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杨靖宇:儿子英年早逝,孙子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荣立三等功

奇葩历史观点 2024-01-12 11:05:48
前言:

1958年,一对中年夫妇来到吉林省通化市杨靖宇陵园内,当见到杨靖宇头颅标本,中年夫妇瞬间哭倒在地。凄惨的哭声声嘶力竭,哭得在场的人都似乎要肝肠寸断。

这对中年夫妇就是杨靖宇的儿子马从云和儿媳方绣云,他们为何现在才来祭拜杨靖宇呢?原来,杨靖宇只是化名,当年他为了隐藏身份改了名,真正的名字其实叫马尚德,也正是因为如此,导致马从云夫妇一直不知道杨靖宇就是他们的父亲。

几年前,几位解放军来到他们家,马从云才得知了自己的身份。

杨靖宇为国捐躯,妻儿苦苦盼望

杨靖宇出生在河南省一个农民家中,后来在先进思想的熏陶下在家乡从事了农民运动。因读了几年书,杨靖宇在当地小学当老师,非常受人尊敬。

在当时动荡的环境下,杨靖宇教员的工作是许多人都羡慕的职业,又因他英姿勃勃、气宇轩昂,邻村姑娘张君很快被他吸引,请媒婆上门提亲。

当时杨靖宇也到了结婚的年龄,于是两个人顺理成章,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好日子结为了夫妻。

结婚第二年,他们就生下了第一个爱情结晶,取名马从云。

婚后生活很甜蜜,但张君却发现丈夫总是神神秘秘的,家里也时常出入一些陌生人,她没有文化,丈夫好似又刻意隐瞒,所以她也没有过多询问。

但通过一些蛛丝马迹,张君还是发现了丈夫的另一个身份——中国共产党员。

1927年11月,杨靖宇发起刘店秋收暴动,之后又领导了19万农民大暴动。张君其实并不反感共产党人,甚至非常喜欢,因为他们是为穷人闹革命。但她毕竟只是一个女子,只想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丈夫这种刀光剑影的生活总是令她非常害怕。

张君害怕丈夫会离她而去,她也害怕丈夫的身份暴露之后整个家都会迎来灭顶之灾,她希望这一天永远不要到来。

可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在她生下女儿之后的一天晚上,杨靖宇回到家中对她说:“我要离开了,这个家就拜托你了。”之后便迎风而去,再也没有回来。

杨靖宇走时并未告诉妻子自己将要去干什么,要去哪里,他似乎已经做好了一辈子都不回来的准备。

在丈夫走后的日子里,张君每天都在盼望着丈夫回归,同时,她也在尽心料理着家中大小事务。然而,没过多久,婆婆就因病去世了,她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靠着心中那点微弱的希望艰难地活着。

白色恐怖很快蔓延到了当地,张君害怕敌人有一天会发现丈夫的身份,为了保全丈夫的血脉,她只好带着儿女东躲西藏,害怕连累亲戚,他只好到远处逃荒要饭。

1942年,张君又回到了家乡,此时儿子马从云也已经到了结婚的年纪,她四处张罗,给儿子娶了一个贤惠的媳妇,名叫方绣云。之后女儿也渐渐长大,张君又给女儿物色了人家。

一双儿女在张君的教导下成家立业,她在心中也觉得此生对得起丈夫了,可她盼望的丈夫始终没有任何音讯。

直到1945年,日军战败投降,张君还是没能等到丈夫归来。此时,积劳成疾的张君也迎来了人生的最后一刻,她躺在病床上对儿子儿媳说:“日本鬼子投降了,你们的爸爸就快要回来了,但我是见不到他了,等他回来,你们一定要告诉他,我一直在等他回来。”

可张君不知道的是,杨靖宇早在5年前,就牺牲在了日军的冷枪之下。

子孙都是普通职工

杨靖宇在离开妻儿之后,便投入了革命斗争中。1940年,日军将杨靖宇封锁进雪山中,进行大搜索。杨靖宇顽强奋战数天,终于坚持不住牺牲在了日军枪下。

日军对他恨之入骨,还对他为何能独自一人坚持斗争感到好奇。于是,在将杨靖宇击杀后,他们砍下了杨靖宇的头颅,又将他的身体剖开研究,却只发现他胃中没有消化的树皮和棉花。

世人只知有位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却不知他的家人后代是何人。在新中国成立后,东北烈士纪念馆工作人员一直在寻找他的家人,终于,在1952年,马从云一家被找到。

马从云只在孩童时见过父亲,随着时间的流逝也逐渐忘却了,当得知他的父亲竟然惨死后,顿时痛哭不已。

1958年,马从云带着自己的妻子到杨靖宇烈士纪念馆中进行祭拜,看到父亲被做成标本的头颅时,他再次忍不住失声痛哭,和妻子跪在父亲面前久久不愿起身。

为了让后代也记住父亲的英雄事迹,马从云保存了三张父亲的照片,希望子孙后代永不忘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伤害。

同时,马从云告诫家人,坚决不能炫耀自己是杨靖宇的后代,不能接受任何形式的特殊照顾。

杨靖宇是民族英雄,但他的子孙后代都是普通职工。马从云当了一辈子的铁路局工人,女儿在托儿所工作,他们兢兢业业,做最普通的百姓,从事最普通的工作。

1964年,马从云出差途中死在江苏镇江,英年早逝,他的遗骨被安葬在郑州市烈士陵园。1986年,马从云的妹妹也因病去世。

杨靖宇的儿女虽然都已经去世,但他们的后代依旧遵守着家训。

马从云的女儿马继先原名叫马婷,杨靖宇的遗骨被重新安葬时,与将军生死与共多年的一位老战友给她取了新的名字,意思就是让她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

因此,马继先之后的几个兄弟姐妹的名字,都带一个“继”字,依次是:继光、继传、继志、继民。他们兄妹都在郑州铁路局相关部门工作,姑姑家的7个孩子也都是工人或者农民。

从小到大,马继先都没有向周围人提起自己的身世,很少人知道她就是杨靖宇的后代。当同事们从其他途径发现时,都会惊讶地问:“你为什么不早说呀?”

马继先说:“爷爷的功绩是值得骄傲的,但功劳不是我们的,我们只有在岗位上好好工作,才能对得起爷爷。”

孙子马继志从小敬佩爷爷英勇的事迹,所以在越南进犯中国边境的时候,马继志毅然决然地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

在一次战役中,一颗子弹从他的肚皮划过,留下了一条长长的疤,他也因此荣立了三等功。

孙子马继民曾在南海舰队服役4年,后来在郑州铁路局工作,每年他都会到吉林去祭拜爷爷,但每次到吉林,内心都能受到一次震动。

2004年,马继民参加了杨靖宇铜像落成仪式,两个年纪稍大的老人看到他之后眼泪就没停过,拉着他的手泣不成声。同年冬天,马继民再次到吉林祭拜,途中搭了一辆出租车,当司机得知他是杨靖宇的后代时,坚决不要钱,并说:“杨靖宇的后代能坐我的车,是我的荣幸。”

吉林对马继民感情很深,最后他干脆投身到建设吉林中,在他的努力下,杨靖宇殉国地等抗联遗址等到了修缮和有效保护,每年数十万人来到祭拜杨靖宇,推动了当地旅游的发展。

对于杨靖宇的后代来说,爷爷的牺牲是伟大的,后人可以继承这种无私的精神,却不能依靠爷爷的光荣来满足一己之私,这是他们的家训。

3 阅读:144
奇葩历史观点

奇葩历史观点

奇葩的历史奇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