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2月11日,由成都开往武昌的K148次列车准时从站台出发。春节刚过,车厢里满是返工或者回家的乘客,人群熙熙攘攘,十分热闹。
然而就在列车发动没多久后,一声凄厉的叫喊声打破了车厢中和谐的气氛。人们警觉地看向声音来源处,只见一伙儿持刀歹徒正疯狂抢劫,发出声音的正是一位受到惊吓的女士。
列车上23名军警立刻赶到案发车厢,正要与歹徒搏斗,只见一名身形矫健的男子率先冲了上去,与歹徒纠缠在了一起。军警们见状,纷纷上前与其他歹徒缠斗起来,一时间冰冷的刀光、浓重的血腥味、乘客们惊慌失措的叫喊声混成一片。
由于军警们果断勇敢,身体素质强健,76名车匪很快被制服,并收缴刀具凶器200余件。
搏斗结束后,军警们大多都受了伤,而那位率先冲出来的男子也因受到两名歹徒的围攻,右小腿、头部多处被歹徒砍成重伤。当列车到达武汉后,铁路公安处立马将受伤人员送到了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治疗。
然而过了十天后,等公安处人员处理好抢劫案后再次到医院慰问伤者时,却发现那位率先冲出去的男子在付清医药费后,悄悄离开了医院。
谁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在什么单位,只有参与搏斗的军警王维江记得男子的模样,可茫茫人海,去哪里找这位英雄呢?
事后,数十家新闻媒体报道了这起性质恶劣的列车抢劫案,4月13日,解放军报刊发了一篇名为《穿军装的英雄,你们在哪里?》的通讯,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参与搏斗的英雄战士们。
结果,参与搏斗的军警都被找到,他们大部分荣立一等功或者二等功,有的被提名为全国道德模范和感动中国候选人,有的则当选为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却只有那位见义勇为的无名英雄没能找到。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2007年,六年前那桩震惊全国的火车劫持案也逐渐被人们遗忘在了脑后。
一日,南京军区领导到“硬骨头六连”蹲点视察,突然发现一名叫卢加胜的士兵额头上有一道疤痕,便好奇地问起这道疤的来历。
领导本以为这条疤是卢加胜训练时不小心造成的,想要以此来关心他在训练时多加小心。但没想到,无论领导怎么问,卢加胜就是不可能说伤疤的来历,这不得不让领导怀疑卢加胜是不是干了什么不可告人的事情。
于是,领导板着脸孔命令卢加胜不得隐瞒,见此,卢加胜才无奈说出了事情的真相。原来,卢加胜就是那位隐形了六年的英雄。
卢加胜还讲起了自己参与这场搏斗的所有经过:
那年,卢加胜之所以出现在那趟列车上,是因为他刚春节休假结束,准备坐车归队。他自己也没想到列车会突然发生这样一件惊心动魄的事情。
当时卢加胜不敢犹豫,立刻放下行李就冲到了第一现场,当他看到歹徒用手中明晃晃的刀,威胁着旅客们的生命安全时,火气蹭得一下就上来了,军警们刚赶到,他便冲了上去,与欲砍向人群的歹徒搏斗了起来。
仅他一人自然无法对付众多歹徒,好在军警们也不敢耽误,蜂拥而上,一个军警几乎都面对着两个拿刀的歹徒。但即使在如此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歹徒们最终还是落了下风,直到最后全部被捕。
后来,卢加胜被送到了医院。在医生和护士们的精心照料下,他很快就痊愈了伤口。想到部队演习即将开始,卢加胜不敢耽误,付清医药费后匆匆离开了医院。
听了卢加胜的讲述,领导高兴不已,全国人民寻找了六年的无名英雄竟然就在他部队中。之后,领导将卢加胜的事情向全军通报,许多记者都来采访。
为了确定卢加胜就是当年的无名英雄,记者还特地找到了记得英雄长相的军警王维江。见到卢加胜照片的那一刻,王维江几乎跳了起来,脱口而出:“就是他,他给我印象非常深刻。”
王维江还表示:“卢加胜才是真正的英雄,这么多年来,他一直默默无闻,不声不响,又不讲自己的事情。卢加胜同志这种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当记者问起当初为何选择隐姓埋名时,卢加胜说:“在与歹徒搏斗的时候,我根本没有想过要出名。我只觉得群众有难,只要有正义感的人都会站出来,何况我是军人,身上还穿着军装,我不带头上,谁会上。”
短短一句话,就足见卢加胜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民的无限忠诚,他不为名不为利,心中装着的全都是老百姓。
卢加胜是四川营山县人,出生于1979年,1995年参军入伍,从战士一直走到了代理排长。从四川农村走出来的卢加胜,骨子里就带着一种淳朴,当兵入伍后,他一边攒钱为体弱多病的母亲治病,一边从微薄的津贴中每年挤出500块寄给家乡,委托村干部发给贫困户。
然而,一心为人民的卢加胜,却不能陪护自己的小家。
对此妻子陶英说:“工作上在我看来,他是一个很好的军人;在父母面前,他又是一个孝顺的儿子;在我们家里,他还是一个又合格又不合格的丈夫。但对于女儿,他不是一个好爸爸,因为跟女儿在一起的时间一年到头加起来也不到几天时间。”
虽然陶英的话语中透露着一丝委屈,但比起自豪感,这点委屈也显得微不足道。
说起卢加胜和妻子的婚姻,不得不说他们在结婚前写得一份婚前协议。与其他家庭签署的财产、钱款公证协议,卢家胜和妻子的婚前协议却非常特殊。
里面写的是:在一起好好过一辈子,协议有效期九十年。协议第一条,乙方要全力支持甲方在部队的工作,由于甲方工作原因常年不在身边,须由乙方承担起照顾家庭的一切重任……如遇突发状况,如战争、抗洪抢险、演习等对抗活动,由甲方说了算,乙方必须积极配合。
这份协议,除了表现出他们对伴侣的爱意,还表现出了对部队的热爱。
陶英说:“丈夫不单单只属于我,还属于他一心向往的部队,他无限热爱的工作。”作为妻子,陶英也展现出了自己的大度和识大体,无限支持丈夫的事业。
也正是因为这样,卢家胜错失了人生中许多个重要时刻。如当兵第6天,一手把他带大的奶奶去世,他却无法见老人最后一面,直到第三年才到坟上烧了一炷香;2001年,母亲病危动手术,而且只能在演习场默默为母亲加油;2006年妻子难产,而他在一个月后才得知妻子的艰辛。
可即便忠孝不能两全,卢加胜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为国家燃烧、绽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