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快吃不起饭了!大米涨价18%,中国是否会面临同样困境?

说宇宙寻真理 2024-09-07 17:23:19

日本出“大事”了!今年6月底开始,多地商店开始实施大米限购政策,手里拿着钱都买不到粮食。而大米限购背后的原因是粮食紧缺,已经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这个小岛国总面积37.8万平方千米,农业种植面积约4.3-4.4万平方公里,一直以来都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不仅农民的收入高,机械化程度也高。为何日本会沦落到粮食紧缺的地步呢?

日本粮食紧缺,大米限购

自从今年进入夏季以来,日本就出现了大米供不应求的局面,截止6月底大米的库存总量156万吨,比23年减少20%。

大米储存量的减少,导致部分地区的商店不得不实施限购政策。这一下当地的民众都炸锅了,甚至还出现了一个新词汇叫做“令和时代米骚动”,“令和”是现任年号。

根据当地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的大米价格上涨18%,光米上调15.6%,粳米上升18%,是近20年以来价格上涨最大的一次。就连大米制作的食物,譬如饭团都涨价5.7%,仙贝更是直接上涨了16.1%。

可能当地人也害怕没有大米吃,于是去超市大抢购,导致当地各大超市摆放大米的货架空空如也。一部分超市由于被抢购的太严重,于是贴出了告示,每人只能购买一袋大米,不能够买多了。

看到这一幕,当地的政府表示大家太过恐慌了,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囤积或哄抢。出现这一局面,众多记者纷纷站出来呼吁,要求农林部门多囤大米,不要到了没饭可吃的地步。

种植面积4万多平,为何沦落到“没饭”吃?

其实,日本的种植面积并不少,水稻作为主食也是主要种植作物,在旧时代稻米的产量是他们衡量财富的标准,更有180万户家庭种植水稻。

种植过水稻的朋友想必都知道,水稻的种植是劳动强度最大的食品之一。在日本很早就开始实现了机械化,大部分作业都是依靠机器完成。

使用机器耕地、插秧、撒肥料、撒药除草、收割、烘干等等,不需要人工去完成,可以省很多事。

将幼苗放在带孔塑料托盘,放在插秧机上,有钩子摘下幼苗插入田中;收割机不大但是设计比较好,一台机器一次性可以收割几排,并自动脱粒,还将秸秆捆好之后切小块,撒秸秆还田当做肥料。

日本人吃的大部分都是本国自己种植的,但显然自给自足的量不够,也会从国外进口一些囤积来补给。

今年出现粮食危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种植面积逐年缩减,导致粮食产量缩减。从他们历年的农业用地面积可以看出,60年代农业是最繁盛的时期,随后一路直线下跌,特别是2000年出现了断崖式下降,到2020年种植面积已经跌到4.3万平米。

耕地面积缩减是有多种原因的,一则是种地的人越来越少,很多人不想从事农业种植,毕竟又辛苦又赚不到太多钱。

另一方面源于老龄化严重,少子化息息相关。70岁以上的老人基本上都退休了,也不指望着他们还去劳动,更别提种地了。劳动力下降,也导致了耕地面积下降。

其次,近些年来温度每年都在逐渐升高,给粮食种植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高温环境之下导致干旱缺水,很多作物没有水灌溉被活活旱死,颗粒无收。

即便不缺水灌溉,高温天气之下优质大米产量也会受影响。数据统计,23年日本的产量是有史以来最低的,很多空粒、小粒产量低,这也直接导致大米存贮量过少。

为了能够让水稻克服高温,他们已经在加速研发抗高温水稻,以便于抵抗异常的天气。不过,据说抗高温的大米味道并不好吃。

除此之外,游客的暴增也导致了他们食物紧缺。今年6月到日本游玩的人次达到了313.5万,创下了单月最高记录,且连续4个月每个月都超300万。

游客们前来自然也需要消耗一大笔粮食,假设一人一顿吃78克大米,游客的大米消耗量就达到了5.1万吨。

也有人认为这一次导致“米荒”的根本原因是政府长期以来的决策失误,大米是他们的主食,早中晚都离不开大米,但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吃面包、面条、披萨等主食。

一直以来,日本大米都是自给自足,随着人口的减少,人饮食结构的改变,政府开始逐渐缩减水稻产量,推行了“减耕令”改成种植小麦、大豆等作物。

而种植水稻的耕地只有60%被利用了起来,产量逐年减少,这也导致他们的粮食面临不安全局面,一点点额外的需求就会导致大米短期,价格上涨。

近些年来,极端天气越来越多,日本本就处于小岛上,经常会发生地震、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一旦出现就会对农作物影响很大。

据分析,今年夏季温度持续升高,日本东部已经出现了高温热害,大米的产量依旧会因此受影响。此次的“大米危机”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可能需要明年的作物收割才能够得到缓解也为可知。

中国是人口大省,也会像日本一样面临大米危机吗?

从饮食结构上来看,日本人跟中国人基本是一样的。但是中国的人口可比日本多太多了,14亿人每天都要吃饭,消耗的粮食数是非常恐怖的。

几十年前,中国对比其他国家算是贫穷的,很多人都吃不饱饭。袁农平院士发明了杂交水稻,才真正让所有的中国人做到了吃饱饭。细细数来,中国人吃饱饭的日子还真没有多久。

如今,我国的生育率也开始逐渐下降,很多农村的朋友想必也有深刻感受,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回家种田,没有几个年轻人会种地的。很多农村的地都已经逐渐荒废,种田的人也屈指可数。

那么,我们国家会跟日本一样面临同等的困境吗?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几乎每一个省都在种植粮食,尤其是水稻南北方均有种植,一共有14个种植水稻的大省,包括黑龙江、河南、湖南、湖北等地,每一个大省都能够一争鱼米之乡的美称。

黑龙江是产量最高的一个省,不仅气候适宜,土壤也尤其丰沃适合水稻生长。东北大米不仅供应了我国各个省份,甚至还远销国外。

河南曾经经历过灾荒年,因此每一个河南人都将种植粮食深深地刻在了基因里,也是产粮食的主力军。

与日本不同的是,我国尤其注重农业种植以及保证粮食囤积,我们知道中国人口太多了一旦粮食缺少会出大问题,因此国家一直都告诉重视粮食的产量以及储备,不仅自己生产也从国外进口。

近些年来,科学家们也一直致力于研发更高产,甚至研发出了海水稻来提高产量,提前应对以防以后出现粮食危机。可以说,在出现粮食危机之前我们就将这一种困境扼杀在了摇篮之中。

在前几年的疫情期间,国家也展示出了自己的实力,即便超市的大米等被一抢而空,依旧能够稳定供应上,不会缺吃少喝。

“中国不缺粮食”,这一句话任何时候都有底气说出来。袁农平院士也曾说过,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我们是不会存在粮荒的,但同时也应高度重视粮食安全。

的确,多年以来我们也是这样做的,河南科技学院教授茹振钢是小麦育种专家,培育的小麦品种还获得过科技进步一等奖。我们现在每吃8个馒头,其中就有一个是来自他的小麦品种。

陈日胜发现并研发出了海水稻,继袁农平院士后的另一革命性突破,而他跟袁农平团队测产的海水稻21年已经签约600万亩盐碱地改造项目。截止22年,种植面积更是突破了100万亩。

我们吃的每一晚米饭,也都离不开科研人员背后的辛勤努力。也正是有这些一个个的优秀科研人员,让中国有了不缺粮的底气!

参考资料:

日本闹“米荒” 知网 2024-08-27



0 阅读:9

说宇宙寻真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