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侵华长达14年,为何入侵印度5个月就放弃?原因令人哭笑不得

柳絮忆史 2024-11-20 09:37:55
前言

2013年年底,明仁成为五十年代第一位访问印度的日本国家元首,并且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也在次年一月份作为嘉宾出席印度国庆阅兵仪式。

如此“真诚”之举,实则暗藏玄机,这不过日本拉拢印度的伎俩罢了。

可印度对于日本的“结盟”似乎不太感冒,毕竟在二战时期,印度也是日本进攻的重要目标之一。

我国一场抗日战争足足打了十四年之久,倘若不是我们苦苦支撑,那亚洲其他各国的处境必然更加恶劣。

同样都是亚洲大国,日本的进攻计划在我国推进了十四年,为何走到印度只进攻了五个月就选择放弃?

1

1942年7月,冀中区青纱帐战役爆发,八路军借助当地地形优势,对日军发动了一次有效反击。

然而此时日军在中国战场仍旧保持庞大兵力,陆军58个师团,其中有37个都部署在了中国战场。

与此同时,日军又盯上了东南亚,挥师进攻英属缅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安达曼—尼科巴群岛.

要知道在此时日军在中国战场上面临的形势并不轻松,正面战场上国民党频频施压,敌后战场的八路军以及新四军部队也几乎没停止过攻势。

当日军抵达缅因边境的时候,英国人顿时感到大事不妙,倘若脚下的印度沦为日本人的囊中之物,大有席卷印度洋之势。

日军似乎觉察到了英国人的慌乱无措。

或许内部的间谍已经知道了英国人的底牌,否则他们绝不敢冒着巨大风险笃定英国在印度一定会部署重要兵力。

印度这块蛋糕不容小觑,驻扎在新加坡的日本南方军总司令部,辗转反侧、彻夜未眠,最终决定从缅因边境入手,长驱直入拿下曼尼普尔邦首府英帕尔。

1943年春,第18师师长——牟田口廉也晋升为集团军司令。

这家伙可不是个好东西,他不仅是发动卢沟桥事变的元凶之一,也是攻占新加坡的重要作战分子之一。

如今来到南亚,心中还幻想着能为天皇再创一份佳绩。但这一次他的想法太过天真。

诚然,当初英国在缅因边境看到整装待发的日军,必然会做出艰难的抉择。

要么向日本妥协,和日本一起瓜分印度这块蛋糕;要么针尖对麦芒,展开最终对决。

当日军得知英军在欧洲战场上的巨大压力后,他们坚定地认为英国人一定不会在印度身上耗费太多的精力。

但如今印度的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42年1月开始,盟军就已经在缅甸北部以及中印边境投入了大量兵力,直至此时仍在源源不断地增加。

牟田口廉也头疼不已,他有种强烈的预感——自己骑虎难下,盟军或将发动全面反攻。

但牟田口是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当初自己夸下海口要拿下印度这块蛋糕,如今要狼狈撤退?

他实在接受不了,虽然盟军很可能发动反攻,但日军并非完全没有机会,先下手为强,摧毁对方的根据地,或许还能奇招制胜。

2

牟田口大手一挥,决定以第56师团攻击怒江地区14个师的中国远征军。

与此同时,又派遣第18师团与胡康谷地与2个师的中美联军对峙。牟田口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原来他是想“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先牵制盟军主力,随后掩护日军主力第15、第31、第33三个师团翻越明京山脉突袭英帕尔。

牟田口建功心切,想法有些想当然,日军诚然能想到这一点,难道盟军就完全看不出日军的真实意图?

从日军做出第一步动作开始,盟军经过商讨就做出应对之策。

从1943年冬季开始到1944年春天,向驻扎在缅北地区的日军发起反攻,保证中印公路恢复应有功能。

1944年3月8日,日军像疯狗一样袭来,四个师团接近十万人的兵力,兵分三路,向英帕尔发动浩浩荡荡的攻势。

虽然盟军早有准备,但日军的攻势仍旧不容小觑,即便盟军部队顽强抵抗,仍旧让日军抢占作战主动权。

北路31师在4月6日攻占科西马,对于英军来讲极度致命,日军此举无疑切断了英军从迪马普尔向英帕尔的增援。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日军中路部队以及南路部队惨遭重创,损伤惨重,再加上后勤补给线中断,三线部队弹尽粮绝。

五个月的时间里,日军搬起石头狠狠地砸在了自己脚上,不仅没能让英国和印度“俯首称臣”,反而自身遭遇四万人阵亡、超过五万人受伤。

日军的作战机会为何会迅速瓦解?后续为何不重新组织反扑?

3

日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骄兵必败”四个大字,早在制定英帕尔战役的时候,日军就认为接下来的战役一定会畅通无阻,因此并未考虑后勤的实际情况。

说到这难免感到疑惑,日军进攻英帕尔可谓徐某已经,早在1942年就部署了行动。

可当时对于作战地形十分复杂,日军在后勤保障方面不敢轻举妄动。

次年3月份,牟田口上台后制定了雄心勃勃的作战计划,但却忽视了日军多线作战所带来的压力。

在太平洋战场上,看热闹的美军对日军步步紧逼。

在中国主战场,随着民族情绪高涨,越来越多的仁人志士投入到抗战事业中。

日军不可能在这一时间节点抽出精力来保证缅甸战场的大规模作战,可牟田口等人还是硬着头皮上了。

1944年1月19日,日军通过了进攻英帕尔的作战部署。

甚至夸下海口,拟定在一个月之内拿下英帕尔地区,他们抱着必胜的决心,并未过多关注战中补充以及后续补给,即便后勤运输手段,也并未留有后手。

日寇的口粮一再压缩,由出发时的每餐6两,陆续降到每餐3两、0.3两,最后断粮断炊。

军中存粮捉襟见肘,日寇手足无措,在当地像疯狗一样寻觅芭蕉、野草以此充饥,日军成了一群乌合之众,完全丧失了战斗力。

其实牟田口作出过“努力”,但却适得其反,不仅没能改善后勤补给,反而增添了军队压力。

东南亚地形复杂,运输物资极为艰难,牟田口天马行空,当即想出一个“天才想法”——赶着牛羊猪前行,“以战休战”。

可不成想,双方一旦交火,枪炮声吓得牲畜们四散而逃,牟田口惨遭光速打脸,“以战休战”顿时演变为“以战耗战”。

除了后勤保障工作日本表现得太过目中无人外,实际上狂妄自大的日军,即便在纸面实力上也并没有明显的优势,甚至在后方防卫方面,日本则展现出了薄弱的一面。

侵缅日军的空中力量几乎等同于无,根本无法对地面部队提供有效掩护。

除此之外,盟军早就察觉到了日军的野心,于是做好了反制措施。

一时间日军侵占的大量机场、港口以及铁路等目标遭到空袭。

甚至在大战爆发前夕,日军铁路的日平均运输量从1000吨降至原本的四分之一,其中15军所储备的物资,有接近一半被炸毁。

当英帕尔战役打响后,日军顿时发现不对劲,看着英军在日军后方降临的三个旅团,牟田口廉也顿感大事不妙,处境有一种被包夹的感觉。

不出所料,英军加大了力度,部署在日军后方的兵力增加至5个旅,打得日军猝不及防。

6月初 第31师团伤亡已达7000人,佐藤恼怒地提醒牟田口:“自从离开亲敦江,我们没有得到你的一粒子弹也没有得到一粒米。”

他忍无可忍,当手下的士兵连肚子都填不饱时,牟田口所谓的“用灵魂去战斗”实在可笑。

6月22日英印军第33军团完成突破,共有一千多辆坦克、重炮、工程汽车等蜂拥驶入英帕尔。

7月10日,牟田口无可奈何地下达了撤退命令,从3月8日以来历时4个月的英帕尔激战终于干戈寥落以日军的彻底失败告终。

结语

日军英帕尔之所以仅仅持续了五个月的战斗,一方面是盲目自大带来的沉重后果,另一方面是当时的法西斯势力已经气数已尽,三个轴心国已经无力抵抗盟军的反攻。

英帕尔的失利让日军西进的策略沦为泡沫,自此日军在整个东南亚地区都再也没有元气能掀起大风大浪。

参考资料:

1、德日法西斯争夺印度的暗中较量——《当代世界》1995年第11期45-48,共4页

2、侵浙日军投降始末——《学习与思考》1995年第8期12-13,共2页

0 阅读:0

柳絮忆史

简介:2023年11月23日历史鉴定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