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剧毒河鲜不能吃,100°加热30分钟也没用,已有多人中招!

麒阁天下事 2024-07-21 14:18:56

文/编辑:麒阁史观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每年到了7月,各地的降雨量都会增加,而在大雨初歇的溪流里,鱼儿纷纷跃出水面,此时也是捕鱼的最好时期。

稍有有经验的钓鱼人,能够轻松打捞十几条鱼,不过野外钓鱼并非所有鱼都能吃,其中就有一种看似平平无奇的小鱼,却含有剧毒,即便在100℃的环境下加热30分钟也没用。

那么,这种鱼到底是什么鱼?在我们生活中哪些河鲜是不能吃的?

突如其来的食物中毒

就在上个月23号清晨,家住浙江桐庐的王女士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头晕恶心、四肢麻木,并且还伴随着上吐下泻的现象,

王女士的丈夫紧急将她送往医院进行抢救,原本王女士以为自己肠胃不舒服,没曾想经过医生的检查后发现,这根本就不是简单的拉肚子,而是食物中毒。

据王女士回忆,在22号当天,她和几个朋友一起到山里玩耍,并在当地抓了不少的溪石斑鱼,看着新鲜的鱼,他们约定当天晚上一起做“红烧溪石斑鱼”。

为了保留溪石斑鱼的美味,他们将溪石斑鱼里的鱼泡和鱼籽都没有扔,而是配上鸡蛋和辣椒炒了一大盆,当几个人都吃的进行后,到了晚上才发现肚子开始不舒服了。

起初王女士以为自己只是吃撑了消化不良,可随着一次次跑厕所下来,发现身体越来虚弱,还伴随头疼恶心等症状。

当接诊的专家听到王女士说自己吃了溪石斑鱼的“鱼籽”后,心里明白这并非是简单的肠炎,而是中毒。

溪石斑鱼鱼籽含有剧毒

王女士是幸运的,好在医院抢救及时,让她脱离了生命危险,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这次经历也给她一个提醒,不是所有的河鲜都能吃!

除了王女士外,浙大一院经常接收过类似病例,据《钱江晚报》7月17日发布一篇名为《一碗当季美味下肚,妈妈和女儿纷纷中毒!眼下是毒性最强时节》的文章。

文中记载了一对母女因为误食石斑鱼籽而出现身体不适的现象,刚开始的时候,她们以为自己只是中暑了,并没有太在意,可随着身体出现上吐下泻的现象后,母女二人才选择到医院就诊。

当医生听说是吃了石斑鱼后,怀疑是石斑鱼籽中毒,经过检查后断定就是石斑鱼籽中毒,随后医生立即对患者进行医治。

溪石斑鱼又叫“淡水石斑鱼”,一到夏季很多人都会去河里钓这种鱼吃,溪石斑鱼生活在山涧溪流或者江河的中上游,体型较小,是江浙一带常见的鱼类。

溪石斑鱼本身是不含剧毒的,但鱼里的鱼卵却包含剧毒,鱼卵俗称鱼籽,是雌鱼未受精的卵子,一般是可以食用的,鱼卵中含有很高的营养元素,比如蛋白、钙、铁等。

不过溪石斑鱼的鱼卵是含有剧毒的,并且这种毒素成分复杂,难以辨别,一旦毒素进入到胃里,不容易被胃酸分解。

由于毒素是由一种理化性质不明的球朊型蛋白质引起,因此在100摄氏度的情况下,即使加热30分钟也不能完全破坏鱼卵中的毒素。

鱼类在进食的时候会蓄积到身体的内脏和鱼卵中,使得鱼卵有机率产生毒素,一般只要5克左右的鱼卵就能导致中毒。

一般情况下,鱼卵中毒的潜伏期在2到10个小时,中毒后主要表示出神经、消化和心血管系统的多种症状,鱼卵成熟季节通常是在4月到7月份,这也是鱼卵中毒的高发期。

生活中常见的四大家鱼的鱼卵是可以食用的,对于溪石斑鱼的鱼卵,就不要再吃了。

除了溪石斑鱼鱼卵含有剧毒外,鲶鱼的鱼卵也不能吃,鲶鱼是我国民间一种评价很高的淡水鱼,很多人都喜欢吃。

然而鲶鱼也属于“卵毒鱼类”,有关鲶鱼卵中毒的机理很难做出判断,有研究认为鲶鱼是一种耐低氧、耐病、耐毒的鱼类,日常生活中吃的大多都是粪便和垃圾。

这种物质本身具有很多的有害物,由于鲶鱼长期食用,导致毒物在体内聚集,并将有毒物质蓄积到鱼卵之中,人一旦误食了这种物质,就会导致中毒的现象发生。

对于有毒鱼卵,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将内脏清理干净,同时也不能将有毒的鱼卵喂家里的猫狗,如果我们不小心误食了有毒鱼卵,立即用轻触喉咙的方式进行催吐,可以用手指压住舌根,并按压舌根,轻触扁导体的方式从而发生呕吐反应,当催吐后迅速到医院就诊。

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溪石斑鱼和鲶鱼的鱼卵不能吃外,在吃鱼上还有很多的忌讳。

哪些鱼类有中毒风险?

除了淡水石斑鱼外,有不少鱼都存在中毒风险,其中大家最熟于的鱼类就是“河豚”,每年的入夏时期是河豚上市时节,也是河豚中毒的高风险时期。

今年的4月份,南京的三位市民因吃完河豚后出现了食物中毒的现象,据其中一位患者回忆,他们三人在一起吃饭店吃河豚,吃完不到一个小时后就出现不舒服的现象。

当时感到身体发麻、上吐下泻,最后拉到虚脱,他们三人都属于“河豚中毒”的现象,河豚体内是含有毒素的,这种毒素是一种神经毒,0.5毫克就有可能致人死亡。

对于河豚的毒素,早在古代就曾记载有,《山海经.北山》载:“敦水出焉,东流注于雁门之水,其中多魳魳之鱼,食之杀人。” 魳,音bei,即河豚。

河豚以野生更好,但也是的毒性更强,我国对河豚的管理十分严格,只有有资质的企业或单位才能宰杀河豚,河豚的毒素只要集中在肝脏、鱼卵、睾丸中,以卵巢含毒最剧。

我们在购买河豚时,一定要去正规渠道购买,如果商贩河豚进货渠道不正,加上工作人员的马虎,很容易出现中毒的现象。

为了我们的健康着想,吃河豚的时候,一定要到有相关资质的饭店品尝,尽量不要自己在家做,毕竟健康才是第一位!

据《中国妇女报》6月10日消息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监护室内,30岁的贵州小伙阿明在经过两天的抢救后,终于平安脱险。

导致他身体不适的竟是一条4斤重的鲢鱼,据他所说自己最近上火,就想用鱼胆进行解毒下火,于是就生吞了半截拇指大的鱼胆,之后的两个小时,他就被毒到了,鱼胆引发了严重的肝衰竭,差点让阿明命悬一线。

家人紧急将他送到当地医院进行救治,当地医院诊断小伙为“鱼胆中毒”,随后便对其进行洗胃、护肝、护胃等对症治疗方式。

在我们生活中,常吃的几种鱼类,如果不确定鱼胆是否有毒,最好的方法就是所有的鱼胆都别吃。

在宰杀鱼的时候,一定要将鱼胆给清理干净,如果不小心将鱼胆弄破,一定要将被胆汁感染的鱼肉切掉,从而避免中毒现象。

鱼类和其他水产品虽然有利鱼健康,但在吃上面一定要注意,鱼类很容易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使得鱼体内部存在有“甲基汞”物质。

市面上几乎所有的鱼都含有“甲基汞”,鱼活的时间越长体内存在的汞就会越多,而且这种物质很难清洗干净,也无法通过烹饪加热的方式完全分解,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选择安全品种的鱼类。

在宰杀鱼类的时候,一定要将内脏清理干净,同时也要将鱼鳞、鱼鳃都要清干净,吃鱼的时候尽量不要吃生鱼片,因为生鱼片中可能存在有寄生虫,尤其是对于肠胃不好的人来说,尽量不要吃生鱼片。

在烹饪鱼类时,尽量选择清淡一些的烹饪方式,比如蒸煮清炖都是不错的选择,尽量减少用高温煎炸的方式来烹饪鱼类,为了我们的健康着想,尽量不要选择风险较大的鱼类。

总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会出现因为食物原因而导致身体不适,一旦出现食物中毒的现象后,一定要及时就医、及时解决这些难题,绝不能长期拖着。

食品安全事关千家万户,每一个人都离不开饭桌,食品安全问题是每个人都应该关心的民生问题,只有让让食品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共同营造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让每个人都能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参考信息

2024-07-19《不能吃!不能吃!为了这道河鲜,已有多人中招!》

北青网2024-06-30《“没想到会有毒!”吃了溪里钓的石斑,四个小姐妹全中招……》

环球时报2024-07-01《“没想到会有毒!”四个小姐妹全中招,罪魁祸首竟然是它》

钱江晚报2024-07-17《一碗当季美味下肚,妈妈和女儿纷纷中毒!眼下是毒性最强时节》

环球网2024-04-13《聚餐后3人中毒入院!这种毒素0.5毫克即可致命,警惕!》

0 阅读:0

麒阁天下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