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所说的的多与少都是相对的比较,并非是绝对的比较。也即当初(在职期间)个人条件基本相当的两个人来比较,而不是用一个国家公务员和一个农民朋友来比较。比如,张某和李某的年龄、技能等基本相当,且同时在1984年到同一个国有企业上班,也都是普通工人。但由于性格、思维、客观条件变化时的选择等方面的不同,决定了退休时领取养老金的数额不同,主要分为以下4种情况:

1、晚退休的人拿的多,早退休的人拿的少。这一点全国都是一样,但上海市更加凸显,因为上海市养老金计发基数遥遥领先于其它省级行政区,上涨幅度当然也比其它省份偏大。也即2024年退休时养老金计发基数是12307元,而2014年上海市的养老金计发基数是4279元。也就是说,同等条件的两个职工,2024年的退休金基本是2014年退休金的3倍。虽然说,上海市每年都要上调一次养老金,但是上调幅度赶不上养老金计发基数的上涨幅度。

2、知足常乐的人拿的多,追求财富的人拿的少。比如在上世纪末期,上海市企业的工资水平普遍高于事业单位。尤其是房地产企业正是起飞之际,工资水平远远高于事业单位,而且是房地产企业正处于人才紧缺阶段。一些追求财富的人禁不住诱惑,毅然决然的辞去事业单位的工作来到房地产企业就职。
由于,世纪之交以后,国家政府部门为了留住人才,开始大幅度提高事业单位工资标准。到了退休时,事业单位的工资又远远高于企业的工资,再加之退休金计算办法的不同,导致了当时追求财富的一班人退休金水平较低。相反,当时知足常乐性格的人,对企业工资比较高的诱惑毫无感知力,只想踏踏实实的干好本职工作,由于没有什么技能,最后可能在事业单位只是干个保安工作到退休。结果退休金过万轻飘飘。

3、按部就班的人拿的多,不满足于现状的人拿的少。老张只是一个普通工人,在企业一干就是42年,因为工资低所以一直是最低缴费基数缴纳,从来也不想发大财,只想顺其自然的干到退休年龄。结果2024年办理退休手续时,居然拿到了6000多元。相反,不满足于现状的人往往认为企业给自己的工资低,频繁跳槽频繁不满,导致养老保险断断续续。

4、心平气和的人拿的多,牢骚满腹的人拿的少。有的人到了企业工作,总是能够看到老板的长处、企业的优势,同事之间关系也比较融洽,做事稳稳当当,踏踏实实,可能你的岗位不重要,但是老板也会给你工作的机会,万一企业倒闭了,可能老板还会给你介绍下一家。
因此你的工龄也会较长,退休金就不会太低。相反牢骚满腹的人,可能你的工作能力并不差,但是你每天充满负能量,时间一长,同事看不上,老板不满意,导致你的养老保险不能连续。可能还会走向灵活就业,甚至干脆停止缴纳。自然到达退休时养老金不会高。

综上所述,退休金的高低主要还是取决于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高低和缴费年限的长短。因为计算公式是固定的,不论你是谁,都是用一个计算公式,所以说我们国家的退休制度还是比较公平的。有些同志缴满15年就不交了,甚至还有的刚刚缴纳几年就后悔了又把保险退了出来。认为再缴纳就不上算了,结果到了退休时,才悔悟自己当初的决定是错误的。养老金的算法不能只看眼前也不能只算对自己有利的一面,应该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因为国家的政策是从全局考虑的。

稻河村夫
么骨干
用户18xxx58
屁话
修身牛仔
怎么不说说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的,退休金那就差的不是一点点了!都翻倍不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