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渴望被爱,是女性成长的第一步

九盛棠 2025-04-04 16:07:13

在成长的长路上,我们总被灌输着一种观念:“被爱是幸福的源泉,是人生的价值所在”。然而,当我们沉溺于这种渴望被爱的执念中时,却常常迷失了自我,忘记了成长的真正意义。

小红书上有位很出名的女性,她频繁记录着丈夫的出轨和家暴,最后却因一块蛋糕选择了原谅,甚至怒怼网友“别多管闲事”。她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无数女性的困境,我们总以为被爱是人生的解药,却忘了,渴望被爱的执念,才是困住自己的枷锁。

小时候,我们接受着关于爱的教育,是父母的关爱、兄弟姐妹的陪伴然而,当这种被爱的体验被过度放大,成为我们衡量自我价值的标准时,问题便悄然滋生。许多女孩在成长过程中,被教导要乖巧听话,以换取父母的喜爱;进入学校后,又要努力成为人见人爱的好学生。久而久之,我们习惯了通过他人的认可来定义自己,将被爱视为一种必须追求的状态。

这种渴望被爱的心理,在进入恋爱和婚姻阶段后,表现得尤为明显。为了吸引异性的目光,我们精心打扮自己,努力迎合对方的需求,甚至不惜改变自己的性格和爱好。在关系中,我们害怕失去对方的爱,于是变得小心翼翼、患得患失,将自己的幸福完全寄托在对方的态度之上。一旦被爱的感觉出现动摇,我们便陷入深深的焦虑和自我怀疑之中,仿佛失去了生存的依靠。

还记得《我的前半生》里那个雨夜吗?罗子君抱着儿子蹲在便利店门口,妆容被雨水冲花,高跟鞋断在路边,她刚刚得知丈夫出轨,而那个说过要养她一辈子的男人,此刻正搂着年轻女孩挑选钻戒。还有《欢乐颂》里高智商的安迪,在她拒绝奇点的"心理分析"时才明白:“真正的安全感,不是来自被理解,而是自我接纳。”那些活得通透的女性,早已明白一个道理:“爱不是求来的,而是修来的。”

《甄嬛传》里的甄嬛,最初的目标不过是赢得皇帝的宠爱,获得安稳的生活。她用自己的智慧和美貌,努力在众多嫔妃中脱颖而出,享受着被皇帝关注和宠爱的荣耀。然而,随着一次次的背叛和伤害,甄嬛逐渐意识到,皇帝的爱并不是可靠的依靠,皇帝对她的宠爱,更多地是基于她的利用价值和政治需要,而非真正的感情。

在一次与皇帝的对话中,甄嬛终于看清了现实,皇帝指责她不够温柔贤淑,不再像从前那样讨他喜欢,甄嬛冷漠地回应:“臣妾从前的温柔贤淑,不过是用来换取陛下宠爱的面具,如今臣妾累了,不想再戴着面具生活,陛下爱臣妾与否,已不再是臣妾生活的重心。” 这番话标志着甄嬛的成长,她不再执着于渴望皇帝的爱,而是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力量和价值。

当我们将自我价值建立在他人之爱的基础上时,我们的幸福就像飘在空中的一根稻草,随时可能被风吹散。只有放弃这种对被爱的过度渴望,我们才能从他人的阴影中走出来,找到真正的自我。

放弃渴望被爱,意味着我们将不再被他人的评价所左右,不再为了迎合他人而失去自我。我们会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潜能,建立起独立而强大的自我价值体系。当我们不再依赖他人的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意义时,我们会变得更加自信和从容,能够以平等的姿态与他人建立健康的关系。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放弃渴望被爱呢?

首先,我们需要进行自我反思,审视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和恐惧,问问自己:“为什么我如此渴望被爱?这种渴望给我带来了什么?又让我失去了什么?通过这样的反思,我们可以逐渐看清自己对被爱的执念,并开始思考改变的可能性。”

其次,我们要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没有人是完美的,我们都有缺点和不足,但正是这些不完美,构成了我们独特的魅力。当我们能够接纳自己的全部,不再试图通过被爱来掩盖自己的缺点时,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的价值并不需要他人的认可来证明。

此外,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独立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拥有了自己的事业、爱好和社交圈子,我们的生活将不再围绕着他人的爱而展开。我们会发现,自己完全可以独立地创造幸福和快乐,而不需要依赖他人的施舍。

最后,我们要学会设立健康的人际界限,明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底线,不再盲目地迎合他人,只有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建立起真正健康和持久的关系。

最近重看《李春天的春天》,突然对那个被嘲笑的"剩女"有了新理解。李春天最后没有等到梁冰的求婚,却等到了自己的出版社签约,这何尝不是最好的结局?就像亦舒说的:"自爱,沉稳,而后爱人。"

放弃渴望被爱,不是拒绝温暖,而是学会先成为自己的太阳。当你不再把幸福寄托在他人身上,会发现世界突然变得宽广——那些曾经让你患得患失的眼神,如今不过像落叶般轻盈;那些让你彻夜难眠的等待,终将成为滋养生命的养分。就像《都挺好》结局里的明玉,站在老宅门口,对过去的自己说:"看,没有他们,你活得更好,然后转身走向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