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小编将每日为您带来精彩内容,希望您不要错过哦~
3岁男孩被亲生爸爸的女友虐待致死案,今天开庭了。
咱们一起来看看,法院是怎么判的。
据红星新闻4月17日的报道,备受网友们关注的3岁男童被虐待致死案,于今日在上海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开庭。
回溯案件背景,男孩的爸爸和妈妈曾相恋并在安徽老家共同生活。尽管两人未领取结婚证,但在2021年,他们迎来了爱情的结晶——一个可爱的儿子。
然而,好景不长。孩子妈妈马女士多次发现孩子爸爸黄先生出轨,心灰意冷之下,她带着孩子回到娘家生活,并独自承担起抚养孩子的重任。
时间来到2024年1月24日,黄先生以家母病重为由,将孩子带走。此后,他竟以孩子为要挟,要求马女士签署协议,放弃孩子的抚养权。
马女士断然拒绝后,黄先生及其亲属竟将她拉黑,切断了一切联系方式。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8月28日,这一天是马女士与孩子失联的第7个月。她突然接到黄先生的电话,对方声称孩子在浴室摔倒昏迷,医院因需要生母签字才肯放弃治疗。
心急如焚的马女士赶到医院后,眼前的景象让她心如刀绞。
曾经活泼可爱的儿子如今瘦得皮包骨,身上布满了多处淤青和伤痕。这些伤痕并非简单的摔伤,还有咬伤、被抽打过的痕迹,触目惊心。
9月4日,尽管医院全力抢救,孩子还是不幸离世。
马女士回忆道,当她抵达上海后,才惊觉平日里竟是马先生的现女友赵小姐在照料孩子,而且赵小姐还常常虐待孩子。
4月17日,这一天马女士期盼已久,终于等来了开庭的日子。庭审现场,大家才真切地了解到孩子遭受了怎样惨无人道的虐待。
赵小姐的虐待手段可谓变本加厉、不断升级。起初,她让孩子在高温下罚站;随后,孩子时常处于饥饿状态;到了最后,更是发展到肆意殴打。
她曾抱摔男孩,致使男孩头部出血,甚至用打火机烧灼男孩的胳膊。
即便在孩子昏迷之前,赵小姐依旧没有罢手。她将孩子拖到厨房,用膝盖狠狠跪压男孩的肚子,还拿起拖鞋抽打男孩的头部,最终导致男孩颅脑损伤,不幸离世。
男孩去世后,法医进行尸检时发现,孩子身上有多达17处伤口。除了颅脑骨折、肚子里出现淤血外,腿部还有一处深达1.2厘米的咬痕,触目惊心。
面对自己的虐待恶行,赵小姐毫无悔过之意。当孩子生母质问她时,她竟嚣张地叫嚷:“就是我打的、是我咬的,你能把我怎么样?”
更令人愤怒的是,孩子的生父黄先生也难辞其咎。在这长达7个月的时间里,他对女友虐待孩子的行为视而不见、不管不顾。
不仅如此,在孩子被虐待致死后,黄先生不仅拒绝支付丧葬费用,还在个人社交平台上与赵小姐大肆“秀恩爱”,其行径令人发指。
庭当日,法庭内播放了几段监控视频。当孩子生母马女士看到这些视频后,情绪崩溃,直接哭到晕倒。她态度坚决,拒绝接受任何赔偿,只一心要求判处赵小姐死刑。
在此次案件中,检察官将以“虐待罪”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两项罪名,追究孩子生父女友赵小姐的刑事责任。根据法律规定,若两罪并罚,其量刑或将突破虐待罪原本的量刑上限。
17日中午时分,经过长达几个小时的法庭审理,该案一审最终结果出炉:择期宣判。
有网友表示,像这种虐待孩子的坏人,必须得狠狠惩罚!
可别把好心浪费在他们身上,多想想被折磨的孩子啊。真希望法官能重判,要是能判死刑,可千万别留他一条活路!
还有网友认为,这种人就该杀,太残忍了!就算不是自己亲生的,咋能对一个三岁的娃下这么狠的手呢?
就想跟天下的父母说,既然生了孩子,就得为孩子的安全考虑。能不离婚就别离,好歹给孩子一个安稳、温暖的家。
3岁男孩的惨死,无疑是一场令人痛心疾首的“人祸”。
在这起悲剧中,生父女友的虐待行径令人发指,但更让人心寒的,是生父面对亲生儿子遭受虐待时所表现出的冷漠态度。
回溯事件细节,孩子曾饿到向邻居讨食,当医生发现他全身伤痕并报警时,这个幼小的生命已然处于濒死边缘。
而更令人愤慨的是,生父不仅未能尽到保护儿子的责任,甚至在孩子被打伤送进ICU后,还阻拦报警,试图掩盖罪行。
在此,我们不禁要质问孩子的生父:既然无法善待孩子,当初为何要争夺抚养权?
他是将孩子的生命视作儿戏,还是把孩子当作了自己的“私有品”,以暴力手段进行所谓的“管教”?
更令人无法容忍的是,他们竟企图将虐待致死的恶行包装成“家事”,完全无视法律的存在。
如今,这起案件已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它无疑将成为具有“标志”意义的案件。
目前,一审已择期宣判,生母以及众多网友都期盼着施虐者和纵容施虐者能够受到应有的惩罚——死刑。
只有让施暴者付出沉重的代价,才能对那些正在虐待、或企图实施虐待行为的人起到警示作用,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虐待是违法的,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最后,我们呼吁社会相关部门应更加关注未成年幼童的成长健康状况。对于虐待致死的行为,必须依法顶格判罚,绝不姑息。
只有将预防工作做在前面,才能从根本上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让每一个未成年人都能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请“关注”我,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