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衡阳,金海莲老太太,82岁,含辛茹苦抚养了四名子女。
2018年,老太太因一只鸡与儿媳争执,致其喝农药身亡。事后,她将400万拆迁款全数交由小儿子管理。
如今,这位老人境遇凄凉,被迫居于风雨飘摇的危房中,无一子女愿承担赡养之责。
何以致这位昔日育儿艰辛的母亲至此境地?是子女的不孝,抑或老人自身缘由?
【悲惨晚年,无人赡养】
金海莲,82岁,本应享受儿孙陪伴的晚年生活,却独居在一间破旧危房中,处境堪忧。
这间房子危在旦夕,墙体裂痕遍布,屋顶漏水不止。更劣的是,水电全无,金海莲仅凭煤油灯照明,依赖院中水井取水生活。
夜深人静,身处屋内,老人常感寂寞与恐惧交织,难以平复。
金海莲生活窘迫,经济困顿。
她每日以捡拾废品为生,唯一的经济来源仅是微薄的养老金,用以勉强维持日常生活开销。
老人痛心的是,竟无一子女愿承担赡养之责。
金海莲艰辛养育四子女,现皆已稳定工作生活。本应享子女赡养,却反遭避而不见。
该局面源于数年前的一次拆迁事件。从那时起,一系列连锁反应逐渐导致了当前的状况。
金海莲家老房遇拆迁,依人口分配政策,获五套安置房及数十万现金补偿。
金海莲因年岁已高,决定将所有财产交由小儿子王建国全权管理。
王建国擅自将五套房子全部过户至自己名下,未给母亲及哥哥姐姐任何财产分配。
金海莲知情后愤怒异常,屡次向王建国交涉,要求其归还房产份额,却屡遭王建国刁难与拒绝。
金海莲迫于无奈,搬离了小儿子的家,转而栖身于一间被遗弃的危房中。
其他子女因拆迁补偿未获利益,对母亲与弟弟心生不满,亦不愿承担赡养责任。
金海莲晚年本应安享天伦,却饱受孤独、贫穷与失望之苦。她不解,自己诸多付出,最终换来的竟是儿女的冷漠相待。
【纠葛往事,矛盾根源】
金海莲晚年悲惨,部分因儿女不孝,但根源更复杂,可追溯至几十年前,家庭矛盾和问题早已存在。
金海莲的丈夫早逝,留下她与四名幼子。为维持生计,金海莲毅然独自承担起家庭重任。
彼时,她每日拂晓前出门劳作,夜幕降临时疲惫归家。生活清贫,但在母亲精心呵护下,四个孩子逐渐长大,各自成家立业。
金海莲本可享有数年安稳,却因她的强硬与固执,再度令家庭陷入纷扰之中。
金海莲极为偏心,对小儿子王建国极尽关爱,而对其他子女则常常态度严苛,挑剔不断。
时间一长,这导致其他子女心生不满,同时也加剧了王建国的自私行为。
金海莲与大儿子王立华一家之间产生了更为严重的矛盾。
金海莲原与大儿子一家同住,大儿媳贤惠能干,悉心照料她,却始终未获婆婆金海莲的认可。
金海莲常与儿媳妇争执,动辄出言讽刺,更甚时会在众人面前对她进行羞辱。
一次,金海莲因儿媳妇杀鸡为生病儿子炖汤,便骂其为“贼”。经年累月的委屈与折磨后,儿媳妇终不堪重负,选择了服农药自杀。
大儿子因儿媳之死对母亲深恶痛绝,认定其逼死妻子,遂决然与母断绝关系,并将其逐出家门。
金海莲的孙子自此对奶奶产生隔阂,拒绝与她继续交往。
金海莲犯错后未加反省,反而加剧对子女的责难,对外散布小儿媳虐待她的谣言,致使小儿媳在村中声誉尽毁。
小儿子夫妇终将她驱逐出门,金海莲再次陷入无家可归的境地。
在此过程中,金海莲以空头支票的手段欺骗了自己的两个女儿。
她承诺赠女儿房产以诱其出资,最终却违背诺言,将所有房子都给了小儿子。
女儿们因母亲偏袒弟弟而心怀不满,拒绝承担赡养责任。
【艰难求助,子女推诿】
金海莲察觉处境日益困窘,终悟若持续如此,晚年将陷入无人照料的境地。
她决定求助于村调解组织,期望通过其斡旋,让子女履行赡养义务。
调解员罗远铁掌握情况后,寻至大儿子王立华处,但谈及母亲,王立华依旧面露怒色,满脸不屑。
他明确表示,母亲过去导致妻子死亡,这份仇恨他将永远铭记在心,不会遗忘。
母亲每月有退休金,生活能自理,因此我既没有义务也缺乏能力再去照顾她。
罗远铁再次寻求小儿子王建国,盼其能体恤年迈母亲,予以收留。然而,王建国却义正言辞地拒绝了这一请求。
他辩称,母亲之前自愿转让房产,是奖励他多年孝顺。如今母亲年迈且常生事端,他实在无力继续照顾。
再者,母亲每月领取退休金,且我已为她安排了一处平房居住,确保她的生活无忧。
关于赡养费,我作为四子女之一,仅承担四分之一的责任,其余部分需由兄弟姐妹共同分担。
罗远铁几经周折联系上金海莲的两个女儿,但得到的答复如出一辙。
女儿们称,母亲昔日承诺赠予她们房产,但最终未兑现该承诺。
已嫁女儿本无赡养娘家老人之责,加之母亲过往对待方式,更使得她们无此义务。
当前生活拮据,难以腾出更多资金照料母亲。
多次交涉未果,罗远铁束手无策。若金海莲坚持追究赡养责任,或许唯有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此事了。
金海莲闻后心寒,未料儿女竟铁心至此,甘愿母亲居危房而不愿相助。
但事已至此,她也只能硬着头皮,准备起诉儿女们,争取最后一丝机会。
然而,直至诉讼终结,金海莲仍未能如愿,结果令她深感失望。
尽管法院判决儿女履行赡养,但赡养费数额和形式需协商。儿女各执己见,相互推脱,导致无法达成一致意见。
【总结】
金海莲倾尽一生抚养儿女,晚年却境遇凄凉。这虽与儿女不孝有关,但更多归因于她自身的性格缺陷及处事不当。
金海莲一生最大的缺点是偏心和独断,她处理问题时常显失公允且不听他人意见。
她极度偏爱小儿子,对其他子女要求严苛,这种区别对待损害了子女情感,同时也为家庭矛盾埋下了伏笔。
更关键的是,金海莲从未考虑自我反省,总是不断埋怨外界条件与他人。
她觉儿女不孝,未思疏远之因;怨儿媳不贤,未省自身苛刻;恨小儿子自私,未觉偏爱恶果。
作为父母,我们期望儿女孝顺,更需自我反省,审视是否已尽到责任。
以平等、尊重和理解的心态对待儿女,方能赢得他们真挚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