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河南省安阳市都里镇李珍村的跃进渠纪念馆。跃进渠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安阳县人民在太行山脉建成的一条人工天河。干渠主体工程包括总干、东干、南干三条干渠,全长147千米,基本上改变了安阳县西部干旱缺水的面貌,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跃进渠纪念馆的“跃进渠的建设者”群体雕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安阳县人民在没有任何大型机械的情况下,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血肉之躯在千里悬崖峭壁、在巍巍太行山上创造出的人间奇迹——跃进渠。
位于都里镇东水村的跃进渠红旗渡槽。东水村没有水,杨家河没有河。与林州市接壤的安阳县西部山区,土薄石厚、水源奇缺。人们想水、盼水,许多村庄的村名叫做水啊、泉啊、河啊、井啊什么的,以表达他们想水、盼水的愿望。
2017年的春天,伦掌镇当中岗村的村民用跃进渠水灌溉小麦。跃进渠工程于1958年动工,1966年、1968年两次复工兴建,全县人民历经十年艰苦奋战建成了宏伟的跃进渠,工程于1972年开始引水灌溉,1977年全部竣工。
位于都里镇东水村的跃进渠红旗渡槽。跃进渠总工程量为1008万立方米,投工3818万个,投资5300万元,削平300多个山头,跨越400余条河涧,共建桥、闸、涵洞、隧洞及各种渡槽995个,大中小水库、池塘807座,蓄水能力4600多万立方米。
185米,高45.5米的跃进渠红旗渡槽。红旗渡槽是跃进渠上规模最大的钢筋混凝土双曲拱U型薄壳渡槽。它长185米,高45.5米,单孔净跨61米。在拱梁对接时误差仅仅2毫米,即使在当今测量、计算仪器非常先进的年代,也值得称道。
2017年的春天,跃进渠的离退休干部在红旗渡槽下的河涧里义务植树。跃进渠的大型渡槽就有17座,最高的渡槽超过15层楼房,最长的有973米,这些都是朱现生、校同临、张金瑞、安景宣、卢菊梅等一个个“土专家”用“土方法”建成。
伦掌镇当中岗村的村民用跃进渠水灌溉小麦。在没有任何大型机械的情况下,没有箩筐自己编,没有炸药自己碾,安阳县人民用血肉之躯在千里悬崖峭壁、在巍巍太行山上创造出了水利工程奇迹。为了带水回家,为了幸福生活,500多人为修渠臂断肢残,108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