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小鸡就像呵护新生儿,温度是决定生死的第一道关卡。刚破壳的小鸡绒毛稀疏,体温调节能力极弱,哪怕温差波动1℃,都可能引发腹泻或感冒。
温度控制:
1-3日龄:育雏温度需严格控制在34-36℃,湿度保持在65%-70%,避免卵黄吸收不良。
4-7日龄:逐步降温至32-33℃,湿度降至60%-65%。
后续每周:温度每周降低2-3℃,直至21℃左右脱温。
夜间加温:小鸡睡觉时新陈代谢降低,夜间温度需比白天高1-2℃,避免冷应激。
湿度平衡:过于干燥会导致脱水,湿度过高易滋生细菌。初期可用水盆增湿,后期通过通风调节。
二、喂养的学问小鸡的“第一口”决定了它能否顺利过渡到独立生存。
开饮时间:出壳24小时内必须饮水,先用0.01%-0.02%高锰酸钾水消毒肠道,再喂5%葡萄糖水补充能量。
水温控制:初期水温20-22℃,避免过冷刺激肠胃。
初喂时机:饮水后2-3小时再喂食,促进胎粪排出。
饲料选择:前三天用碎米或专用开口料,拌成半湿状,自由采食;后期逐步过渡到蛋白质含量18%-20%的混合饲料。
喂食频率:头三天不限量,4日龄后每天6次,逐渐减少至4次。
三、疾病的预防远胜于治疗小鸡的免疫系统脆弱,一场腹泻可能让整群覆没。
疫苗程序:
1日龄: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
7日龄:新城疫+传支二联苗滴鼻,同时接种禽流感油苗。
14日龄:法氏囊病疫苗饮水防疫。
常见病防控:
白痢与大肠杆菌:3日龄内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净化沙门氏菌。
球虫病:15日龄后添加抗球虫药,保持垫料干燥。
卫生管理:
每日清理:粪便、残料及时清除,防止霉菌和细菌滋生。
定期消毒:鸡舍每周用生石灰或安全消毒剂喷洒,饮水器每日清洗。
四、环境的细节:光照、密度与通风小鸡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舒适的生活空间。
光照调节:
1周龄内:24小时光照,促进采食和消化。
后期调整:每日递减0.5小时光照,35日龄后自然光照即可。
饲养密度:
1周龄:每平方米20-30只,避免拥挤踩踏。
脱温后:肉鸡每平方米8只,蛋鸡12只。
通风换气:
每日中午开窗或使用排气扇换气,避免氨气积聚引发呼吸道疾病。
五、用心才能养好鸡技术再精湛,也抵不过一份细致的关怀。
日常观察:
行为信号:扎堆说明温度低,张口喘气则温度过高。
粪便检查:正常粪便是成型软便,水样或带血需立即隔离治疗。
互动与适应:
每天轻柔抚摸小鸡,减少应激反应。
20日龄后逐步接触户外环境,增强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