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一首诗,惠州果农都感谢他,荔枝好吃是必须的,更重要的是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

荔枝姑娘诗词赋 2024-09-16 15:54:20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轼〔宋代〕《惠州一绝》

宋哲宗绍圣年间,苏东坡因遭人诬陷,被冠以“讥斥先朝”的罪名,遭受贬谪至岭南,不得签署任何公文。然而,即便身处逆境,东坡先生却并未沉沦于愁苦之中,反而寄情于岭南的山水之间,品味当地的风土人情,尤其对那里的荔枝情有独钟。

绍圣二年四月,当他在惠州首次品尝到荔枝时,便挥毫写下《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诗中描绘了荔枝的色泽形态,赞誉其风姿绰约,无需等待佳人一笑,已然倾城。

东坡先生在《新年五首》中表达了对荔枝成熟的期盼;在《赠昙秀》中,他遗憾未能与僧人共享佳果;而在《〈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引》中,一位八十五岁的老人邀约东坡共饮,共品荔枝,东坡欣然应允;《和陶归园田居》其五更是直接表达了希望成为荔枝社的一员,长伴岭南的愿望。

最著名的莫过于《惠州一绝》中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他对岭南的眷恋之情。

尽管表面上看似安贫乐道,但在《宋史》中记载,东坡在惠州三年,虽然与百姓和睦相处,但实际上内心的苦楚与无奈难以言表。

特别是当他被进一步贬至琼州,居住条件恶劣,但他仍旧乐观面对,与儿子苏过一起生活,以著书为乐,与当地父老交流,似乎已做好了终老于此的准备。晚年时,东坡常以和陶渊明诗为乐,甚至自言要以陶渊明为榜样,追求田园生活。

然而,弟弟苏辙并不认同哥哥会真正归隐的想法,他认为苏东坡虽有归隐之意,但其心中始终未曾放下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这一点也可以从东坡的其他作品中窥见一斑,如《和陶饮酒二十首》中的诗句,透露出他对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忧虑。

苏东坡的《荔枝叹》更是直接揭露了他对统治阶级不顾百姓疾苦,只为满足个人享受的批判。他痛心疾首地指出,为了供奉宫廷的荔枝,不惜劳民伤财,导致无数无辜者的苦难。

在诗的结尾,他祈求上天怜悯百姓,不要让这些珍稀水果成为民众的负担。

尽管苏东坡在岭南时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但实际上,他始终处于出世与入世之间的两难境地。

0 阅读:2

荔枝姑娘诗词赋

简介:浮生偷得半日闲,诗酒趁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