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亮与丁磊,两个贾跃亭“门徒”的隔空对话(下篇)

求是汽车 2020-09-23 10:20:54

尽管在发迹路径和职业规划方面,张海亮和丁磊表现得极为相似,但实际上,在撕下乐视标签的一刹那,他们就已分道扬镳。

丁磊的仕途虽短,却浸润出更高的视野和更稳的步调。张海亮放弃成为上汽集团顶层高管的机会,选择厮杀激烈的新势力战场,足见其果敢、直接的性格。

各自立了一个山头,扯了一支队伍后,两个人的故事有了不同走向。

造车,不造车

虽然在股权架构上折腾了几个来回,但就造车这件事,张海亮的效率比丁磊高出了无数个贾跃亭。

2017年11月16日,距离剥离乐视股份没多久,电咖汽车第一款量产车EV10上市。半年后,官方宣布EV10累计销量突破千辆。

不要以传统车企的量级来评估张海亮,要知道,彼时的小鹏和威马只是进入量产阶段,还未实现规模化交付。更重要的是,电咖汽车没有完全依赖共享租赁和网约车公司,时任电咖汽车首席营销官向东平对媒体表示,EV10的千辆数据,有一半是私人用户。

张海亮看到了比肩特斯拉、蔚来的曙光,丁磊还在忙着合纵连横,打造一个外界“看不懂”的华人运通:建设上海超算技术研发分中心、聘请陈清泉院士为国际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联合同济大学成立新能源动力联合实验室……华人运通所呈现的状态,不像一个企业,更似一个引领行业前进的非盈利机构。

相较于丁磊的阳春白雪、云里雾里,此时的张海亮已被打磨成一个实在的生意人。在“累计销量突破千辆”的新闻过后,电咖汽车果断放弃了低端市场。2018年广州车展上,张海亮明确表态,他将更换跑道。高端品牌ENOVATE天际的发布,以及首款车型ME7的亮相,成为张海亮的重中之重。

出圈,不出圈

张海亮勇于在试错后的迅速抽离,丁磊则一直在自己的舒适区兜兜转转。

资料显示,丁磊在兼任张江高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任期间,着力于构建智慧化园区。在浦东新区副区长的两年任期里,丁磊也参与了多个智慧城项目。

或许是沉浸过往,华人运通时期的丁磊,也执着于“智慧”而无法自拔。在华人运通“三智”战略中,智慧交通、智慧城市都高度依赖政策指引和科技进化。无论从哪个层面看,华人运通服务的都不是普通用户,更像是决策部门。

当然,换一个角度看,这正彰显丁磊的格局和野心。华人运通的英文名称HUMAN HORIZONS,本意就是“人类的视野”。

前线拼杀使人成长,张海亮目之所及,已不再是闭门造车。

在最风光的2018年5月,电咖汽车与浙江中新力合科技金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新力合”)举行战略签约仪式,与张海亮坐在一起谈笑风生的,是中新力合集团核心创始人陈杭生。

按照规划,两方将成立规模超过25亿元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基金,在产业基金、财务顾问、技术转移、科技咨询、互联网金融产品研发等领域,实现合作。那时的张海亮期许着,电咖汽车在产品技术创新、智能科技创造等方面实施全方位布局,构建全新智能电动汽车生态体系。

融资,不融资

兴许是魔咒,与贾跃亭沾边的人,似乎都有“生态”的执念。

丁磊执着于“三智”战略背后的智能出行生态,张海亮试图打造的智能电动汽车生态,却因合作伙伴陈杭生“出事”,再无下文。那25亿元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基金,到底有没有成立、是否合法,电咖方面是否受牵连,至今仍是未知。

吃一堑长一智,自电咖汽车更名为天际汽车后,融资脚步也放慢了许多。

2019年4月14日,天际汽车宣布完成超20亿元的A轮融资。至此,天际汽车累计筹措资金超65亿元。2019年底有消息称,天际汽车已启动B轮融资,但时至今日,未有融资成功的官方消息发布。

与融资受阻的张海亮相比,丁磊表现得硬气许多。他不止一次对外宣称,华人运通有来自美国的原始资本和政府投资,没有启动社会私募的计划,也不会有A、B、C、D数轮。

没有资金的后顾之忧,在品牌塑造与车型推进上,丁磊本可以比张海亮更为从容。

2019年7月底,华人运通总算做了场“看得懂”的发布会,推出首款量产定型车高合HiPhi 1,计划2020年量产,2021年上市。

尽管名称不同,但有媒体称,即将于9月24日上市的高合HiPhi X,实际上就是高合HiPhi 1的量产版本。若此消息属实,华人运通首款量产车的推进速度,确实是大幅提前。

而刚刚在9月19日上市的天际ME7,早在2018年广州车展上就曾亮相,2019年上海车展上“全球首发”的同时开启预售,计划同年下半年正式交付。

兜兜转转,离开上海通用近十年后,丁磊终于又可以站在聚光灯下,对着一款车侃侃而谈。张海亮没那么生疏,但距离上一次为量产车站台,也已经三年了。

这两位昔日的天之骄子、上汽集团的“未来”、贾跃亭的“门徒”,终于带着自己的作品,隔空对话。市场终将决定天际汽车和华人运通,与蔚来、小鹏和理想之间,是否还有一战之力。

无论如何,总有一个人,在隔海遥望。

0 阅读:1
求是汽车

求是汽车

汽车行业独立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