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血缘纽带,《百家姓》宋朝时成书,先后收录了504个中华姓氏,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本系列文章将按照《百家姓》原文顺序逐讲解姓氏文化。
姓氏由来:鲍,Bào,多起源、多民族姓氏,主要源于姒姓,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上古帝王大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夏后氏首领,黄帝的玄孙、鲧之子,治水名人,夏朝开国国君)后裔敬叔在春秋时期为齐国大夫,封地鲍邑(今山东济南历城),敬叔生子,以封邑为姓,称鲍叔牙(又称鲍叔、鲍子,本姓姒,名叔牙,鲍敬叔之子,齐国大夫),在鲍叔牙的后裔子孙中,多以其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史称鲍氏正宗,尊鲍叔牙为得姓始祖。
鲍姓始祖:鲍叔牙
鲍叔牙与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今安徽颍上人,周穆王姬满后代,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法家代表人物)儿时关系便很好,长大后更是莫逆之交。齐襄公(姜姓,吕氏,名诸儿,齐僖公长子,齐国第14位君王)乱政时,管仲随公子纠奔鲁国,鲍叔牙随公子小白出奔莒(今山东日照),双方互为竞争关系,管仲还曾向小白射箭并中箭。
在这场齐国的权力争斗中,最终小白获得胜利,归国为齐桓公,将管仲囚禁,拟任鲍叔牙为上卿,但鲍叔牙向桓公说若只为强国,他和高傒(姜姓,高氏,名傒,字仲,号祖望,今山东禹城人,姜子牙吕尚后裔,不世之臣)足够,但若要想称霸天下,则非管仲不可,齐桓公于是不计前嫌释放管仲,而鲍叔牙更是甘愿让位且做其下官,世称“管鲍之交”,而最终管仲也不负期望,辅助齐桓公称霸诸侯。
管鲍之交
源于芈姓,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楚国大夫申鲍胥(芈姓,或姜姓,申氏,名包胥,又称王孙包胥、棼冒勃苏,楚国爱国英雄),为伍子胥(名员,又名贠,字子胥,今湖北监利人,伍奢之子,军事家、谋略家)的好友。楚平王芈熊在大夫费无忌建议下,将太子太傅伍奢和其长子伍尚杀害,幼子伍子胥逃奔吴国。到了楚昭王熊壬时期,吴王阖闾和将领孙武、伍子胥、伯嚭带领吴国大军,并联合唐、蔡国共伐楚国,楚军大败,国都,楚昭王出逃。伍子胥掘开楚平王坟墓,“鞭尸三百”,以泄其恨。
楚国正处于灭国边缘之时,申鲍胥急忙跑往秦国搬救兵,起初秦哀公嬴籍不肯出兵,不愿得罪如日中天的吴国,申鲍胥焦急万分,连续七天“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秦哀公被其感动,终出兵救楚,吴国不敌,同时越国乘吴国空虚,举兵伐吴,吴王阖闾只得撤军回国。楚昭王归国后要对申鲍胥惠王论功行赏,申鲍胥却隐而不见,到楚惠王时,申鲍胥出使越国,还与越王共同协商伐吴事宜。在申鲍胥的子孙后裔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鲍氏,也有简笔为包氏者。
另有源自风姓伏羲氏称号“庖牺氏”(庖、包、鲍通假);北宋时期河北邱县鲍庄百姓感恩包拯(字希仁,今安徽肥东人,著名大清官)改为包姓、鲍姓;鲜卑族、蒙古族、满族、景颇族、佤族、回族、侗族、傣族等其他少数民族在民族融合汉化过程中改姓为鲍氏等。
得姓始祖:鲍叔牙
发源地:山东济南
参考文献:《姓苑》:鲍氏系出姒姓,夏禹后。春秋时杞公子有仕齐者,食采于鲍,因以命氏。
迁徙路线:
春秋战国时期,鲍姓主要分布在先祖鲍叔牙之父的封邑鲍邑,即今山东济南历城一带,属齐国。
宋朝时期,鲍姓的第一大省是安徽,其次分布在浙江、江西、山东、江苏等地,全国有8万余人。
宋明期间,由于金、元陆续南下,中原百姓很多迁徙南下,鲍姓也在其中。
明朝时期,鲍姓人口跟宋朝时相比增加不多,但因人口南下逃难迁徙,第一大省变为浙江,其次分布在安徽、陕西、江苏、山东、江西等。全国形成以浙皖苏、陕西为中心的两块鲍姓分布区。
鲍姓主要郡望为上党郡、泰山郡、河南郡,主要堂号有“东海堂”、“河南堂”、“上党堂”、“泰山堂”、“清懿堂”等。
历史名人: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鲍叔牙(姒姓,名叔牙,鲍敬叔之子,鲍姓始祖,“管鲍之交”的典故为世人津津乐道)、东晋时期思想家鲍敬言(庄子学派,驳斥儒家思想,反对天生君民阶层,认为君权并非天授,而是强者愚民的工具,将社会的丑恶和灾难归结于统治阶层,主张无君论、顺其自然)、南北朝文学家鲍照(字明远,世称鲍参军,今山东郯城人,著《拟行路难》、《代出蓟北门行》、《代白头吟》等)、晋朝医学家鲍姑(名潜光,女,中国古代四大女名医之一,我国首女针灸家),著名艺人鲍国安、鲍起静,作曲家鲍元恺等。
著名演员:鲍国安
祠堂: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上丰乡蕃村鲍氏宗祠,又名“惇叙堂”,宗祠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由苏州茶叶店老板鲍世通捐资建造,三进两天井院落,清朝徽派风格建筑,占地680平方米,2021年修缮开放,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歙县蕃村鲍氏宗祠,“惇叙堂”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郑村镇棠樾村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为国家5A级景区,内有七道牌坊、三座祠堂、一座徽派园林,都属于鲍氏家族。七道牌坊明朝三座、清朝四座,可见棠樾鲍氏在明清时期家族显赫;三座祠堂为男祠清懿堂、女祠敦本堂和世孝祠,为家族女性专门建立女祠全国罕见。该支鲍氏先祖为南宋时期在徽州府为官的鲍荣,在棠樾建“掌书园”,将妻子葬在园中,他的曾孙鲍居美选择定居在棠樾,鲍氏从此在这里繁衍。
安徽歙县棠樾村鲍氏男祠
安徽歙县棠樾村鲍氏女祠
安徽歙县棠樾村鲍氏孝祠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鲍山街道济钢新村鲍叔牙墓,年代未知,现封土堆直径10余米,高约4.5米,墓前有一对石刻狻猊(古代神兽,龙第五子,好坐,喜欢烟火),该墓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山东济南历城济钢新村鲍叔牙墓
家规家训家风:
与其他姓氏存在各地家训不同,鲍氏族史研究会发布了具有官方意义版本的家训家规,分为德、行两部分。
《鲍氏家规家训》(鲍氏族史研究会):
德(家训)
明德知耻,达仁宽让。
崇礼慎独,端方贤良。
敦亲睦族,慈孝伦常。
公忠体国,道义兴邦。
行(家规)
一、个人
素心为人言而信,处处常怀感恩心。
得志不可不清醒,困境不可失斗志。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吾日勿忘省吾身,静坐观心现真妄。
二、家庭
父母教,须敬听,长幼次序须谨严。
亲憎我,孝方贤,敬老怀幼合家欢。
夫妇顺,亲父子,恩爱互敬讲平等。
学孟母,教以严,相夫教子守本份。
娶儿媳,择佳婿,品德至上慎攀富。
勿骄奢,勿淫逸,家富济亲不忘本。
勿畏难,勿轻略,勤俭持家必丰亨。
传家谱,修祠宇,缺祀废弛不复得。
三、社会
讷于言,敏于行,未见真相勿轻言。
守节操,履严明,修身韫德信交友。
于势力,于诱惑,神定气宁挡狂澜。
不起谋,不生嫉,谦让多与福报厚。
养正气,守正道,勿伤风化勿近邪。
德居前,利在后,因利害义要铲除。
积财物,济天下,骄慢自傲不可取。
远小人,亲君子,仁者流俗贵分晓。
四、国家
执法如山守公平,临财不可不廉介。
勤政仁爱不懈怠,为政以德众星共。
上好礼则使民敬,上好义则使民服。
其身正则不令行,衣冠正则人畏之。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
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更谋之。
务本节用则国富;进贤使能则国强;
兴学育才则国盛;交邻有道则国安。
现分布:鲍姓在全国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浙江、安徽、山东,其次分布于湖北、陕西、江苏、河北、河南、江西、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其中浙江分布最多。
总人口:鲍姓约82万人,全国排名第173,在百家姓中位列第62。
鲍姓源自姒姓,始祖为大禹后裔齐国大夫敬叔之子叔牙,因封地在鲍地,即今山东济南历城,以封地为氏,故又称鲍叔牙。鲍叔牙少时便帮助管仲,一起做生意时也多投少拿,做官后更是救管仲,为了国家强大甘愿让官,这种为国高风亮节、为友舍利助人的高尚品德思想,在如今逐利趋势的社会更加显的难能可贵,可见教育不能只有知识和技术,更应传授的是友善和德信。也许正是传承了鲍叔牙优良的品德,才成就了棠樾鲍氏长达800年不间断的辉煌。
创作不易,喜欢本文章请点赞收藏,欢迎评论转发,关注作者更快获得推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