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俅,殿帅府太尉,权倾朝野,简直是命运开挂般的存在;这个太尉可是一直是梁山泊的“好朋友”,渊源也是颇深的,梁山好汉林冲、杨志、鲁智深等对他都是恨之入骨,礼尚往来,他对梁山泊事业也没少破坏打压,更是在亲自围剿战役中被活捉上山,要不是宋江不愿得罪徽宗面前红人的他,他早就成了忿忿不平众位好汉的刀下之鬼了。
《水浒传》里的太尉
那这个高俅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历史上真实的高俅吧,史书上对高俅其人的记载并不详细;我们只可查到高俅是北宋末年人,初为苏轼书僮,后事枢密都承旨王铣,因善蹴鞠,获宠于端王赵佶即后来的徽宗皇帝。宋徽宗即位后,高俅官至开府仪同三司,在任时宋军政废弛,于靖康初病死。
在南宋王明清所著的《挥麈后录》中记载,“高俅者,本东坡先生小史,草札颇工。东坡自翰苑出帅中山,留以予曾文肃,文肃以史令已多辞之,东坡以属王晋卿。”
央视版《水浒传》中,老戏骨魏宗万扮演的高俅
我们可以发现这些记载跟水浒中的情节颇有相似之处,由此可见水浒中高俅发迹的描述并非毫无根据,我们看到水浒上写到,高俅跟随王都尉的时候,一次在给王都尉的小舅子端王(也就是后来的徽宗)送玉器礼物的时候,因蹴鞠技艺非凡,被端王看上而后得以平步青云,在历史上,这个王都尉也确有其人,他叫王诜,王诜是宋神宗的妹夫,端王(徽宗)的姑夫。
《宋史》上记载,王诜虽然是赵宋驸马,但却十分花心,冷落长公主。公主后来郁郁而死,气得神宗在公主葬后立刻将王诜贬谪。不过王诜却是一个丹青书法的好手,徽宗在潜邸时,就常与之切磋,关系很好。
高俅发迹前是个踢蹴鞠的泼皮
元符三年(1100年),高俅的人生因为一次偶然事件而发生了重大转折,这就是与端王赵佶的相识。
《挥麈后录》中说,王诜与赵佶在等候上朝时期相遇,赵佶忘了带篦子刀,于是向王诜借了一个,修理了一下鬓角。赵佶用后对王诜说:“这篦子刀的样式非常新颖可爱”。王诜回道:“我最近做了两个,还有一个没用过,稍后就派人给你送去。”晚上,王诜就派高俅到端王府去送篦子刀。碰巧,赵佶正在园中踢毬,高俅便站在一旁看,露出不以为然之色。或许是赵佶注意到了这个小厮的神情,便问道:“你也会踢吗?”高俅倒也年轻气盛,回答说能。于是二人对踢,高俅拿出全身本领,将毬踢得如鳔胶粘在身上一般,甚合赵佶的口味。赵佶大喜,当即派人传话给王诜:“谢谢你给的蓖刀,连同派来的人,我一起收下了。”
高俅自此变成了端王赵佶的亲信。更为凑巧的是,不久皇帝宋哲宗驾崩,端王幸运地被太后选中继位,成了大宋皇帝。而高俅这个搭上末班车的潜邸“旧臣”,也鸿运当头,一下子从一个闲散王爷的玩伴儿,一跃进入了大宋王朝的官场。并且在官场中青云直上。
《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
我们知道北宋太祖皇帝“杯酒释兵权”后,对武将一直不够信任,一直奉行“重文轻武”政策,当然对于文官的选拔也就非常严苛,在宋代,担任县令以上的文官基本上都具有三考出身的进士资格,对于像高俅这般的闲杂人等,要想要挤入文官圈子是不现实的。而武臣体系在用人的资格方面要求的就相对较低,升迁的伸缩性也大。对于高俅这类人物来说,显然是步入仕途的捷径。但是宋朝的武官任用也有制度,没有边功,就不得为三衙的长官。徽宗赵佶为提拔高俅在历史上也真的动了心思,他先把高俅下放到了基层,让守卫边境的大将刘仲武提携他,并为后来的升迁打下了基础。
《宋南渡十将传》卷一“刘錡传”中也记载道,先是高俅尝为端王邸官属,上即位,欲显擢之。旧法,非有边功,不得为三衙。时仲武为边帅,上以俅属之,俅竞以边功至殿帅。”
白虎节堂里的高俅太尉
我们可以看得出,真实历史上的高球足球踢的是好,但也绝不是仅仅靠足球发家的,他是有过战功的,因而得到了殿帅府太尉的位置,并且在治军为官上也是颇有些手段的,他十分乖巧,善于讨得皇帝欢心,在管理禁军的经历中,他出了很多鬼点子,玩过很多花架子,著名的《东京梦华录》中也曾记载高俅主持的军队曾经参与争标竞赛,开始是“横列四彩舟,上有诸军百戏,如大旗、狮豹、棹刀、蛮牌、神鬼、杂剧之类。又列两船,皆乐部。”,争标之前,先是吹吹打打,后面的争标竞赛,也要搞出“旋罗”、“海眼”、“交头”等各种花样,颇为热闹,让徽宗看了十分满意。同时这个人还有一个好处,对有恩于他的故人不忘报答。除了他与原来提携他的刘仲武家保持密切关系外,对他原来的主人苏轼一家也颇为照顾。一些野史上记载他“不忘苏氏,每其子弟入都,则给养恤甚勤。”因此他的这些作为也获得当时一些人的好评。
高俅曾亲率军队征讨梁山,但都惨败而归
但是历史上的高俅也确实算得上一个十足的权奸;他只顾中饱私囊,为自己谋利益,荒废进军操练,专为一己之私,大宋军队的战力就这样废弛了,要知道那时候北方的金国正虎视眈眈呢,难怪没几年就爆发了靖康之乱,徽宗钦宗被掳到苦寒之地,就再也没有回归故土,呜呼哀哉!
据《靖康要录》载:“靖康元年五月二十日,“臣僚上言,谨按:高俅……身总军政,而侵夺军营,以广私第,多占禁军,以充力役。其所占募,多是技艺工匠,既供私役,复借军伴。军人能出钱贴助军匠者,与免校阅。凡私家修造砖瓦、泥土之类,尽出军营诸军。请给既不以时,而俅率敛又多,无以存活,往往别营他业。虽然禁军,亦皆僦力取直以苟衣食,全废校阅,曾不顾恤。夫出钱者既私令免教,无钱者又营生废教,所以前日缓急之际,人不知兵,无一可用。朝廷不免屈已夷狄,实俅恃宠营私所致。”
《大宋宣和遗事》是水浒故事的蓝本之一
明末清初的金圣叹曾经批注过《水浒传》,并只取水浒七十一回精华本,加上了一个卢俊义惊梦,梁山好汉被一网打尽的结局,他曾经有过这样的批注: “盖不写高俅,便写一百八人,则是乱自下作也;不写一百八人,先写高俅,则是乱自上作也”。金圣叹的这番批注实在是高明,一语道破天机,正因为高球这样的奸臣当道,并为皇帝所宠信,又来残害忠良,故而引发大起义,因而是乱自上作也,是官逼民反,肯定了水浒好汉起义的正义性。
高俅这一人物在水浒故事里颇有知名度
我们再来看看这原著中的高俅是如何发达的?话说这高俅原来是个破落户出身的浮浪子弟,整日游手好闲,没有什么正事,经常出入风月瓦舍、赌坊酒摊的一个小混混而已,说他小混混他还什么都懂一点,说他不学无术还实在有些冤枉,吹弹歌舞、耍枪使棍、作诗吟赋还都略通一二,尤其是踢蹴鞠(类似于现在的足球)堪称一绝,但是施老爷子又说了,此人非忠良之辈,无德之人而已,一开始就给这个人的评价定了基调;他会踢足球而且足球踢得好确实给变了他的一生,但是在人生的前半段,他也遭遇了被人当球到处踢的尴尬,原来高俅年轻的时候教唆京城一个王员外的儿子不学好,被人家告发判了脊杖,而且不允许他再回到京师汴梁,要说这高俅有了前科,又不会什么正经营生,这辈子算是完了,可是呢,人家找了一个还算不错的老大柳世权,养了他三年后,踢了他一个“传中”,踢到了京师董将士那里,人家董将士知道高俅是什么样的人,于是又把球踢给了小苏学士,也就是大文豪苏东坡那里,这苏学士呢看了荐举书信还是没留高俅,又把他踢给了神宗驸马小王都尉那里,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高俅又被这小王都尉派去给端王(也就是后来的徽宗皇帝)送玉制玩器,也合当高俅时来运转,不被当球踢了,这回真是“世界波”球进网窝了,端王等人把球踢到了高俅身边,高俅见球来使了一个难度动作鸳鸯拐把球踢还给了端王,那端王大喜就此收了高俅,当做心腹整日留在身边,再到后来哲宗驾崩身后无嗣,这爱玩的端王当上了皇帝,随即就提拔高俅做了殿帅府太尉,这一国防部长的职位,真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奸臣蔡京与高俅老是与梁山好汉过不去
虽然高俅的口碑实在不好,但高俅的际遇真是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只要你的机遇好,又足够努力,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并得到关键人物的首肯,何愁不发达?只要你有一技,并让其成为所长,再做好准备,机会来到的时候,你抓住了,就可以翻身了!我们看到高俅在端王让他露两手的时候,还曾三番五次的推辞,在关键时刻还知道低调冷静地处理,这小子还真是颇有些心机的,就这样高俅平步青云,一脚定江山了,他那开挂般的人生也就这样拉开了序幕,但梁山好汉们一生的宿敌也就此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