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太阳,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月亮,但每一个人都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星星,白天太阳普照,人们却会忘记它的存在,夜晚月亮皎洁,人们只是在有所思的时候才会记起它,那小星星啊,它最不起眼,可当云遮月光的时候,星星会给人以夜行的勇气。”那个读过私塾的资本家小姐嫁给了兵武出身的爷爷并和他生活五十多年,育有六个儿女,仍改不了资本家小姐性情的奶奶像哲人一样把这充满哲理的说给了她刚满六周岁的小孙女,她不知道的是:这句话影响了这个小孙女的一生,也使她的小孙女在至今存活的七十多年中活得如此多姿多彩,也许这样的活法还会永远的继续下去,并给她接触过的人以快乐生活的勇气。
和她的奶奶不同的是,小孙女刚成年的时候,中国兴起了读书无用论,小孙女作为根红苗正的农民子女,自然放弃了求学,初中没毕业,就和大人一起投入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大生产之中。好巧的是,城市里青年也响应伟人的号召到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大有作为来了,这其中就有一个右派的“黑五类”子弟、正儿八经的大学生下放的他们村改造,那个时候,“黑五类”是狗崽子,是瘟疫,是谁也不愿招惹的臭狗屎。所以这个青年基本上是一抹孤独的阴影,整天一个人下地、回去、吃饭、休息。没有人关心他的存在,甚至都不愿多看他一眼。只有小队、大队开批斗会的时候才会想起他来,把他拉出来展示一番完事。可这个小孙女也许是年轻幼稚,也许是对城里来到大学生好奇,竟然偷偷给这个大她八、九岁的城市青年各方面的帮助,再后来竟然和这个青年偷偷的谈起了恋爱。到她的父母知道的时候,已经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父母只有尊重他们的选择,给他们办理了结婚手续。
在他们恋爱和结婚的过程中,农村姑娘始终是主动的,城市青年虽然是“黑五类”的后代,又是“百无一用”的书生,但知识分子的清高是刻在骨子里的,他们在一起,城市青年不敢自比太阳(因为那时太阳只有一个人可以享用,其他人不可染指)。但城市青年的潜意识里自己就是月亮,农村姑娘是拱卫自己的小星星,农村姑娘在知识渊博的恋人乃至后来的丈夫面前自卑是不待说的。也只有在城市青年把自己手上磨满了血泡仍然完不成割麦的任务,农村姑娘会偷偷地把自己的要割的三垅麦扩大到四垅再扩大到五垅帮助城市青年完成任务时,在城市青年思念亲人蹲在村口的大柳树下抽泣农村姑娘用自己干净和带着少女特有体香的干净手绢为亲爱的人擦去眼泪时,城市青年才会感到一个小星星的温馨和闪亮。
这里交代一下,那城市青年姓石,那农村姑娘姓沈。刚结婚没几年,城市青年的父母平反了,城市青年还算有良心,回城时不顾父母的反对带上了她,并义无反顾地和她重新举办了简单的婚礼。两个人就这样在城市了扎了根。城市青年是正牌的大学生,回城后直接被国有企业聘为技术骨干,并一路荣升从科长、处长一直到成为企业的总工程师,单位里人都恭敬的称之为石科长、石处长、石总。农村姑娘随丈夫进城后,因为没有多少文化,被安排到办公室做服务工作,因为比丈夫小八、九岁,为人又热情爱笑,单纯地象一张白纸,单位人都称之为小沈,小沈总是一天笑呵呵的,单位老的少的男的女的有事就找的帮忙,有烦心事也找她诉说。即使是她的丈夫一路升迁,随着职务的变迁称号不断变化,单位人仍称之为小沈,比他老的同事这样叫,和她一样大小的同事这样叫,甚至后来进来的小年轻也这样叫她,直到她50岁退休了,单位的很多人才反应过来,说小沈也该退休了。
小沈的丈夫石总业务能力特强,六十退休后又被返聘了几年,到65岁才正式离开工作岗位,这样算来,小沈倒是比他的丈夫早两年回归了家庭生活。
石总退休后很不适应,没有了日常的会议和汇报,没有了恭敬的笑脸,没有了节日的拜访,没有了推不掉的各种宴请,一个人整天呆在家里看报纸、看电视弄的看啥啥不顺眼,看谁烦谁。整天骂骂咧咧、嘟嘟囔囔。一副愤青模样。看到小沈整体乐呵呵不知烦恼的样子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不时会摆出一副领导的架子教育她几句,小沈也不和她犟嘴,总是变着花样给他做好吃的,今天联系老同事打个小牌、明天联系几个邻居喝个小酒。慢慢地石总也有了两三个好朋友,早上相约一起去河边打牌,晚上在院中一起散步,直到他忘记了自己曾经的官职和辉煌,直到他成为了一个普通的老人。一个大家都叫他老石的普通老人。
小沈近七十岁的时候,在英国留学的晚婚的儿子给她们生了个孙女,夫妻两个无暇照顾女儿,三岁时,把孙女送到了老人这里,老石仍然是早上约人打牌、晚上与友散步,小沈就担负起了抚养、教育孙女的重任。一个人带着孙女在院中玩耍,结交了一大批带孙子、孙女、外孙子、外孙女的老太太、老爷爷、还有年轻的妈妈、替人看孩子阿姨。别人的孩子都是在商城买衣服、小沈有儿子结婚时媳妇家陪送的缝纫机,买点布料做成花花绿绿的小衣服,穿出来别有一番风味,刚开始是老爷爷、老奶奶求给他们的孙子辈做,后来连年轻的妈妈、阿姨也眼馋,嚷求给他们的孩子做一套,小沈是有求必应,不长时间,院子中孩子都穿上了小沈做的花花绿绿的小裤子、小裙子、小背心、小衬衫。小沈也成了这些爷爷、奶奶、妈妈、阿姨的好朋友,他们拿来了儿子、女儿、丈夫、哥姐单位发放的米面、水果、油茶送给小沈表示感谢。直到后来小沈的孙女被父母接回英国上学,小沈的这些朋友仍然和小沈交往,不时给她送去单位发放的福利,小沈就在家炸些果子、腌些糖蒜或者烙些菜饼回赠他们,这些朋友因为有了小沈使他们体会到大楼林立的城市生活的温情,小沈因为有了这些朋友七十多岁的老人如今仍能健步如飞仿佛还是那个热情、爱笑的“小沈”。
前年,年近九十的老石突发脑溢血住院,出院后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刚开始是大小便不禁,小沈一天要给他换几次裤子、吃饭也要喂食,小沈没有告诉自己的儿子,独自一人扛起照顾丈夫的重任,每天一大早奔菜市场,挑选丈夫爱吃的肉、菜,不断换花样做给丈夫,饭后准时推丈夫下楼到院中的健身器材上帮助丈夫恢复,春夏秋冬,从不耽误,那些天,院中的人们经常会看到老夫妇相依相伴的身影,晚上吃过晚饭,小沈还要给丈夫进行一个小时左右的按摩。即使生活如此困苦,即使小沈一天如此疲倦,小沈的笑声仍然是那样爽朗,家中的摆设依然是井井有条,你甚至闻不到一丝老人大小便失禁应有的异味。
也许是天眼终于睁开,今年那个曾经的老石终于可以自己住着拐杖下楼,终于可以自己推着小车散步了。
小沈仍然有很多朋友,他们相互交流者生活的温馨,传递者无言的问候。
不知道已经不再年轻的“小沈”会不会在静下来的时候,想起来他资本家小姐奶奶的那一番颇有哲理的话。(图文/周满堂 编辑/苏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