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独钓寒江的百年孤独与流芳千古,谁懂

荔枝姑娘诗词赋 2024-08-31 22:57:14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江雪

昨晚,雪花纷纷扬扬。今晨,世界一片银装素裹,高山、小路、江水皆被雪覆盖,万物匿迹,天空再无鸟儿飞翔,道路上再无行人踪迹。天地间寂静无声,只有那江心的老渔翁,孤独地乘着一叶小舟,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寂寥而凄美的冬日画卷,带着深深的伤感,让人心生感慨。

这是一种“众人皆睡,唯我独醒”的境界,一种超脱尘世的孤独,也是一种沉静内心的境界。这种情怀,既是你的,也是我的,更是柳宗元自己的。

这个时候的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今湖南零陵)。永州在唐代为边远之地,人烟稀少,瘴疫横行,生产落后,环境相当恶劣。在此之前,柳宗元的妻子杨氏早已去世,他膝下也没有子女。那年冬天,柳宗元带着六七十岁的老母和一家大小,千里跋涉,来到永州,名义上是至永州担任官职,实际上却是贬谪戴罪之身。来到永州,他居无定所,只有寄宿在龙兴寺,这座古寺荒烟蔓草,情境凄凉。母亲因长途跋涉,身体状况急转直下,加上永州地多瘴病之气,医药资源缺乏,老母亲身体无法安养,到永州半年,老母亲便撒手归西,柳宗元对此充满愧疚自责。

在困厄的岁月中,柳宗元曾试图寻求朋友帮助,向朝廷表达自己的抱负,无奈在秋后算账浓厚的政治气氛中,朋友纷纷躲避,这再一次把柳宗元推向绝望的深渊。在永州的十年间,他多次想续弦,却因社会观念和自身处境十分贫穷,一直未能如愿,最终只能娶一位农家的女子为妻。

柳宗元精神抑郁困顿,健康也大受影响。在给朋友的书信中,曾提到身子虚弱,五脏六腑时常仿佛小火交攻,令他疼痛难熬。他在给京兆尹许孟客的书信中说:“立身一败,万事瓦裂,身残家破,为世大谬。”

被贬柳州的时候,柳宗元三十三岁。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打击。

我们将镜头给到他的前半生。

在唐代宗大历八年,柳宗元出生于山西省永济市的一个显赫家庭。柳家的田地广阔,家境殷实,父亲柳镇是一位刚正不阿、学识渊博的封建官吏,而母亲卢氏则勤俭温柔,具有很好的文化素养。在柳宗元四岁时,由于家中缺少书籍,母亲开始向他传授古赋十四篇,让他熟读背诵。这种家庭的教育和熏陶,为柳宗元的少年才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唐德宗兴元元年,柳宗元十二岁时,第一次随父亲离开家乡,来到了南方。这次旅行让他接触了社会的多样性,视野得到了开阔。第二年,即贞元元年,十三岁的柳宗元展现出了他的少年才俊之姿。他应崔中丞之请,代为向德宗皇帝写了一篇《为崔中丞贺平李怀光表》。这篇文章备受赞誉,柳宗元因此一时传为美谈。

在793年,21岁的柳宗元成功考取进士,并在同科中结识了刘禹锡。第二年,他前往叔父的任职地汾州,通过在西北地区的游历考察,从老兵退卒那里了解了许多奇闻逸事,这些经历为他后来的传记文《段太尉逸事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不久之后,他的叔父去世,他回到长安,并与弘农杨氏结婚。柳宗元青年时期就立志成为“古之大有为者”,以中正信义为志向,以弘扬尧、舜、孔子之道为己任。然而,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国势衰落,政治上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严重,社会经济遭受大地主兼并,民不聊生。柳宗元对这种现实深感不满,积极参与改革图新的活动。

805年,唐顺宗即位,改元永贞,开始了改革。柳宗元是改革派的中坚人物,升任礼部员外郎,负责百官奏章,积极参与了惩贪官、为宫市、罢进奉等一系列改革活动。然而,这次改革触犯了官官和大官僚贵族的利益,他们联合反扑,顺宗被迫退位,改革只进行了一百六十四天就被扼杀了。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曾参与王叔文的永贞革新,但该改革失败后,他被贬为邵州刺史,随后又被加贬到更偏远的永州。在那里,他度过了十年的困顿生活,期间寄情山水,写了许多山水游记和寓言。然而,十年后他回到京城,却遭到政党的围剿,再度被外放,被贬放到比永州更荒凉的柳州。

在柳州期间,柳宗元担任的是“州刺史”,是有实权的官职。尽管他的身体状况非常糟糕,但他仍然积极施展抱负,治理地方,并致力于传播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他认为孔子思想的传播与朝廷政令的推行是密切相关的。

在柳宗元在柳州的短短一年中,他致力于发展和推广文教事业,积极宣扬孔子的儒家思想。他主持孔庙祭祀,推动儒家经典的传播,促进儒学教育的发展,并将孔子的思想和德行刻碑流传于后世。这些举措对当时社会文化和儒学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柳宗元还投身于地方治理,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民生的政策。他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改善水利设施,整顿官吏治理,加强社会治安,打击盗贼等犯罪行为,为当地百姓谋取了福祉。

尽管柳宗元在柳州的任职时间有限,但他在短暂的时间里所做的贡献具有深远的意义。他的事迹展示了他的治国理政理念和崇高的个人品质,同时也强调了儒家思想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当时柳州“古为南夷”, 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人们有喜欢攻打劫掠、争斗行暴的陋习,而且“ “董之以礼则顽,束之以刑则逃”,治理起来有较大的难度。他认为,要使朝廷的政令在地方上得到贯彻,就应该大力宣扬儒家的思想主张,从教育开导入手,改变地方百姓的愚昧落后观念。把孔庙修好之后,他还亲自写了《柳州文宣王新修庙碑》,要求人们对孔子“永永是尊”。三年以后,百姓自爱奋发,面貌焕然一新。

当时,柳州一带还流行着迷信巫神、鸡卜、滥杀牲畜的习俗。人生了病,不是求医问药,而是请巫师来占卜吉凶。开始时宰杀鸡鸭一类的“小牲”祭神;病情没有好转,就杀猪羊一类的“中牲”;再不行,就杀牛马一类的“大牲”;还是不行,病人就认为是鬼神不肯放过,于是和亲人诀别,用布遮面,不吃不喝等死。因此,这一带“户易耗,田易荒,而畜宇不孽”,给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破坏。

柳宗元针对这种情况,采用了援佛人儒的办法,主持修复被大火焚毁100余年的大云佛寺,让僧徒们“击磐鼓钟”,宣传佛数戒杀的思想,对百姓进行教化,引导人们注意保护牲畜,努力发展生产,有病就求医找药,不要迷信巫神。他还充实庙内的设施,让学生们在里边读书学习,“以佐教化”。人们滥杀牲口的恶习被改变了。废除奴俗,解放奴婢,是柳宗元在柳州刺史任上进行的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改革。当时,柳州一带有“以男女质钱”的“土俗”。劳苦农民交不起地租或者是向富豪之家借了高利贷,得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债主家作抵押,“子本均,则没为奴婢”(无力及时还债赎回,就利上加利,到了利息与债款相等的时候,被抵押的穷家子女就要终身沦为任人驱使、毫无自由的奴婢)。

柳州地区曾经出现过“豪家婢妾百余,男仆数百”的现象,许多穷苦家庭破碎了,社会生产受到破坏,地方税收也受到很大影响。以民生为己任的柳宗元决心改变这种恶习。他运用朝廷颁发的“不许典贴良人男女作奴婢驱使”的法律规定,“革其乡法”,给到债主家服役的穷家子女按时间计算工钱,如果工钱与债款数目相当,就命令债主把人质释放回家。柳宗元还“出私钱”帮助一些穷人赎回了被典当的子女。

柳宗元的这一改革措施,不仅使柳州许多穷苦百姓感恩戴德,而且受到了直接上司桂管观察使裴行立的赏识赞许,当作好经验在桂管的州县加以推广。“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一年时间,便使上千人获得了自由)。柳宗元的朋友韩愈在袁州(今江西省宜春市)刺史任上,也仿照柳州的做法,为数百名沦为奴婢的穷家子女解除了痛苦。

发展生产,改善百姓的生活,保证国家的税收,始终是柳系元关注的重要任务。在主持修复大云寺的同时,他就组织力量在寺旁“辟地南北东西若干亩,凡树木若干本,竹三万竿,圃百西公腿出产 他还亲自“种柳柳江边”,在州城西北角的荒地上“手种黄甘(甜)三百株”,作了示范。

柳宗元上任后,发现城内的居民都得用瓦罐到柳江取水,因为江岸很高,上下十分艰难。每逢多雨季节,道路湿滑,下河取水的人容易跌倒,民众苦不堪言。上任第二年的三月,他便动用一笔罚款,组织人力在城北挖了一口六丈六尺深的井。这口井泉眼众多,水源充足,不仅可供居民日常生活使用,还可用于灌溉菜地,为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很大便利。

在柳宗元的治理下,柳州城乡在四年内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呈现出“人民有固定的职业,公家没有拖欠的租税,物流四方畅通,百姓安居乐业”的新气象。柳宗元倡导“子严父诏,妇顺夫指,嫁娶葬送,各有条法,出相弟长,入相慈孝”的良好风气,深受民众爱戴。许多有志青年不远千里前来投奔他,向他请教,被时人称为“柳柳州”。

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一说十月五日),柳宗元在柳州病逝,年仅四十七岁。他的朋友韩愈为他撰写了《柳子厚墓志铭》。他的灵枢被停放在他生前钟爱的罗池西北侧。第二年,由他的上级、朋友裴行立资助,运回长安万年县(今临潼)栖风原安葬。

柳宗元去世后三年,柳州人民为了纪念他,在停放灵柩的地方建了一座衣冠墓,兴建了庙宇,表达了对他的永久怀念。现在,柳州市有柳侯祠和柳宗元的衣冠墓供人们游览瞻仰。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柳宗元《渔翁》

生命中的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虚度年华。柳宗元的生命一定要在实实在在中度过,而非其他。他在永州的十年和在柳州的七年,虽然孤独,却流芳千古。对于柳宗元的孤独,宋人严羽最懂,他说:“唐人惟子厚深得骚学。”这是一个真正视儒家思想为宗教的儒官最好的墓志铭。中国历来没有宗教信仰的传统,知识分子也是如此。唐代诗人李白、王维、白居易等人的信仰不过是在左右摇摆,真假虚实之间。而柳宗元则不同,他数度遭贬,九死一生,精纯如一,志向不改,真正信仰并践行了儒教,因此值得尊敬。

0 阅读:9

荔枝姑娘诗词赋

简介:浮生偷得半日闲,诗酒趁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