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是我国十大开国元帅之一,而毛主席更是评价过他两把菜刀闹革命。
红军时期,贺龙指挥的国民革命军第20军,成为我军的主力部队之一。
贺龙
在抗日战争中,贺龙担任120师长,带兵赢得了雁门伏击战以及陈庄等战役的胜利。
然而,在解放战争中,这位战功累累的将领,却并没有带兵打仗,甚至在整个解放战争中,基本上都没看到他出现的身影,仿佛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那么这个时候的他去了哪里,难道他在秘密执行什么任务吗?今天就带大家走进贺龙元帅的事迹。
菜刀革命,一切为百姓
提到贺龙,最着名的评价莫过于毛主席评价的两把菜刀闹革命。那么毛主席为什么如此评价贺龙呢?
早在当初年轻时,贺龙就具有侠义精神,非常讲义气,而且因为自身也是贫民出身,所以长大后的他,非常喜欢帮助那些贫苦人民,这也让他在十里八乡非常出名。
十八岁时,他参加了由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这也是国民党的前身。1916年,各地纷纷发起爱国运动,贺龙等人也纷纷响应,在老家发动起义
但当时袁世凯妄图复辟,对社会实行非常严格的监控,这也导致了他起义的时候,非常缺乏武器。
革命
无奈之下,贺龙只能拿起家里的两把柴刀,带领21人占领了芭茅溪盐局军械库,在里面缴获了12把枪,自此之后,他才渐渐有了发展部队的本钱,而这就是称他为两把菜刀闹革命的原因。
而这次爱国运动的结果就是袁世凯死亡,他的复辟美梦破碎,但这并没有改变中国各地军阀乱战的格局。
1924年,两党展开第一次合作,顺应民心开启了北伐战争,国民大革命正式开启。
贺龙是最早拿起武器反抗军阀的革命者之一,自然也参加了北伐战争,并且在作战时非常勇猛,打得敌人节节败退,他带领的部队被称为“钢军”,让敌人闻风丧胆。由于在北伐时期战功赫赫,最终担任了第二十军的军长。
一军之长,这是何等威风的事情,按照当时当兵人的想法,能做到这个职务已经够他后半辈子吃喝不愁了,
但他贺龙没有满足于自己的成就,或者说他当兵的目的并不是满足自己,而是关心我国的贫苦百姓。
北伐战争
随着北伐战争的连战连捷,但是贺龙早却发现,北伐战争的胜利,并没有真正解放中国人民,反而培育出蒋介石等比北洋政府更残酷无情的新军阀。
当他在忧愁出路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阅读了我党宣言,这让他非常欣喜,隐隐约约感受到了百姓的出路,随后贺龙开始频繁接触我党人员,在接触过程中,他发现,这是一群真正为百姓做事的人,
从那时起,他对革命路线的理解发生了变化。
如乌云散去一样,在他的脑海里有一个清晰的方向,那就是加入我党,一起为百姓做实事。
奋战第一线 负伤退居
但是贺龙对于百姓的所作所为,蒋介石也非常清楚,他也非常想拉拢这个权力大,并且爱民的将领,于是通过朱少良的提议,想要通过利益把贺龙绑在他的船上,于是蒋介石想贺龙承诺,只要跟随他,就愿意赠送五百万大洋,并且还赠送两套南京以及上海的别墅、此外就连汉阳兵工厂都由他全权负责,还把武汉卫戍司令这个职位让给贺龙。
这些奖励,任意一个都非常诱人,特别是兵工厂以及卫戍司令,可以说让贺龙要武器有武器,要地盘有地盘,是大多数将领都无法抵挡的诱惑,而且如果贺龙打赢了这些条件,还会额外奖励贺龙300万大洋,这么多的条件,可以说蒋介石把他的诚意全部战线出来了。
蒋介石
但是他明显低估了贺龙,贺龙早就知道蒋介石的本质,不会在意底层百姓的死活,只会顾及自己的利益。所以贺龙连一丝犹豫都没有就拒绝了。这也让蒋介石感到不敢相信,毕竟不要说出身贫寒的军人了,这些条件,就连那些富家子弟出身的军人都会心动,但是贺龙却直接拒绝了。
最后贺龙投身我党的怀抱,并且跟周总理等人一起,发动了南昌起义。
而在南昌起义中,贺龙受周总理的委托,担任南昌起义的总指挥。而他的二十军,就是这次进攻的主力部队,
经过这次起义,他从国民革命军军长变为红军军长,毫不犹豫地走上了中国革命的道路。
贺龙在加入我党的时候,正是非常苦难的时期,要人没人,要枪没枪,而贺龙带领的部队加入,正好缓解了燃眉之急,
因为在南昌起义期间,我军不但兵力不足,而且在战场上还缺少有经验的优秀将领。贺龙和他领导的二十军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
在他加入我党后,跟周逸群等人一起整合部队,把部队改编为红二军,这可是当时红军的三大主力部队之一,随后他们还创建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长征
但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后,他带领部队跟红六军会师,随后开始长征。等他们到达甘孜后,两个军队合成一队,重新改编红二方面军,由贺龙任总指挥
等他们到达陕北不久,抗日战争就爆发了,而贺龙也带领手下赶赴战场。
在部队到达雁门关等地时,贺龙决定在这里好好教训一下日军,于是带领部队设下埋伏,等到日军进入伏击圈时,悍然发动进攻,经过激烈的交锋从,成功的打了两次漂亮的伏击战,歼灭500多名日军以及30多辆汽车。这也是继平型关大捷后的又一次胜利。
等到雁门关伏击战获胜之后,贺龙就继续带领部队深入敌后,开辟晋西北敌后根据地,在根据第一年的时间,贺龙就先后收复了附近的七座县城,随后又率领部队,在1938年年底,奔赴冀中,并且在这里继续跟日军周旋,先后在大曹庄,邢家庄等地打了四战四捷的战绩。
每次战斗之时,他都会到前线侦察,这个习惯也给他带来了一些麻烦,在战斗中不幸被毒气击伤,但是他并没有退缩,继续带领着部队抗击日寇。
抗日战争
这种状况一直到1940年2月,贺龙开始担任政委书记,慢慢地转移到二线。
解放战争 特殊任务
一方面,这是因为贺龙当初被毒气击伤了,之后因为指挥战斗,一直没有机会调养,需要在后方休养。
另一方面,从1939年底到1940年初,中国抗日战争的前沿阵地进入了相持阶段,在想要把战线往前推移则比较困难。
而这个时候日军也开始把矛头转向占领区,开始了对我军的大规模封锁和扫荡。
1940年8月百团战争以后,日军对我军的扫荡更加严重,晋西北以及陕甘宁等地区的革命根据地受到严重威胁。
当时我军大多数将领都被派出去打仗了,这就导致了根据地缺少优秀的将领来抵挡日军的扫荡,所以党经过反复考虑,就决定把贺龙调回来。
在日军以及国民党对我军严重的封锁,根据地的生产严重受挫,但是贺龙却一手握镰刀一手握枪杆,硬生生的把根据地的生产提升了上去,把环境恶劣的南泥湾等地,改造成了适合生产的好地方。
根据地
就这样贺龙一直在二线工作了五年,一直到抗日战争结束。为部队的后勤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这时蒋介石已经开始准备自己的内战计划,而贺龙也知道这一战不可避免,多年的后勤工作,让他早就想去战场杀敌了。
于是贺龙带领着部队北上,刚好碰上了想要摘胜利果实的阎锡山以及傅作义,双方短兵相接,打得国军连连败退,一路打下去,解放了晋中的神池、离石等多个地方,这为以后解放军进攻国统区打下了基础。
甚至为了声援去重庆谈判的毛主席,贺龙带领部队,强攻了文水城,随后一路攻城拔寨,因为神池、平鲁等地的日军拒绝向我军投降,最后被贺龙带兵攻打,最后成功解放。
这也是在解放时期,贺龙打得为数不多的战役。
之所以不在前线带兵打仗,是因为在解放初期,我军的粮食军械问题十分严重,要请有生产经验的将军来解决。
而在抗日战争时期,贺龙的政务能力已经得到了证实,而且在众多将领中,生产发展能力也是顶尖的。
群众中的贺帅
于是毛主席亲自跟贺龙说,不要小看了后方,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后方,那么仗就不好打,你觉得呢?
其实对于毛主席的目的,贺龙明白,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其实在当初贺龙入党的时候,就说过一句话,组织让我干啥就干啥。事实证明,贺龙做到了,对于一个将领来说,不能去前线打仗,是非常难受的一件事情,但是贺龙却毫无怨言。
并且在后方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生产中,
从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到1948年战争后期的短短两年时间里,贺龙就在我国西北地区开设了11家军工厂,7,500多名工人生产弹药。为西北地区的后勤提供了保障。
其实对于贺龙,蒋介石非常的清楚他的能力,于是在解放战争初期,就拿出了三百万大洋悬赏贺龙,到那时国民党不管在哪里,都没有找到他,之后还是从事情报工作的特工发现了贺龙在后方搞后勤,这让很多国军将领非常郁闷,他们知道这个赏金是拿不到了。
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贺龙才结束自己的后勤工作,转向熟悉的战场。当时,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解放,只有国民党在大西南的残余势力还在抵抗。
为此,他就带领华北野战军第18兵团,与刘邓大军合力,解放了该地区,在战场上他们一共歼灭了十余万人。
解放
随后贺龙就留在了西南地区,担任政委副主席,开始带领人民进行土地改革,打击土匪,恢复生产,让昔日的蜀地变成了如今富饶之地。
1955年他被授予了元帅军衔,并且在1959年担任工业委员会主任,负责我国的军事工业建设以及发展,为我国现代国防工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直到他最后的五年时间里,还依旧组织人练兵,为的就是防备苏联的入侵,最终于1969年去世。
贺龙把自己的一生都交给了党和百姓,真正地实践了他入党时说的话,党需要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对他来说不论是带兵打仗建功立业还是后勤建设,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建设和平统一的国度,所以他甘愿退居二线从事生产,这样的人当的起元帅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