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傻傻分不清!腰突和腰椎管狭窄大揭秘

雨果天晴 2025-03-24 10:25:04

相似的 “痛”,不同的 “病”

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卧室,老张缓缓从睡梦中醒来,却感觉腰部一阵酸痛,本以为是昨晚睡姿不佳,可这疼痛却持续了好几天,不仅如此,疼痛还逐渐蔓延到了腿部。在一次与老友的聚会中,老张偶然提及此事,其中一位朋友说:“你这说不定是腰突,我之前也是这样,疼得厉害。” 可另一位朋友却反驳道:“我看更像是腰椎管狭窄,我亲戚就有这毛病,症状差不多。” 老张听后,一脸茫然,这腰突和腰椎管狭窄到底有啥区别?自己到底得的是什么病呢?

生活中,像老张这样被腰部疼痛困扰,且分不清是腰突还是腰椎管狭窄的人不在少数。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腰部稍有不适,就开始自我诊断,却往往不得要领。要知道,这两种疾病虽然都会引发腰部和腿部的疼痛,但它们在发病原因、症状表现、治疗方法等方面却有着诸多不同。准确分辨二者,对于后续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腰突和腰椎管狭窄,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帮大家不再傻傻分不清楚。

认识腰突与腰椎管狭窄

(一)腰突是什么

腰突,即腰椎间盘突出症,从医学定义来讲,是在腰椎间盘发生退变的基础上 ,加上外界因素,如突然的外力作用,导致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突出,进而压迫到周围的神经根、马尾神经,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打个比方,腰椎间盘就像是一个被压缩的弹簧垫,髓核在中间,纤维环包裹在外面。当纤维环这个 “保护壳” 因各种原因破裂时,里面的髓核就会跑出来捣乱 ,压迫周围的神经。

这种疾病好发于 20 - 50 岁的中青年群体,尤其是那些经常从事重体力劳动、长期久坐或弯腰工作的人,像建筑工人、司机、办公室白领等,他们的腰椎长期承受较大压力,椎间盘更容易受损。比如,一位年轻的建筑工人,每天都需要搬运沉重的建筑材料,频繁地弯腰、起身,腰椎间盘不断受到挤压和磨损,时间一长,就大大增加了腰突的发病几率。常见的病因除了刚才提到的长期劳损,还有外伤,比如突然的腰部扭伤;以及腰椎的退行性病变,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的水分逐渐减少,弹性降低,变得脆弱,也容易引发腰突。

(二)腰椎管狭窄是什么

腰椎管狭窄,简单来说,是指腰椎管、神经根管或椎间孔因各种原因出现狭窄,导致椎管容积变小,硬膜囊受到压迫,从而引发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正常情况下,椎管就像一条宽敞的高速公路,里面的神经可以自由通行。但当椎管因为某些原因变窄后,就如同高速公路出现了拥堵,神经受到压迫,自然就会出现问题。

腰椎管狭窄多发于 40 岁以上的中年人,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的各个结构逐渐出现退变。其病因较为复杂,其中椎间盘突出是常见原因之一,突出的椎间盘会占据椎管内的空间,导致椎管狭窄;关节突关节骨质增生,就像关节处长出了多余的 “小骨头”,也会使椎管空间变小;黄韧带肥厚,原本轻薄的韧带变厚,同样会挤压椎管空间。另外,腰椎的外伤、手术后遗症等,也可能引发腰椎管狭窄。例如,一位中年大叔,平时喜欢弯腰干活,随着年龄增加,他的腰椎间盘逐渐退变、突出,再加上关节突关节骨质增生,最终导致了腰椎管狭窄,出现了腰部疼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

从症状表现巧区分

(一)腰突症状特点

腰突的症状表现较为多样,其中最主要的症状便是一侧下肢坐骨神经区域放射痛,这种疼痛就像一根紧绷的弦,从臀部开始,沿着大腿后侧、小腿外侧,一直延伸到足背外侧、足跟或足掌,影响着患者的站立和行走。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有的患者只是轻微的酸痛,而有的患者则疼痛难忍,仿佛有无数根针在扎。比如,一位年轻的办公室职员小李,因为长期久坐,突然有一天感觉腰部疼痛,没太在意,几天后疼痛逐渐加重,并且沿着左腿后侧向下放射,每走一步都钻心地疼,严重影响了他的工作和生活。

除了下肢放射痛,腰突患者往往还伴有腰痛。腰痛的程度也不尽相同,有的是隐隐作痛,有的则是剧烈疼痛。疼痛通常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稍有缓解。部分患者由于疼痛,为了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身体会不自觉地出现腰椎侧凸畸形,就像一棵被风吹弯的小树,这种畸形也是腰突的一个重要体征 。

(二)腰椎管狭窄症状特点

腰椎管狭窄的典型症状是间歇性跛行,这也是它区别于腰突的一个关键特征。患者在行走一段距离后,会出现下肢麻木、无力、疼痛等症状,就像双腿被灌了铅一样沉重,不得不停下来休息。而休息片刻后,症状又会明显缓解,患者又可以继续行走,但走不了多远,症状又会再次出现,如此反复。比如,60 岁的王大爷,平时喜欢散步,可最近每次走个几百米,就感觉双腿麻木、疼痛,必须坐下休息一会儿才能继续走,这让他十分苦恼。这种间歇性跛行的出现,是因为患者在行走时,椎管内的神经受到压迫,导致下肢供血不足,而休息时,压迫减轻,供血恢复,症状也就随之缓解。

此外,腰椎管狭窄患者还常伴有腰骶部疼痛,一般为两侧疼痛,站立或行走时加重,卧床或坐位时减轻。与腰突不同的是,腰椎管狭窄患者在体格检查时,常无明显阳性体征 ,也就是说,从外表上看,患者可能并没有什么异常,但实际上,他们的椎管内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发病机制大不同

(一)腰突发病机制

腰突的发病机制就像是一场内部的 “战争”。前面我们提到,腰椎间盘退变是腰突的主要内因。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里的髓核含水量逐渐减少,就像一个逐渐干瘪的气球,弹性和抗压能力大不如前。而纤维环也变得脆弱,容易出现裂隙。此时,若再加上一些外力因素,如突然的腰部扭转、长期弯腰负重等,就如同给这场 “战争” 添了一把火,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

突出的髓核就像一颗 “不定时炸弹”,压迫到周围的神经根、马尾神经。被压迫的神经根会出现水肿、炎症,影响静脉回流,导致神经根内的营养物质无法正常供应,就像一条被堵住的河流,下游得不到充足的水源。同时,神经的疼痛敏感性也会增加,一点点刺激都可能引发剧烈的疼痛。此外,破裂的椎间盘还会释放出一些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会进一步刺激神经根,加重炎症反应,使疼痛和麻木的症状更加明显 。

(二)腰椎管狭窄发病机制

腰椎管狭窄的发病机制则像是椎管内的 “空间争夺战”。前面已经介绍过,多种原因会导致椎管狭窄。当椎管的骨性或纤维性组织异常增生、肥厚时,椎管的有效容量就会减小。就好比一个原本宽敞的房间,里面突然堆满了各种杂物,可供人们活动的空间自然就变小了。

椎管狭窄后,里面的神经组织就会受到压迫或刺激。神经组织就像一群需要自由活动的 “居民”,空间被压缩后,它们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出现功能障碍,导致患者出现下肢麻木、无力、疼痛等症状。而且,腰椎管狭窄患者在行走时,由于椎管内的神经组织受到进一步的挤压,血供减少,就会引发间歇性跛行 。这种 “空间争夺战” 持续进行,患者的症状也会逐渐加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辅助诊断有妙招

(一)临床检查手段

在临床检查中,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是鉴别腰突和腰椎管狭窄的重要方法之一。直腿抬高试验的操作并不复杂,患者仰卧,双腿伸直,医生缓缓抬起患者的下肢。正常人在下肢抬高到 60 度到 70 度时,才会开始感觉腘窝不适。但对于腰突患者来说,由于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根,神经根的活动度减少或消失,往往在下肢抬高 60 度以内,就会出现坐骨神经痛,这就是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比如,当医生为一位疑似腰突的患者进行直腿抬高试验时,刚将患者的下肢抬高到 40 度,患者就喊疼,且疼痛沿着坐骨神经放射,这就高度提示腰突的可能。

而加强试验则是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的基础上进行的。当直腿抬高试验出现阳性后,缓慢降低患肢高度,待放射痛消失时,再被动背屈踝关节,以进一步牵拉坐骨神经。如果此时又出现放射痛,即为加强试验阳性。这就好比在原本已经狭窄的道路上,又增加了一些障碍物,使得通行更加困难,神经受到的刺激也更加强烈。腰突患者的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通常都为阳性,而腰椎管狭窄患者一般为阴性 ,这是二者在临床检查上的一个重要区别。

(二)影像学检查作用

影像学检查在腰突和腰椎管狭窄的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像给医生装上了一双 “透视眼”,能够清晰地看到腰椎内部的情况。其中,CT 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以及是否有钙化等情况 。通过 CT 图像,医生可以直观地看到突出的髓核是否压迫到神经根,以及压迫的程度如何。比如,在一张 CT 片子上,能够清楚地看到腰椎间盘向一侧突出,压迫到了旁边的神经根,这就为诊断腰突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核磁共振(MRI)检查则更加厉害,它不仅可以显示腰椎间盘的病变情况,还能清晰地显示脊髓、神经根等软组织的形态和信号变化。对于腰椎管狭窄患者,MRI 可以准确地显示椎管狭窄的部位、程度,以及黄韧带是否肥厚、脊髓是否受压变形等。它就像一个高清摄像机,将腰椎内部的细节一一展现出来,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例如,通过 MRI 检查,医生可以看到椎管的前后径变窄,黄韧带明显肥厚,脊髓受到压迫,从而确诊为腰椎管狭窄 。影像学检查为医生提供了详细的信息,让他们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制定出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治疗策略各不同

(一)腰突治疗方法

腰突的治疗方法丰富多样,需依据病情的轻重程度来选择。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保守治疗是首选方案。药物治疗方面,非甾体类抗炎药是常用的 “止痛利器”,像布洛芬、塞来昔布等,它们能够有效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症状 。当患者感到腰部疼痛难忍时,服用这些药物,就如同给发炎的部位 “降降火”,疼痛逐渐减轻。如果患者还伴有下肢麻木的症状,甲钴胺等营养神经的药物就能派上用场,它可以促进神经的修复和再生,改善神经功能,让麻木的肢体慢慢恢复知觉。

物理治疗也是保守治疗的重要手段。腰椎牵引通过特定的设备,将患者的腰椎进行拉伸,增加椎间隙的宽度,就像把被压缩的弹簧重新拉开,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力 。同时,针灸、推拿、按摩等中医疗法也有着独特的疗效。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达到疏通经络、止痛的目的;推拿和按摩则可以放松腰部紧张的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痉挛。康复锻炼同样不可或缺,小燕飞、五点支撑等动作,能够增强腰部肌肉的力量,就像给腰椎安装了一个 “稳固器”,增加腰椎的稳定性,减轻椎间盘的负担 。

然而,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保守治疗可能效果不佳,此时就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直接解除突出的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传统的开放手术虽然能够彻底清除突出的髓核,但手术创伤较大,恢复时间较长。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创手术逐渐成为主流,如椎间孔镜手术 。这种手术只需在腰部开一个小切口,通过特殊的器械,就能精准地摘除突出的髓核,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让患者能够更快地回归正常生活。

(二)腰椎管狭窄治疗方法

腰椎管狭窄的治疗同样要根据病情程度来决定。轻度腰椎管狭窄患者,保守治疗通常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一般治疗要求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减少腰部的负担。同时,保持良好的站姿和坐姿,就像时刻提醒自己要 “挺直腰杆做人”,有助于减轻腰椎的压力 。佩戴腰围也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措施,它可以为腰部提供额外的支撑,限制腰部的过度活动,缓解疼痛。

药物治疗方面,与腰突类似,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以减轻疼痛和炎症,营养神经药物能改善神经功能 。对于疼痛较为严重的患者,还可以使用肌肉松弛剂,缓解腰部肌肉的紧张。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牵引等,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神经压迫症状。热敷就像给腰部做了一个温暖的 “SPA”,让血液流动更加顺畅;按摩可以放松肌肉,缓解肌肉痉挛;牵引则能拉开椎间隙,减轻椎管内的压力 。

当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无效时,手术治疗就成为必然选择。手术的主要目的是扩大椎管容积,解除对神经的压迫。常见的手术方式有椎板减压术、椎管扩大成形术等。椎板减压术就像给狭窄的椎管 “开一扇窗”,去除部分椎板,增加椎管的空间;椎管扩大成形术则是通过各种方法,扩大椎管的前后径和左右径,为神经创造更大的 “生存空间”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腰椎管狭窄的微创手术也逐渐普及,如椎间孔镜下椎管减压术等,这种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 。

日常预防很重要

无论是腰突还是腰椎管狭窄,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都是实实在在的,所以,做好日常预防工作至关重要,防患于未然总比患病后再治疗要好得多。下面这些预防方法,大家一定要牢记于心,并且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一)良好生活习惯养成

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是预防腰部疾病的基础。在办公室工作时,要调整好座椅的高度,让双脚平放在地面,背部挺直,腰部可以靠在椅背上,获得足够的支撑,就像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托着你的腰部 。站立时,双脚应分开与肩同宽,保持身体重心稳定,避免弯腰驼背,时刻提醒自己要像军人一样挺直腰杆,这样能有效减轻腰椎的压力。

避免久坐久站也同样关键。长时间久坐会使腰椎间盘承受过大的压力,就像一个一直被重物压迫的弹簧,容易失去弹性。建议每坐 1 - 2 小时,就起身活动 5 - 10 分钟,可以伸伸懒腰、扭扭腰,让腰部肌肉得到放松。长期久站也会对腰部造成负担,所以如果工作需要长时间站立,不妨准备一个小凳子,适时地让双脚交替休息 。

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腰部肌肉在睡眠中得到充分的恢复和放松。就像给疲惫的身体充电一样,只有休息好了,身体才能更好地抵御疾病的侵袭 。

(二)适度锻炼增强腰部力量

适度锻炼能够增强腰部肌肉的力量,为腰椎提供更好的支撑。游泳是一项非常适合的运动,在游泳时,人体脊柱由原来的直立状态改为水平,大大减少了脊柱的负担,降低了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 。同时,游泳需要全身肌肉协同运动,腰背部肌肉在松弛交替中有规律地进行锻炼,就像给腰部做了一场全方位的按摩。而且,人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全身关节几乎处于不负重状态,对腰部的压力极小 。建议每周进行 3 - 4 次游泳运动,每次 30 分钟左右,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有效预防腰部疾病。

小燕飞和五点支撑也是锻炼腰部肌肉的经典动作。小燕飞时,患者俯卧在床上,双手向前伸直,双腿伸直,然后将头、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离开床面,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小燕子 。这个动作可以有效锻炼腰背肌的力量,增强腰椎的稳定性。五点支撑则是仰卧在床上,双腿屈膝,以双脚、双肘和头部为支点,将臀部抬起,使身体呈拱桥状 。这两个动作每组可以做 10 - 20 次,每天进行 3 - 4 组,坚持一段时间后,你会明显感觉到腰部力量增强,腰椎的稳定性也提高了。

总结与提醒

通过以上多方面的对比,相信大家对腰突和腰椎管狭窄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腰突和腰椎管狭窄虽然都会带来腰部和下肢的不适,但它们在发病原因、症状表现、发病机制、诊断方法以及治疗策略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你出现了腰部疼痛、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千万不要自行盲目判断,更不要随意用药或进行不恰当的治疗。一定要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向专业的医生咨询,进行全面的检查,以便准确诊断病情,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腰突和腰椎管狭窄的康复至关重要,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腰部健康,远离腰部疾病的困扰。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