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鹅运输易造成伤亡,掌握运输技巧,安全抵达目的地
在养鹅业的发展过程中,运输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环节,但这个环节却让很多养殖户头疼不已,因为养鹅运输极易造成伤亡。这就像是横亘在养鹅从业者面前的一条荆棘之路,稍有不慎,就可能让精心饲养的鹅遭受损失。然而,如果能掌握一系列科学有效的运输技巧,就能让鹅安全抵达目的地。
我们先来看一些没有掌握好运输技巧的常见情况。在一些小规模的养鹅场,养殖户在运输鹅时往往非常随意。他们可能仅仅是将鹅简单地赶到车上,然后就开启了旅程。这种情况下,鹅在运输途中会面临诸多问题。比如说,鹅可能会因为车辆颠簸而摔倒受伤,它们之间相互挤压,在狭小的空间里没有足够的活动余地,导致空气流通不畅,鹅容易缺氧、应激。这种应激状态下的鹅,身体机能下降,抵抗力变弱,很容易患上疾病。就像一群没有组织的士兵被突然投入战场,混乱之中伤亡必然不小。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大规模、专业的养鹅企业。他们在运输鹅之前会做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是鹅群的选择上就有着严格的要求。他们不会选择那些体质虚弱、刚刚生过病或者还处于幼龄期的鹅进行运输。因为在运输过程中,这些鹅相对脆弱,更容易成为伤亡的一员。而普通的、没有经验的养殖户往往在这方面的把控比较松散,可能会把那些看起来还算“凑合”的鹅一并装车运输。
再从运输车辆的选择和准备来看。不专业的做法可能是使用普通的小货车,车内没有任何专门针对鹅的设施。而专业企业则会选择专门设计的养鹅运输车。这种车辆的车厢高度合适,能够让鹅在车内保持合适的站立姿势,避免过度弯腰或者伸展翅膀造成损伤。车厢内的温度和湿度也是经过精心调控的。鹅是一种对温度和湿度比较敏感的动物,在合适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下,鹅的应激反应会大大降低。有数据显示,如果在运输过程中温度能够保持在鹅适宜生长的15 - 25摄氏度之间,湿度保持在60% - 70%,鹅的伤亡率会相较于在其他温度湿度环境下运输降低30% - 40%。可很多小养殖户根本不知道这些数据,也不会去采取相应的措施,这也是造成鹅在运输中伤亡的一个因素。
在饲料和饮水方面也存在巨大差异。正规企业的运输车上会配备足够的新鲜饮水和适量的饲料,确保鹅在整个运输途中不会因为缺水或者饥饿而身体虚弱。但一些小养殖户,运输时可能根本不会考虑给鹅准备足够的饮水,这就使得鹅在长途跋涉后,身体严重脱水,进而引发伤亡。
运输路线的规划也是个专业与非专业的差距点。专业的养鹅企业会根据运输距离、路况、途中的休息站点等因素合理规划路线。他们会尽量选择平坦、少颠簸的道路,减少运输时间。并且会在途中适当设置休息点,让鹅能够休息一下,调整状态。而一些养殖户不管不顾地一条路走到黑,不给鹅任何休息的机会,鹅在这种长时间的疲劳运输下,伤亡风险急剧上升。
那么如何掌握养鹅运输的安全技巧呢?首先是运输前的准备阶段。要对鹅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确保每一只鹅都是健康强壮的,就像出征前挑选最精良的将士一样。同时,要做好鹅群的适应性训练,让它们提前适应运输车辆的环境,减少陌生感和恐惧感。运输车辆的清洁和消毒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能防止鹅在运输途中感染病菌。
在运输途中,要密切关注鹅的状态。如果发现鹅有异常的行为,比如过度拥挤、张口呼吸等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比如适当停车休息,让鹅活动一下,舒展身体,呼吸新鲜空气。同时要注意观察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到达目的地后,也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要将鹅有序地卸下车,避免强行拉扯造成鹅的损伤,要让鹅在新的环境中有一个适应过程,逐步恢复正常的采食和饮水等活动。
总之,养鹅运输中的伤亡问题通过正确的运输技巧是可以大大降低的。这不仅关系到养殖户的经济利益,也关系到养鹅业的健康发展。从个体的养殖户角度来看,掌握这些技巧意味着能够减少自己的损失,增加养殖收益;从整个行业的高度来说,安全运输能够保证鹅的品质,提高市场对本地鹅的认可度。我们应该重视养鹅运输环节,将安全运输的理念贯穿始终,就像在建造高楼大厦时注重根基的稳固一样。只有这样,养鹅业才能在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不断迈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