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藤医生没问题,周海婴和许广平各执一词,鲁迅之死背后另有凶手

人间档案 2022-06-27 10:58:17

“战士的日常并不全是可歌可泣的,然而却又和可歌可泣相关联,这才是实际上的战士。”

这是鲁迅在临终前留下的最后一段话,也完美地诠释了他以笔为刀的“戎马一生”。

1936年10月19日凌晨5点25分,鲁迅先生病逝于上海,而上海也成为了他的最后一个“阵地”。

鲁迅逝世的消息当天就登上了《大沪海报》的头条,全中国为之一震,所有人都不明白,自从1927年鲁迅先生抵达上海定居身体总归是还可以的,为何九年内就匆匆殒命了呢?

报刊是这样播报的:文坛巨星陨落,鲁迅先生突发恶性气喘逝世。

鲁迅遗容

包括鲁迅的妻子许广平也对外宣称鲁迅是因为长期的不良生活作息导致病情恶化。

这个说法被传了很多年,就在众人信以为真之时,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却发表了不同意见,因为他觉得父亲的死源自一场谋杀!

周海婴、许广平两个人都是鲁迅最亲近的人,可以说是朝夕相伴,按理来说对于鲁迅的死应该意见一致,可为什么如今的想法却大相径庭呢?

周海婴(左)、许广平(右)

众所周知,鲁迅先生爱烟如命,这也导致很多人愿意相信许广平的说法,因为鲁迅从21岁起就开始吸烟,至死烟龄达到35年。

并且鲁迅的肺病是有迹可循的,早在儿时就因为一次肺病差点夭亡,所以鲁迅的病逝之说没有任何漏洞。

但是我们反观身边人,烟龄几十年的大有人在,从小体弱多病的也有不少,难道鲁迅之死的凶手真的是烟吗?

鲁迅之死的阴谋论来自于他的亲生儿子周海婴,鲁迅逝世时,周海婴刚刚七岁,虽然年纪尚小,但是对身边的事物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周海婴

在他的眼里父亲是伟大的,虽然鲁迅体型并不高伟,但在周海婴心中却犹如大山。

鲁迅逝世以后几乎所有的作品也都留给了周海婴,包括未发表的手稿和很多没有面世的文章。

周海婴长大后更是写下了《鲁迅与我的七十年》,这是对鲁迅最为深剖的一部作品,它以最为亲近鲁迅的视角记录了鲁迅在生命中的最后一程。

鲁迅一家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作品中不仅有父与子之情,还有一句话特别值得深思,那就是“我怀疑须藤故意拖延父亲的治疗”。

从1934年11月伊始,须藤作为鲁迅的私人医生开始插手鲁迅的治疗,两年之内对鲁迅先生达到百余次问诊,这就等于每隔三天左右,他就会到鲁迅的住所勘察病情。

这是一个怎样的频率,可以说这样的频率就连鲁迅指甲长了多长须藤都可以了如指掌,难道肺疾这么大的病症都检查不出来吗?

此话一出勾起了很多人的疑惑,也不由得想到鲁迅之死是否与这个日本医生有所关系。

须藤

周海婴一直认为,须藤或是个庸医,又或是个别有用心之人,最终导致最关键的治疗时间没有得以利用,这就相当于须藤亲手杀了鲁迅。

要知道那个年代不止一方势力想要鲁迅的命,鲁迅的文章大都以讽刺帝国主义、军阀主义、官僚主义、资本主义为主,各方大员对他也都是表面客气,实际上都对鲁迅恨之入骨。

但说到须藤医生确实很神秘,没人知道他是如何与鲁迅接触上并且取得他的信任,鲁迅死后他更是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从未来过。

关于两个人的缘分,其实可以大致猜测得出一二。

鲁迅早年在日本留学学医,这个须藤医生很有可能就是他当时的校友或同学,之后鲁迅回国弃医从文,这位须藤则进入日军军部成为陆军军医。

鲁迅

能成为陆军军医,说明须藤的医术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更何况当时日本的医学水平也算是领先世界,而且鲁迅本人也学过医,哪个大夫有水平他还是看得出来的。

这就排除了须藤是个庸医的可能,那么面对如此频繁的治疗,鲁迅的身体依然一天不如一天该如何解释呢?

这也许就只剩下一种可能,那就是须藤别有用心,真就如周海婴所言,故意拖延治疗进度。

周海婴

这其实是有迹可循的,在那两年的治疗中,鲁迅已经感受到自己肺部不适并经常咳嗽,所以经常找来须藤问诊,而须藤每次都安慰鲁迅这就是个小病小灾。

在鲁迅接受治疗到1936年3月时,很多人都开始怀疑须藤的医术是否有效,因为当时也是鲁迅病情恶化最严重的时期。

5月时,鲁迅家人再也不能依着鲁迅的性子来,直接托人找来了他一直不信任的美国医生,美国医生对鲁迅检查后,确诊为结核性肋膜炎,需要立即到医院抽出肺部积水。

美国医生也非常自信,声称鲁迅如果到美国去治疗,至少可以再活二十年,可这明显不切实际,鲁迅的身体根本承受不住漂洋过海。

鲁迅

但这个时候须藤再次蹦了出来,拦住了鲁迅去往医院的道路,坚决反对美国医生的说法,可让人哭笑不得的是,鲁迅却出奇地支持须藤,硬是坚持不去医院,听从须藤安排。

为什么鲁迅对于日本医生如此信任呢?

其实鲁迅当初到日本学医是有理由的,早年间鲁迅的父亲患上大病,吃了一辈子中药也没治好,险些驾鹤西去,反倒是日本的医术让病情得到了缓解。

这也就是为什么鲁迅对日本的医术如此放心,并且鲁迅对美国有一种莫名的厌恶,因此当初身边所有大人物生病都找美国医生,唯独鲁迅自己只找日本医生。

由于须藤的阻拦,鲁迅再次被推回家“自由治疗”,坚持不去医院,一石激起千层浪,鲁迅的难题甚至传到了宋庆龄的耳朵里。

宋庆龄对鲁迅相当佩服,是个妥妥的铁杆粉丝,为此她写信给鲁迅:“我恳求你入院医治!你延迟一天,你的生命就增加一天危险!你的生命是属于中国和革命的!中国需要你。”

鲁迅(左)

其实鲁迅也考虑过到国外进行系统治疗,毕竟他也意识到自己身体状况的恶化,但鲁迅最大的顾虑就是担心到国外受人控制,再也写不出好文章。

而且鲁迅有一个习惯,那就是看报,如果到美国治疗,他又不懂英文,这就相当于给他扔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和监禁没什么区别。

而这时候须藤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如果鲁迅愿意入院治疗,他可以联系日本最好的医院,相比于去美国,这个建议鲁迅更容易接受。

鲁迅在日本生活过,还精通日语,对那里并不陌生,而且日本在距离上还比较有优势,医疗环境也非常好,确实是个好建议。

可见须藤的本意其实并不坏,他阻挠美国医生的治疗并不是因为自己有其他想法,也许真的是担心鲁迅被转移到美国,会病死在路上。

对于须藤的人品,他与鲁迅的共同好友内山完造在手记里写道:“须藤医生是我信任的具有高尚品格的医生,他最后一次为鲁迅先生诊治时,曾苦口婆心地对他说丢掉香烟吧。”

内山和鲁迅

可见须藤在诊治过程中确实还是可以认识到问题所在的,鲁迅最大的问题就是抽烟,每天都会抽几包,没有一天间断过。

在须藤的监督下,鲁迅当时已经减量到每天15根,要知道一个吸烟的人,就算是家里人监督戒烟都很难奏效,但须藤的话在鲁迅这却非常好使。

并且根据调查,须藤和内山确实都是反法西斯人士,对于中国非常友好,内山本人在我国建国后还被邀请参加解放十周年的典礼,受到中央领导人的特别关照,并且最终逝在中国。

鲁迅

因此内山的话可以说是百分百可信,那么也就是说,须藤没有任何问题,并且鲁迅在临终前的一天还在继续抽烟。

这就说明,周海婴的怀疑其实是多虑了,如此一来,许广平的说法更显得靠谱一点。

许广平在回忆中还依稀记得,须藤医生对鲁迅说道:“只要吸烟,吃药就不会发生作用。”

须藤督促鲁迅戒烟也是事实,鲁迅也曾在一段时间内身体见好,那么为什么后来还是病入膏肓呢?

鲁迅

许广平坦言自己有一定的责任,每次身体有康复的迹象,她便放任鲁迅继续抽烟,而且鲁迅抽烟有个习惯,那就是经常抽市面上最便宜的烟。

一方面是因为鲁迅的节俭,另一方面是因为鲁迅的烟量也非常大,如果抽好烟没几年就会倾家荡产,所以他经常选择最便宜的。

在当代很多好烟与便宜的烟差距已经越来越小,但在当时好烟确实非常贵,便宜的烟也确实非常有害身体健康,但这只能算是一个诱发因素。

许广平对于须藤的看法与周海婴截然不同,她不仅不怀疑这位来路不明的日本大夫,而且非常感谢他,因为只有这个日本人,在鲁迅死亡前一天还坚持来探望他的病情。

鲁迅夫妇

可以说在鲁迅弥留之际,除了许广平,最关心鲁迅的人就是须藤医生。

鲁迅的死,许广平也将一半的责任揽到了自己身上,毕竟鲁迅抽每一根劣质烟的时候她都在场,但却没有加以阻止。

在须藤的手记中,也确实描述了鲁迅如何戒不掉烟瘾,导致最终病情达到不可逆的状态。

虽然他没有明确说明自己的医治无效是因为鲁迅的劣质烟,但字里行间也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无能为力。

为了消除疑虑,在鲁迅先生逝世48年后,上海鲁迅纪念馆对鲁迅之死展开了深入研究,以全上海23名医学专家组成的小组对鲁迅当时的病情做过完整的剖析。

鲁迅在上海时,曾经拍摄过两张胸透片子,后来被永久保存了起来,这是最能直观看出鲁迅当时病情是否严重的佐证。

许广平

经过研究发现,鲁迅当时患有的病症是重度支气管炎和肺气肿,肺结核其实是小问题,最严重的其实是右肺部的渗出性胸膜炎和致命的左侧肺部自发性气胸。

但这些都不是绝症,至少没有得肺癌,正如须藤所言,如果当时加以控制要想挽回生命还是有一线希望的。

但是结合作家萧红和许广平的一些证明,鲁迅在后期并没有注重养生,反而是继续熬夜伏案和抽烟,可想而知这些都是加速病危的重要因素。

但其实鲁迅的病情真的不可医治吗?

在治疗末期,须藤曾提出将鲁迅移至日本最好的医院进行治疗,这其实是可行的,也得到了鲁迅本人和家人的认可,可为什么没有付诸行动呢?

要知道肺结核在民国时期虽然是不治之症,但在当时的日本却是有药可医,如果鲁迅移至日本很有可能会医治成功甚至戒烟。

鲁迅一家

可实际情况却是,鲁迅一行人刚准备去往日本,就闯进来两个不速之客。

这两个人是南京政府的特派员,也就是国民政府官员,他们执意要带鲁迅去德国治疗,一切费用由国民政府承担。

德国当时已经由希特勒掌权,并且与南京政府走得非常近,鲁迅也没少在文章中“点评”国民政府和德国法西斯,并且国民政府还曾打算暗杀鲁迅,怎么会突然向鲁迅示好呢?

其实不难想象,当时的时局异常混乱,蒋中正与德国关系相当密切,每年都会互相输送军官资源相互学习,就像电视剧《雪豹》中周卫国被送到德国训练一样。

所以鲁迅如果去到德国,就等同于向国民政府妥协,向他曾经嗤之以鼻的帝国主义和官僚主义低头,对于国民政府的小心思,鲁迅早已经了如指掌。

他也再明白不过,拒绝南京政府的“好意”,就意味着他只能在中国等待自己生命的结束。

当时中国的地面上还是南京国民政府说了算,既然鲁迅不同意去德国,那日本也就别想着再去了,这也就导致鲁迅失去了最后一个治疗机会。

鲁迅葬礼

并且拒绝南京政府后,再想到上海当地医院进行维持治疗也已经来不及了,上海局势错综复杂,随时可能爆发战争,像这样的重症病人,医院已经无法继续收容。

换言之,南京政府对鲁迅的死也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如果不是他们的“雪上加霜”,鲁迅先生兴许还有一线生机。

最终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再也没能坚持住,在病床上溘然离世,一代文豪就此陨落,享年55岁。

鲁迅逝世,宋庆龄、巴金、蔡元培、萧军、沈钧儒亲自为其抬柩,送了老友最后一程,民众自发组织的送行队伍更是无边无际,足见鲁迅何其受人爱戴。

人们对于鲁迅死因的猜测也从未停止,但种种迹象表明,鲁迅的确是因为坏的生活习惯不节制导致死亡,但一些外界因素导致治疗不及时也不可忽视。

但反观鲁迅先生已经离世140年有余,至今仍有很多人不相信他是正常死亡,这其实就是人们对于这一位大人物的哀思,对这位伟大的革命斗士的哀悼。

周海婴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在阐述什么人才能被称之为斗士,他的笔下是最真实的社会,最真实的老百姓,他要说的就是中国百姓想说的。

古往今来,鲁迅是最真实的民主战士,哪怕是临终前反动势力的威胁也未让他让步半分。

因此鲁迅先生如何离世已经不再重要,就算周海婴言中,须藤是罪魁祸首那又如何呢?放眼当下,传承鲁迅精神才是真正的当务之急。

0 阅读:59

人间档案

简介:时代风云人物,你我共同品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