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一年,也就是1922年,在中国大连旅顺,一个五十六岁的男人迎来了一生的终结。
纵然寿命不算太长,但他一辈子却足足养育了38个儿女,而更令人匪夷所思的则是他的遗言:
“勒令所有后辈不许当中国官、不许当中国人。”
此人名为爱新觉罗·善耆,不仅是响当当的清朝皇族,甚至还是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的肃亲王。
而且早年间他在朝为官的时候,思想开放、为官清廉,算晚清朝廷里难得一见的好官了,那为什么会发生如此转变呢?
一切都要从清末空前动荡的风雨飘洋中说起......
大清同治五年,爱新觉罗·善耆出生于北京东交民巷的肃亲王府中。
光是看这个家庭住址,就知道这个孩子日后必然显赫辉煌,更何况作为皇太极长子豪格的十世嫡孙,“肃亲王”这个至高的头衔,迟早有一天会落到他的身上。
而善耆也丝毫没有辜负这份期望,他从小接受着最好的教育,而且老祖宗留下的弓马骑射也十分娴熟。
年纪稍长一点后,武艺变得相当过人,还经常路见不平仗义出手,在家族中颇有些名气。
当同治八年,善耆的祖父肃格亲王华丰去世后,他的父亲隆勒承袭了王爵。
而善耆凭借着自己的能力考封成为了二等镇国将军,后来又相继就任了头等侍卫、正白旗汉军副都统、备引大臣、署正红旗护军都统等职务。
虽然官位不是很高,但都是一些重要且掌握权力的官职。
一直等到光绪二十四年,父亲隆勒也病逝后,善耆终于正式接过了家中的铁帽子承袭亲王。
而事实上,他也是清朝最后一位肃亲王了。
年轻的善耆原本急着想要施展抱负,但奈何正遇到了八国联军侵华,只能一路保护着老佛爷东奔西逃。
而在后来回京的路上,又偶然认识了一个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人也就此彻底改变了善耆的人生。
此人名叫川岛速浪,正是后来臭名昭著的女间谍川岛芳子的养父。
他本人常年定居中国,一直在暗中为日本侵华作着前期研究工作,此时正在日军中担任翻译。
而善耆不能预测未来,他在和川岛速浪结识后,两人聊得十分投机,彼此以兄弟相待。
后来很长时间也保持着紧密联系,这也是他终其一生都坚定亲日的根源之一。
不过当善耆正式回到北京,开始掌握权力以后,他倒也确实表现出了非同常人之处,在当时还曾多次引起轰动。
比如为了补偿八国联军毁坏了肃亲王府,善耆被委任崇文门税务衙门正监督,这是个肥到流油的官职,但他不仅一分钱都不肯贪,还严令下属们借此发财。
而且管理起来异常严格,一方面让百姓和商人们交口称赞,一方面也让朝廷征的税款一丝不差。
但这种做法在腐朽的晚清政府里,却被视为一种作秀的表现。
于是不久后,善耆就被调任,成了工巡总局管理巡抚大臣和步军统领,等于同时兼管京城的市政建设和警察事务。
不过善耆仍然很不消停,他新官上任便开始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先是在京城里架设了第一批电话线,在各个衙门里都装上了电话,同时又推行西洋马车、白话文,整改路面、到处建公共厕所......
以现在的目光来看,善耆的这些做法可以说是相当先进,不过对于那时候的清政府和许多顽固的保守官僚们来说,简直是不能入眼。
所以向上面告状的人越来越多,最后没过一年多时间,善耆再次被调任。
这一回,他来到了理藩院,就任管理巡抚大臣。
理藩院是清代管理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看起来似乎不咋地,但实际上地位相当之高。
一般情况下理藩院的尚书都只能由亲王担任,所以能看出,善耆虽然在朝中不讨喜,但清政府对王爷还是关照有加的。
而善耆自己也确实没闲着,他一点也没有想要留在京城享乐的意思。
几个月后就真的直接远赴蒙古进行考察去了,而且还不是做做样子,而是详细地跑遍了大半个蒙古,认真了解了当地民情、畜牧业建设及工业、铁路、水利等情况,然后给朝廷写了一篇长长的改革方案,其中不乏优秀可靠的建议。
此后的善耆仍然长期贯彻自己特立独行的风格,先后任职于宗人府、民政部等处,也由此开创了许多“全国第一”:全国第一支消防队、第一批公共厕所、第一个派出所......
直到光绪三十四年,在这一年,光绪皇帝、慈禧太后相继驾崩,整个朝野内外的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清代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登基后,全国都已经开始强烈要求立宪,但摄政王载沣却对此很反感,毕竟没有人愿意交出手里的权力。
然而身为皇室的善耆却始终积极要求立宪,他的根本动机还是想要“扶大厦之将倾”,也就是拯救衰微至极的清王朝。
所以一心想着在立宪之后,自己就可以大展拳脚进行改革,让这个国家重新富强起来。
不过虽然是“维新派”,但善耆对时局确实颇有些见解,比如在袁世凯的问题上,他就是主张“必杀之”的领头人物。
即便后来袁世凯保住了一条命而被开缺回到老家,善耆仍然长期派人秘密监视,并表示此人不除,日后必为大患。
总的来说,在载沣掌权的时期,善耆的确在一些方面得到了重用,他和从前一样,不管做什么事都格外认真,能够做的很好,每次给朝廷的上书都颇受重视,载沣也认为他是一个人才。
但同时,善耆也正是因为表现得太积极,所以一直被载沣暗中防备,始终不愿意给他兵权。
于是善耆长期想要推动立宪,然后自己出任新政府总理的梦想也就迟迟无法实现。
因为有梦想,所以善耆一直在努力,他对革命党人表现出的亲近就非常罕见。
尤其是宣统二年,汪精卫等人在北京欲图刺杀载沣失败后被捕入狱,原本肯定是必死无疑的下场,就是善耆在暗中全力奔走,最终才让他们三人免于死刑还被特赦出狱。
可惜等到一年后,武昌起义正式爆发,慌成一团的清政府终于还是顶不住压力,重新起用了袁世凯,结果就是被他反咬一口,逼清帝退位。
纵然善耆等人全力反对,但隆裕太后最终还是作出了选择,大清就此宣告终结。
清政府的灭亡是善耆一生中最大的打击,也是他人生最重要的转折。
没过一个月的时间,这位曾经的肃亲王就带着全家人离开了从小长大的北京前往旅顺,而且发誓此生绝不会再踏上民国的土地。
如果说在这之前,善耆还颇有些自己优秀的表现和抱负,那么在这之后,他只剩下了被川岛速浪左右以及满心想要复辟大清朝的空想。
逃往旅顺也正是川岛速浪的主意,他的本心当然是利用善耆的身份来谋划入侵中国。
而善耆一方面是认为日本在自己落难的时候给予了很多帮助,所以心存感激,另一方面也是想要利用日本人,来为复辟加一把力。
他在这方面做的可谓是“情真意切”。
明治天皇去世的时候,他亲自斋戒素食,遥遥为天皇服丧;
大正天皇即位后,他更是登上高山,拜谒日本侵华将士的亡灵;
而为了拉拢川岛速浪,善耆把自己的第十四个女儿金碧辉送给对方当了养女,这便是后来抗日战争中大名鼎鼎的女间谍川岛芳子。
从清政府灭亡的1912年直到后来的1915年当中,善耆拼尽全力、千方百计地组织了两次复辟行动,都是借着日本为了分裂中国想要实施的所谓“满蒙独立运动”而想要重新建立起清朝政府,。
本质上和溥仪等人一样,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满蒙独立运动是日本政府在早期对中国逐步渗透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策略,简单来说就是想要挑动满洲和蒙古从中国分裂出来,然后纳入自己的统治当中,这在两个地方建立起傀儡政权,也就是所谓的“满蒙王国”。
这运动一共有两次,而善耆自己的运动因此也有两次。
第一次他动用自己的家产购买了大量的军火运往蒙古,准备响应日本人起事,但物资在半道直接被奉系军阀截住并且直接没收。
第二次的时候,善耆可谓孤注一掷,他干脆把自己的许多田地、矿场等资产全部抵押出去,还找日本财阀又借了一大笔钱,不但重新买了军火,而且还招募了一群东北地区的土匪充当“勤王军”。
因为这个时候袁世凯宣布复辟,成为了全国的公敌,日本人也想要打着讨伐袁世凯的旗号从中作乱,形势“一片大好”。
可惜善耆万万没想到,没过多久袁世凯忽然暴毙了,黎元洪取代他成为了大总统,复辟也不了了之。
日本方面想要跟新政府搞好关系,直接暂停了满蒙独立运动的全部事宜,也严令禁止善耆轻举妄动。
这两次复辟运动的失败让善耆不仅彻底绝望,在经济上也陷入了空前的困境。
之前丰厚的家财一扫而空,虽然日子还是相当富裕的,却再也没有资金重新搞什么“勤王”了。
此后一直到去世,善耆就完全成为了一个标准的“满清遗老”,他怀抱着顽固不化的复辟保皇派思想,心心念念曾经那顶“铁帽子”和皇族身份,可惜却无能为力,只能通过无底线亲近日本、把儿女全部送到国外,以及告诫他们绝不可忘记日本的“恩情”,又绝不可当中国人,以此来大发牢骚。
在这样郁郁无奈的环境中,到了1922年,善耆终于因悲愤和压抑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而病逝于旅顺,走完了身为末代肃亲王可悲又寂寥的一生。
然而始终想要实现宏图大业的善耆可能怎么都想不到,自己并不能青史留名,反而只能默默无闻的同时,有两个女儿的名气在后来却要比父亲大的多。
一个自然是川岛芳子,不过这个女间谍虽然知名度不小,却至今被万人唾骂。
而另一个则是善耆的第十七个女儿金默玉,她却堪称一位奇女子,在时代的浪潮中颠簸了一生,始终笑着面对所有艰难。
不但没有听从父亲的遗嘱,晚年反拼尽全力支持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创立了至今仍在的廊坊东方大学城,还一口气活到了九十五岁,成了“清朝最后一位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