家门,动员俺对象女扎,俺心里不舒服,情绪也抵触,一推二躲三不见,他的亲姑家老表和俺的情况一样,俺就想看看他对自己的亲戚怎么样,结果他动员了老表的媳妇在村里做了第一个女扎,俺也心服口服做了女扎,直到今天,他的老表提及此事,对他颇有微词。”

3,村民老丁说:“俺娘俩是村里的困难户,娘已吃五保,后来李书记看到这种情况,把俺介绍到村里的豆油加工户里作零工,每天五六十块钱的工资,解决了俺家的花钱难。

母亲去世那年,村里的几个红白事总管都估摸着俺有俩钱,趁给母亲办丧事的机会,他们想鼓捣俺,李书记闻讯后,赶到俺家,就当着大众场合下说:“他是个苦孩子,也没有什么钱,大家给他办事,可别想从他身上捞油。”

结果俺母亲的丧事办得隆重又节俭,不仅没有往里找事,还余了1000多元。

村里的父老乡亲说:“多亏书记出面,不然他家的丧事得办成折钱。”

4,村民老姜说:“俺这5个孩子的婚事都是李书记操办的,他没有喝过俺一口酒,也没有抽过俺的一支烟。

有时俺觉得过意不去,逢年过节给送点礼品,以表谢意。可他严词拒绝,批评俺是小心眼。”

5,村民老秦说:“前几年,俺想把家里的房子翻建,有人劝俺,给书记送两条烟好办。

俺听了那些人的话,400元买了两条烟,趁天黑之时送到他家里,谁知道第二天,他又吩咐家人给俺送了回去。”

后来,房子盖好了,也没有李书记的面。

……

一户户人家向调查组透露着对老书记的尊重,老书记的精神也感染着调查组每个成员。

镇领导听取汇报后,退回了老书记的辞呈,请他先干着,然后答应他物色人选,条件成熟后,再接他的班,让他彻底退下来。

李书记一想,自己是个老党员,组织的安排,自己还是要听,于是答应了镇里的安排,继续干着他的村支部书记。

老书记留下来了,村里人都是满心高兴。

0 阅读:7
沮三友

沮三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