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九年前的重庆,原来是这样啊?下浩老街好荒凉,朝天门真简陋

烈火科学风暴 2025-01-31 16:28:44

什么是重庆?

以江为池,临崖而筑,这是一座山水相依、城景交融的西南名城。

早在200万年前,就有“巫山人”在附近生活。

6000年前孕育出了“大溪文化”

春秋时代是巴国,秦汉时代是巴郡

唐朝至北宋,这里的名字是“渝州”

南宋时期,宋光宗将其改名为“重庆”,一直沿用至今。

1926年,重庆被升为甲等院辖市,成为继南京、上海、天津、青岛、北平后,民国的第六个直属院辖市。

那个时代的重庆是什么样?让我们通过一组珍贵的老照片,来领略九十九年前的重庆风貌!

△下浩老街上的“报恩寺塔”,1929年的时候,周围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

△重庆的城墙,始建于公元前426年,经历过战国、蜀汉、南宋、明初四次大规模修筑。

周长8公里,拥有“九开八闭”十七门的城垣布局,高大雄伟,防御力极强。

时隔百年,17座城门只剩下东水门和通远门。

△仁靖门,这里是从佛图关进出重庆的必经之路,旧址在佛图关公园南门附近。

△佛图关的位置

森彪/摄

△佛图关如今的范围

△通远门,始建于三国时代,由蜀汉大将李严建造,是重庆老城唯一的陆路通道。

当时出了通远门,就是荒郊野外,如今这里已经是繁华的闹市

△通远门附近的民居,如今这里的名字是“金汤街”

△东水门,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最早是通往南岸龙门浩的关键渡口,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每到枯水季节,东水门下会退出一大片沙滩,与朝天门沙滩相连,人称“沙嘴”

小商贩们便在这里搭棚为市,做起了生意,水涨就搬走,水落再复还。

△东水门上的街道

△青龙阁,北靠定慧寺山门,南瞰大江,如今仍是观江游览之绝佳之地。

△文庙前的泮池和魁星楼,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有900多年的历史。

1931年,泮池被填为体育场。魁星楼也逐渐消失,旧址在邹容路口附近。

△万县的城隍庙,门头飞檐斗拱,高大气派,诉说着山城的繁华

△万州的陆安桥,始建于南宋年间。最早的旧址,在万安区的陆安街。

由于在三峡淹没线内,于是在2008年,原样“搬迁”到了万州大瀑布景区内。

△千厮门附近的住户,小朋友看到黑洞洞的镜头,害怕的哭了起来。

△千厮门附近的住户,老爷子虽然干瘦,却精神矍铄。

△重庆城内的街道,具体拍摄地点不明。

△朝天门码头,若干年后,这里将成为高楼林立的商业区

△嘉陵码头,周围还有很多老式吊脚楼

△峡江码头,停靠的小船,很像江南的乌篷船。

△望龙门码头上的艄公,头上戴着传统的头巾,如今这种装束,几乎消失不见。

△铜梁县的城门,如今这里的名字,已经变成了铜梁区

△奉节古城,这座巍然挺立的城门,就是淹没前的老“依斗门”

通过这些照片,我们看到99年前的重庆,虽然没有如今的繁华便捷,却有着一种宁静而质朴的美,令人回味无穷!

0 阅读:24
烈火科学风暴

烈火科学风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