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钰儒:山圪梁上跃出的迎亲队伍

小雅智者 2024-10-24 20:46:41

时令跃入腊月,太阳似乎离人们越来越远了,天气变得更加寒冷。黄土地冻得像石板一样坚硬。山山峁峁再无什么遮掩,就连枯枝败叶也几乎要被羊群啃食尽光。大地赤裸裸的,显得荒凉而又寂寞。一条条河流被厚厚的坚冰覆盖着,失去了喧闹。一群群红嘴雁盘旋在田地里寻觅遗漏的颗粒,“呱呱”的叫声溢满了凄凉……

在这荒凉而又寂寞的季节,时不时在山山峁峁,沟沟岔岔,圪梁崾崄跃出一支迎亲队伍。前面走着一班吹手,后面紧跟一队人马,花花绿绿,甚是显眼。给这荒凉的沟壑增添了无限的乐趣。按习俗,迎亲队伍每到一个庄头,吹手要详吹细打一气。这是对人们宣誓:一对新人成家立事了,像是有意把这喜庆的气氛在沿途传播开来,快乐别人,幸福自己。常常冷不丁一声长号在山谷间回荡,惊得满庄人跑在硷畔向山畔路口张望。你看,娃娃跑得最快,眨眼的工夫便聚在了大路口,惊喜地起哄着、观望着;大姑娘、小媳妇臊得脸通红,直往暗处躲;小伙子看了心里直痒痒,也想自己的小九九;男人们边做营生边瞭望,心里边,既羡慕又愁肠,自家何时给二小子能娶上婆姨?妇女们跑出磨窑向路口瞭,一边操心驴偷吃,一边念念叨叨地咒骂着男人没本事,让儿子打光棍呀!老太婆踮着小脚在硷畔用手遮住刺眼的阳光向娶亲队伍瞅;老汉慌忙离开炕头火盆,趿拉着鞋喘着粗气往人群里赶。一霎时,整个庄子里已躁动不安。这也是寂寞的村头出现的异样景致,让人们感到稀奇新鲜或者说是一种精神享受。哎,农人的精神生活世界太贫瘠了,所以很容易满足。

迎亲队伍经常在山间窄路处相撞,便上演另一番景致——抢路(抢路是指迎面相遇的两支迎亲队伍,谁的新娘媵马从山体一侧而过,方为上,是大富大贵的象征。反之,则为下,不吉利,是穷怂鬼。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因此也招致了不少矛盾与冲突,并演绎了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蠢事)。遇到抢路,就看谁的媵马得力,人手心齐,队伍里有壮汉,谁就是赢家。常常会发生:生拉硬扯、相互冲撞,上演惊心动魄的肢体接触画面。赢家兴高采烈,欢呼雀跃,扬长而去。输了的垂头丧气,骂骂咧咧,木讷在原地唉声叹气半天。有的把矛盾转移到迎亲队伍内部:送人的骂娶人的是一群怂囊包。娶人的骂送人的是软蛋,指不上事。相互指责,愈演愈烈,矛盾升级,发生一些不愉快。为了抢路,更有心思者,提早瞭见另一支迎亲队伍,便将自己的队伍硬生生地从陡坡上拉上去,绕上四五里地走了。搞得人困马乏,得不偿失。抢路最惨者是势力相当,谁也从所谓的上坡过不去,相互推推搡搡,言语不和,最后演变成一场混战。瞬间打得鬼哭狼嚎,头破血流,给喜庆的队伍蒙上一层阴暗。更有甚者,还会进一步引发户族之间的矛盾与争斗。但最终在街坊四邻能行人的调节下得以化解。在落后的时代,能行人就是“官、法院”,说话人们都服。

抢路,最有智慧的解决办法就是把两家媵马并齐牵着,左转三圈,右转三圈,然后各走各的路。这样转圈的意义是双方新人都从上、下路走过了,就不分谁上谁下了。这个办法据说是头道川张城子村里强人创造的。张城子村,住着张姓一大户人家,户族中辈辈有能行人,说理做事,无人不服。他们为街坊四邻调节了不少矛盾与纠纷,也落下了好名望。可某一年,强人也遇到了麻烦。在一个好日子里,户族中同时要出嫁女子和娶媳妇,且与几十里外的另一大户人家是换亲,新人必然走同一条路,势必遭遇抢路的麻烦。手心手背都是肉,谁上谁下?给强人出了一道难题。一些歪心眼人也正等着看笑话哩,这可把能行人给难住了。强人终归是强人,经过苦思冥想,想出了上述这一招。消除了愁肠,失落了歪心眼人,同时成了典范。周围人纷纷效仿,避免了不少矛盾与纠葛,名气也扬了几道川。

这块黄土地,有它的荒凉与苦焦,更有它无限的魅力,在其上演绎了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你看,迎亲队伍穿梭在山梁峁崾崄间,一走就是几十里,甚至上百里。他们往往是人困马乏,口干舌燥,饥饿难忍。这时就会出现挡路(挡路,一般是在迎亲路途中间的人家里,为迎亲队伍在路边支起桌子,放上凳子,摆上酒水与干粮,招呼迎亲队伍吃喝,并稍作休息,以解路途劳顿的。)其陈设简单,意义非凡,人们渴望而又感激。这个礼数一般是迎亲主事人在来的路上,提前请好的,也有自发的。有了挡路的,一时突显迎亲主家的富裕有威望;二是体现挡路人家的大气、热情好客和其所在村庄的好庄风。陕北人就是这样,虽然生活很苦焦,但他们舍出家中最好的吃头,来撑这个门面,为的是落个好名望。

当迎亲队伍一瞭见挡路的,疲惫不堪的身子一下子来了精神,脸上都露出了笑颜。送人的直夸娶人的好,娶人的话里话外夸事主。送人婆姨掩饰着绯红的笑脸,挣扎着咽下近乎干涸的唾沫,来救援冒烟的嗓子。喝了酒的男人们,更是口渴的舌头都快扯到嗓子了,但行色依然稳稳当当,生怕失体让人笑话。娃娃才不管三七二十一,高兴得直呐喊,大胆的表露喜悦的心情,一味地催促大人走快一些。吹鼓手举起个喇叭奏着《得胜回营》,那煽情的曲调大踏步向前走,余音萦绕在山腰间传得很远,惊动得庄户人家直往这边瞧。唯独苦了个新娘子,怕路上上厕所,当天水米未进,挡路的吃喝她想都不敢想。愚昧的封建思想认为,新娘上了马,不到新郎家不能随便下马,所以她不敢吃喝。本来是高兴的事儿,却整得新娘子饥渴难耐,头晕目眩,昏昏沉沉的随着媵马深一脚浅一脚地移动,而其身子一颠一颠地跟着晃动。喜庆中带着几分悲凉……

挡路宴虽简单,但解了迎亲队伍的燃眉之急。除了孩子吃了一点干粮,大人都以解渴为主。偶尔有人喝上几杯美酒,也是为了回应挡路者的美意而意思意思。他们心知挡路者与迎亲队伍非沾亲带故的,能有这样的善举实属感动。只要解决了口渴问题,谁还好意思再糟蹋人家呢?稍作休整后,又在唢呐声中上了路……

新娘在路上,还有照妖镜的使用、摘花、娶送人婆姨队伍位置的互换等等一些礼数。总之,陕北人过红事礼数繁杂,讲究多,给人们带来了不少烦恼和增添了一些生活的乐趣。娶媳妇,是他们人生中最大的事,也是生活的动力。

正腊月,是陕北人过红事的高峰期。迎亲队伍给这寂寞的土地增添了不少喜庆的色彩,人们也从朴实的生活中获得了一定的快乐。喜庆的唢呐在山圪梁上欢快地奏起,也勾起了人们的愁肠与希望,激励人们在这苦焦的生活中继续拼搏,延续后代就是希望!

0 阅读:4
小雅智者

小雅智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