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回首新中国成立的初期,那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
面对国内外复杂的政治军事局势,每一位国家领导人、每一位军事指挥官都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
那么,是什么让一位身居高位的军事将领敢于对自己的顶头上司说“不”?
又是怎样的勇气和智慧,让他能够逆流而上,作出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决策?
在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残余势力在浙东沿海诸岛继续盘踞,他们不时对大陆沿海进行侵扰。
国民党借助其空军和海军力量,在穿山半岛、台州、温州等地频繁进行侵扰活动。
这些行动不仅严重破坏了当地的和平与安宁,更对我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
在这种背景下,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将军果断作出决策,计划发动解放大陈列岛的军事行动,并提议发动大规模陆海空联合作战。
华东军区的主要领导许世友将军,面对可能是历史上首次大规模陆海空联合作战的提议,展现出了极高的战略眼光和谨慎态度。
许世友将军在接到相关作战计划的初步评估后,感到责任重大。
他知道,任何一点小的失误都可能引发不可预见的后果。
于是,他立即拨通了张爱萍将军副手的电话——黄朝天。
他的声音透过无线电波显得坚定而沉稳:“黄朝天同志,我这里是华东军区指挥中心。关于那个陆海空联合作战的计划,我需要你暂停执行,撤回攻击部队。”
黄朝天一惊,迅速将许世友将军的话语传达给张爱萍。
张爱萍表示必须先集中火力攻打一江山岛,一旦成功,大陈岛的守军将失去信心,不攻自破。
然而,许世友将军却表示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
当前兵力分散,加上冬季的严寒和海上风浪的不确定性,许世友认为需要推迟战役的发起时间。
张爱萍经过反复确认,无论是参战人员的士气与准备程度,还是武器装备的完善与调试,都已经达到了最佳状态。
此外,潮汐环境的精确观测也显示,当前的海况完全符合预定的作战条件。
张爱萍坚信,按照原计划进行进攻,不仅时机成熟,而且胜券在握,他强烈主张不应再推迟行动。
然而,尽管张爱萍的论点严密且充分,但他却难以说服许世友。
许世友对于军事行动的谨慎态度和张爱萍的激进立场产生了分歧。
面对这一僵局,张爱萍没有放弃,他直接拨通了副总长陈赓的电话,详细汇报了当前的准备情况和作战计划的合理性,希望军委能够批准按照既定作战时间发起进攻。
此次电话结束后,陈赓将军多次致电张爱萍,就战役的发起时间进行商讨。
张爱萍在电话中焦急地说:“陈赓同志,我们必须尽快行动!战机不等人啊!”
陈赓表示已经将情况报告给总参,他们将为此事与彭总和主席商讨。
几天后,总参粟裕、陈赓亲自前往北京,与彭德怀国防部长和毛主席当面请示。
在会议室里,彭德怀沉思片刻,转向毛主席:“主席,您的意见如何?”
毛主席微微一笑:“彭老,我相信你的判断。你决定就好。”
彭德怀点点头:“好的,主席。张爱萍同志的决心和勇气也值得我们支持。就按张爱萍同志的建议办吧!”
最终,在彭德怀的支持下,张爱萍的战略主张得以实施。
得到彭德怀的首肯后,张爱萍立刻着手准备。
首先摆在眼前的问题就是如何让陆、海、空军参战部队协同作战?
张爱萍将军不仅展现了他卓越的领导才能,更以其深邃的战略眼光和坚定的信念,在一系列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中,成功地激发了广大指战员对于即将到来的一江山岛登陆作战的深刻认识。
他巧妙地运用各种思想工作手段,使得每一名士兵都能清晰地意识到,这场战斗不仅是对国家意志的考验,更是对个人勇气和牺牲精神的挑战。
在紧张而有序的联合演练中,陆军战防炮兵部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他们将沉重的火炮稳妥地架设在摇摆不定的船艇之上,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他们必须在这种极端不稳定的环境中,进行对陆上目标的直接瞄准射击训练。
这不仅考验着炮兵们的操作技能,更是对他们心理承受能力的极大考验。
然而,正是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他们磨炼出了精准射击的能力,为即将到来的战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一系列严格而系统地训练,登陆部队的每一名成员都普遍掌握了一系列的战术技术。
从游泳到爆破,从航渡到登陆突破,再到山地纵深战斗,他们每一项技能的掌握都是在无数次的失败和尝试中逐渐完善的。
在紧张而有序的战前准备中,空军指挥所展现了其精心策划和组织能力。
他们不仅确保了参战航空兵部队的全面备战,而且针对不同兵种设定了明确的训练重点。
对于轰炸机和强击机飞行员来说,提高对海上及岛屿上点状目标的投弹命中率,成为了他们训练的核心课题。
这一技能的提升,对于精确打击敌方关键设施至关重要,能够在战场上取得决定性的优势。
同时,歼击航空兵则专注于截击低速、低空目标的训练,这是他们在空战中面临的典型挑战。
通过这种针对性地训练,歼击机飞行员能够更有效地保护我方空中资产,同时削弱敌方的空中力量。
在这些专业训练的基础上,空军前线指挥部进一步组织了歼击、轰炸、强击航空兵之间的协同演习。
这种演习不仅仅是对单一兵种能力的提升,更是对多兵种联合作战能力的全面检验和提高。
通过这样的演练,各兵种之间的配合更加默契,协同作战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
紧接着,空军又与陆军和海军一道,投入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进行三军合练。
这次合练不仅是对单一军种作战能力的提升,更是对三军协同作战能力的全面检验。
通过这样的联合训练,领率机关的组织指挥效能和整体打击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陆、海、空三军参战部队对协同作战有了更深入地理解和实践,总结出了多种有效的协同方法。
其中,第二个难题便是一江山岛战役,这场战役以其漫长的准备期、庞大的规模以及广泛的牵涉面而著称,其复杂性和难度不言而喻。
张爱萍将军面临重大决策:先攻一江山岛还是大陈岛?
经过深思熟虑,他提出三大依据决定先攻一江山岛。
首先是地理优势,他选择在西北角的黄岩礁和海门礁登陆,这不仅能提供突然性,还能利用地形掩护部队。
其次,他坚持白天行动,以充分发挥我军火力优势,确保精准打击。
1月17日,张爱萍向副总参谋长陈赓汇报,并提出按原计划执行的三条理由:一是情报显示敌军防御薄弱,二是天气条件允许,三是士气高昂。
陈赓提出疑问:“我们真的准备充分了吗?”
张爱萍坚定回应:“是的,这是胜利的最佳时机!”
战役打响在1955年1月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的陆、海、空军部队共同编织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军事篇章。
他们针对国民党军在浙江省东部一江山岛的据点,展开了一场精心策划且执行得异常出色的渡海登陆作战。
1月18日清晨,当晨曦初照,华东军区的战士们已经在战前的宁静中整装待发。
随着上午8时的钟声响起,这场预定的军事行动准时展开,如同一把锋利的利剑,直指敌军的心脏。
在接下来的10个小时里,解放军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卓越的战术素养。
他们在烽火连天的战场上,与国民党军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经过一番血与火的考验,解放军最终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据统计,此次战役共毙俘国民党军1086人,这一数字不仅代表了敌军的损失,更是解放军英勇无畏、训练有素的明证。
此外,解放军的海上力量也在这场战役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他们精准地炮击,使得国民党军的海军力量遭受重创,3艘军舰被击沉,4艘受到严重损伤,这不仅削弱了敌人的海上作战能力。
尽管在战斗中,人民解放军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共有393名英勇的战士为国捐躯,他们的无私奉献和崇高牺牲永远铭记在历史的丰碑上。
这场战役不仅是人民解放军历史上首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三军联合渡海登陆作战的壮举,由杰出的军事指挥官张爱萍将军担任指挥,他的英明决策和卓越领导为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一江山岛战役胜利后,毛泽东同志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专门批示:“一江山岛登陆作战,打得很好!我军首次联合作战是成功的”。
这一评价不仅肯定了战役本身的胜利,也对中国军队首次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的成功表示了认可。
一江山岛的解放向外界明确传达了一个信息,即中国人民有决心、有能力保卫自己的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
这有力地震慑了美国和蒋介石集团,使他们签署的共同“协防”条约成为了一纸空文。
通过占领一江山岛,我军不仅使蒋介石失去了一个用于进行海盗活动和部署进攻大陆的跳板,还进一步巩固了我军在台湾海峡地区的战略地位。
这为后续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
更重要的是,一江山岛战役改变了台湾海峡的斗争形势,展现了我军在复杂环境下的作战能力。
此次战役中,我军成功地实施了诸军兵种的联合行动,并取得了宝贵的联合作战经验。
这种经验对于我军在现代化条件下,特别是信息化条件下组织实施联合登陆作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它表明只有加强各军兵种之间的协同配合和信息共享,才能提高整体作战效能和打赢能力。
然而,战前的方案之争以及临战发起时张爱萍的越级请示,确实给许世友留下了张爱萍有些傲气、不易合作的印象,甚至觉得他有独断专行之嫌。
许世友的这种感受,加上两人性格和军事理念的差异,使得他们之间的关系逐渐紧张。
面对这样的局面,军委在权衡利弊后,做出了将张爱萍从华东军区调离,提升为副总长的决定。
这一变动虽然解决了当时的矛盾,但张爱萍和许世友之间也因此产生了心结。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事情都逐渐淡化。
多年后,张爱萍和许世友两位老战友在历经风雨后,终于能够一笑泯恩仇。
一次,作为副总长的张爱萍到南京军区视察,张震作为南京军区的领导人,特意邀请张爱萍和许世友共聚一堂。
席间,气氛温馨而融洽。
许世友先端起酒杯,目光直视张爱萍,坦诚地说:“爱萍,我们干了这杯酒吧,过去的事情就算了吧。”
这句话一出,张爱萍没有多说什么,他站起身,直接一口干了杯中的酒。
这杯酒里,包含了他对过去的释怀,也包含了他对许世友的尊重和友情。
一切想说的话,都在这杯酒里了。
这一刻,两位老战友的心结终于解开,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时间可以冲淡一切矛盾,友情可以跨越一切障碍。
来自:一江山岛战役:开创我军联合作战先河 军事论坛 2019-04-11
《张爱萍将军忆解放一江山岛》军事史林. 2020(01)
《新中国第一次三军联合作战:攻克一江山岛》李振林 炎黄春秋. 2020(05)
《张爱萍将军忆解放一江山岛》军事史林. 2020(01)
浪里飞哥
八十年代初,我去过大陈岛,并登上了一冮山岛,看了一江山岛战役纪念馆。特别是那些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十七八岁的小英雄小烈士的英雄事迹,令人热泪盈眶!深受感动!我军还牺牲了一位副团长。致敬革命先烈!名垂千古,代代流芳!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的功绩!
用户10xxx02
胡编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