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骤降超九成,蒙牛乳业怎么了?

短平快说 2025-02-21 09:35:30

预计2024年净利骤降超九成,哪些因素导致蒙牛乳业业绩大幅下滑,未来能否逆袭?业绩下跌后,为何公司股价反而逆势上扬呢?

去年中报,蒙牛乳业收入降幅创下历年中报新高,多个产品线收入下滑,面临着巨大挑战,这也是乳制品行业的缩影。对比来看,虽然伊利股份去年中报同样录得收入下滑,但经营韧性优于蒙牛乳业。

业绩爆雷

2月18日,蒙牛乳业发布盈利预警显示,预计集团2024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0.5亿元至2.5亿元,而2023年同期为48.09亿元,意味着利润骤降94.8%至98.96%。

毫无疑问,业绩爆雷。

对于业绩骤变,蒙牛乳业给出了三点解释。

第一,由于原奶供需矛盾突出、消费需求不及预期,预估蒙牛乳业2024年总收入同比下降;不过,得益于原奶价格下降以及各种提质增效措施,公司毛利率、经营利润率同比上升。

第二,蒙牛乳业附属公司贝拉米预计2024年将录得亏损,公司经审慎考虑其近年来的经营状况和财务表现并结合对未来市场的预期,预计将会对商誉及其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拨备,预估对业绩影响约为38亿元至40亿元。

第三,蒙牛乳业联营公司现代牧业公允价值变动亏损以及商誉减值亏损合计约为19亿元至23亿元,净亏损约为13.5亿元至15.5亿元,导致蒙牛乳业预期亏损7.9亿元至9亿元。

综合来看,蒙牛乳业收入下滑、以及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大额的计提资产减值导致利润大幅骤降,后者对公司业绩的合计影响约为45.9亿元至49亿元,是导致公司亏损的元凶。

蒙牛乳业表示,上述预期减值均为非现金性质的会计项目,并不会对本公司目前和未来的营运以及现金流产生重大不利影响,预计2024年经营现金流同比表现稳健。

翻译过来就是,亏损不会对公司正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商誉减值是导致蒙牛乳业2024年利润骤降的重要原因,这一切要追溯至公司数年前的大手笔溢价并购,为今日商誉减值埋下了隐患。

据短平快解读了解,2016年9月,蒙牛乳业聘任卢敏放为公司总裁(已辞职),其上任后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和新事业部制改革,成立常温、低温、冰品、奶粉几大垂直事业部,为集团后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7年,卢敏放提出了“双千亿”的目标,并在其任职期间,积极推动公司并购产业链优质企业,在2019年末完成对贝拉米的收购

贝拉米主要从事有机婴幼儿配方奶粉和婴幼儿食品的销售业务,是全球知名的澳洲有机品牌,在澳洲、纽西兰、中国和东南亚均设有业务。

为了将贝拉米纳入麾下,蒙牛乳业付出的现金对价是人民币69.34亿元,且该收购产生26.15亿元的商誉。彼时,贝拉米的净资产为2.323亿澳元,公司预估收购价为不超过14.6亿澳元,溢价率超过5倍。

收购完成后,贝拉米的业绩表现并不乐观,导致蒙牛乳业在2021年至2023年连续三年对其商誉实施减值,累计减值14.32亿元。

事实上,蒙牛乳业近年来的并购动作频繁,在2018年收购内蒙古圣牧高科奶业有限公司51%的股权;2020年认购中国圣牧11.97亿股,成为最大股东;2021年成为妙可蓝多控股股东。

伴随着收购,蒙牛乳业的商誉也是一路飙升,从2016年的45.28亿元上升至2023年的89.52亿元,接近翻番,这意味着若是未来并购的标的业绩不能达标,仍然有计提商誉减值的风险。

股价逆势上扬

虽然蒙牛乳业的业绩大跌,但股价却是逆势上扬,19日股价大涨10.36%,而今日下滑3.94%,目前股价为16.58港元/股,总市值649.6港元,TTM市盈率14.03。

为何业绩、股价两极分化呢?

首先,蒙牛乳业的业绩下滑更多源于商誉等资产减值,属于非经营性、非持续性事件,并不会对公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其次,蒙牛乳业的经营现金流稳健,是保障后续经营、回报股东的重要基础;最后,大额计提资产减值背后,相当于放下商誉的“包袱”,且业绩基数低,意味着2025年的风险减少,利润水平将有大幅度上升。

不过,风险低却并不代表无风险,蒙牛乳业后续仍将压力山大。

诚如蒙牛乳业所述,原奶供需矛盾突出、消费需求不及预期导致了公司收入下滑,那么公司各大业务的具体发展情况如何呢?

多产品收入下滑。2024年中报,蒙牛乳业实现营业收入446.71亿元,同比大幅下滑12.6%,该降幅是公司历年中报降幅之最。

具体到各个产品,液态奶产品收入362.62亿元,同比减少53.79亿元,降幅12.92%;冰淇淋业务收入33.71亿元,同比减少9.37亿元,降幅21.75%;奶粉业务收入16.35亿元,同比减少2.59亿元,降幅13.67%;奶酪业务收入21.14亿元,同比减少1.42亿元,降幅6.28%。

另外,据wind数据,乳品行业上半年收入同比下滑3.19%,蒙牛乳业降幅是最大的,而优然牧业则同比增长10.8%。

据短平快解读了解,乳制品巨头伊利去年上半年的收入为599.15亿元,同比降幅9.49%;其中冷饮业务在上半年急剧刹车,从此前十位数增幅沦落至超20%降幅,但其奶粉及奶制品则韧性十足,仍实现超7%的增长。

显然,伊利的经营韧性是要强于蒙牛乳业的。

高层变动频繁。2024年,是蒙牛乳业近年来人事变动较为频繁的一年,原总裁卢敏放在3月卸任总裁、10月又辞去其余职务,告别了蒙牛乳业;5月,董事会主席陈朗因工作调整辞职。

接替卢敏放担任总裁职务的是高飞,其在1999年加入蒙牛乳业,历任销售及营销部区域经理、中心经理、销售总经理、营销总经理等职务,参与创造了蒙牛高速发展并领先行业的全过程。

此外,高飞还提出了蒙牛下一阶段“一体两翼”经营战略,并强调行业存在价格竞争的背景下,集团会坚持“既要收入、又要利润、还要现金流”理念。

从最新的盈利预警来看,蒙牛乳业目前的业绩情况并不乐观,后续是否会有所改善,则有待时间验证。

(短平快解读-原创作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PS若稿件侵权或数据有误,请及时联系修正)

0 阅读:22
短平快说

短平快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