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部队伙食费0.45元,吃玉米糊糊菜团子,土豆萝卜天天见

俊德小样 2024-05-01 21:04:44

70年代到部队当兵,就是想吃饱饭,因为在家根本吃不饱,家里人多,粮食不够,而那时候我们正长身体,饭量很大。

到了部队,才知道新兵连也很苦,这种苦,不仅是训练的苦,也包括生活上的苦。

当时,按照规定,我们连队的伙食费标准是每人每天0.45元。这些钱,包括主食、副食和柴米油盐等支出。

主粮分粗细粮,比例是大米、小米各35%、面粉30%,但老感觉是小米当家。有时也吃由大米与小米混合的二米饭,吃大米饭的机会少。馒头或花卷一般是用作晚饭,拳头大小馒头每人只有两个。

虽然部队饭是管饱的,如果吃不饱,伙房有剩余的小米或二米饭,往往以小米饭居多。那时讲究备战、备荒,粮食要经过粮库周转,部队吃的小米至少库存在三年以上,几年的陈米,焖出来的干饭皮皮喳喳,丝毫没有谷米的清香。

特别难忘的是,新兵连的春节过后,我们一气20几天,一日三餐顿顿小米饭,直到新兵集训结束。

甭说,来自城市的战友,就是从农村来的新兵,也都草鸡了。集训结束前,连队召开忆苦大会和吃忆苦饭,战友们共同感觉:忆苦饭吃的菜团子和玉米糊糊,比每天小米饭要好咽的多。

新兵生活快要结束了,连队布设宣传栏粘贴挑战书、决心书,我们几个被抽来抄写、打糨糊和张贴的宣传骨干,从炊事班取回半盆多日未见的面粉,高兴至极,立马支盆,加水,趁战友们训练空档,把用作打糨糊的面粉,下成面疙瘩糊糊分吃了一半。

当时那个美啊,现在想想真的十分怀念。

“好饭不在粗细粮上,关键在菜上......”这是邻班的一新兵战友常用浓重的胶东腔说词,开始只是有感其腔调好笑,当天天面对饭食,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连队的副食,几乎是顿顿酱油汤煮胡萝卜或山药蛋(土豆)片,一点都不夸张。晚餐咸菜也是胡萝卜条。难得见点油水,星期天改善伙食,也少见肉星。

由于拉水要去村里机井,虽有各班战士帮忙拉水,但用水还是相对紧张。

土豆从不削皮,洗菜时,将土豆、胡萝卜放在行军锅里浇上点水,用长把硬刷子上下蹭两下,便切片下锅煮,每顿饭后,碗底都会留下一层泥砂。

不少战友因菜食单一,缺少营养,发生了溃疡烂裆。机关门诊部的军医来上卫生课,不耐其烦的讲解均衡用餐,“不能好吃的吃个死,不好吃的死不吃”。

三九严寒中, 严格、苛刻的新兵训练,难重样的小米、胡萝卜和山药蛋,让新战士们着实体验到部队生活的艰苦。

大熔炉的主课,磨练毅力加难得的吃苦经历。

时间过得太快,五十多年过去了,可现在依旧能回想起那些萝卜菜团子的味道。

0 阅读:602

俊德小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