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给大哥每月补贴,我靠自己努力,这“碗水”怎么总不平?

情感深度小课堂 2025-03-06 10:51:42

从小“懂事”的我:母亲的偏心让我心寒

小时候,每当母亲张口闭口提到“一碗水端平”时,我总是笑笑,并不多说什么。

不过,现在回过头来看,这句话只是她的口头禅罢了,对于我而言,那碗水从来没有真正端平。

小学三年级的一个秋天,堂姐从北京寄回一箱旧衣服,母亲开心极了,翻出一件泛黄的衣领让我试穿,还不忘夸奖堂姐:“这孩子真好心,从北京带回来的好衣料。

”那晚我听着母亲在房里为大哥挑选新羽绒服,心里却是另一番滋味。

这种偏心不是偶尔为之,大哥不小心打碎心爱的花瓶,母亲不责怪他,一转身却因为我打破一个普通的碗而责骂我。

这样的事情天天发生,让我明白,在这个家里,“懂事”的我注定不如大哥受到重视。

彩礼之争:母亲的要求让我失望

学业上,我付出了比哥哥更多的努力,终于争气地考上了省重点大学。

而哥哥高中未毕业就步入社会工作,母亲却认为“男孩子进社会早些好”。

大学毕业后,我和丈夫在书店相识,他家境不错且为人善良,两年后我们决定结婚。

但母亲要求的十二万彩礼,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相比我家乡普遍八万的彩礼,这份要求显得尤为苛刻。

我试图和母亲讲道理,但她厉声打断:“你对象家条件好,这点彩礼不过分。

”结果,这十二万彩礼,全被母亲用来给大哥购置家具和家电。

而我的嫁妆,只有两床新棉被。

这场交锋让我彻底看清了那个背后的家庭,也把我对母亲仅存的那一点期望给打破了。

结婚后,我开始尝试远离母亲和家里,不再过多参与其中的琐事。

怀孕与月子:母亲的冷淡对待

三年后,我怀孕了。

得知这个消息时,母亲的反应是淡淡的一句关心,而马上又转移到大哥的孩子身上。

母亲当年为了大嫂请假一个月的举动,与她对我的冷淡形成了鲜明对比。

预产期临近,我请求母亲来照顾月子,她却以大哥家孩子学业为由,勉强答应。

当我需要她的照顾时,她却心不在焉、草草了事。

那夜半醒的我请求喝口水,她却敷衍让我第二天再说。

最终,我和丈夫商量后决定请月嫂,母亲得知后反而松了口气,立刻收拾东西回去。

这段时间,我深刻感受到母亲对我的冷漠,真正明白在她心里,我和大哥的待遇永远不相同。

这份苦涩,慢慢沉淀在我的心里。

出院费用之争:我决定不再忍让

去年冬天,父亲需要住院手术,母亲打电话说费用要十万,我和大哥一人负责五万。

我感到这可能是母亲第一次用金钱对我和大哥“一碗水端平”。

手术后医保报销下来,我无意中听亲戚说可报销百分之八十,心里一惊。

询问母亲了解到其中的八万报销款,母亲以“帮帮你哥”为由说那钱给大哥贴补去了。

我质问时,母亲骂我斤斤计较、算计。

这时,我心中最后一点忍耐被抹杀了。

上个月母亲生病再要住院,这次直接要求我全额支付五万住院费。

我反问上次报销后的四万,并断然拒绝再多出一分钱。

这次,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坚持。

大哥也因没要到钱而辱骂我,我以往的忍让之心彻底被抛开,直言以后有什么事先算账,不再无怨无悔地付出。

结尾的反思:直面不公的勇气

结束了这些不公的让步,我终于理解了保持底线的重要性。

这么多年的委屈与忍耐换来的不是亲情的回报,而是更加肆无忌惮的索取。

我教育我的女儿,无论男女,都要学会尊严和底线,不要轻易被情感绑架。

未来,我会走自己的路,教育女儿成长得独立而自信。

从今往后,对于那些苛刻的要求,不公平的对待,我都会勇敢说“不”。

或许这才是真正的成长,是为自己活出一片天的征途。

你们觉得我处理得对吗?

亲情中是否真的需要委曲求全?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发表看法,一起交流探讨。

如果喜欢我的故事,记得关注哦。

世间情感复杂交错,但每个人都有权利为自己争取应得的那份公平。

成长,就是学会直面不公,学会为自己说“不”,走自己想走的路。

0 阅读:0
情感深度小课堂

情感深度小课堂

专注情感疗愈,帮你走出伤痛,重拾爱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