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电影《触不可及》,有的人一出现,便触不可及无法替代

许洛看人生 2023-05-19 17:34:11

电影《触不可及》这部影片在法国的票房排行榜上持续了十个星期,甚至超过了《泰坦尼克号》在法国创下的最高票房记录,有三成的法国观众是冲着这部影片来的。

根据真实故事,这部电影是关于富有的菲利普在一次高空飞行中造成的全身瘫痪。他在招募一名私家保姆时,婉拒了许多职业保姆,而是选中了一名刚从监狱里出来,完全没有保姆经历的黑人小伙德希斯,并在他身上建立起了一段跨越阶级和肤色的友谊。

我非常欣赏“触不可及”这个片子,它的法文名叫《Intouchables》,翻译过来就是“遥不可及”。按理说,这两个看似遥不可及的人,却在相互的尊敬中,达成了一份值得珍惜的友谊。

一、不怜惜,是一种崇高的尊敬

英国一家公益组织曾对残障人士进行了一次研究,结果表明,百分之九十的英国人从不主动请残障人士到自己家里作客。

其实,大部分人都不愿意邀请残疾人士到自己家里作客,我们会认为他们在旅途中会很累,很不方便,我们下意识里就会同情他们,而不会将他们当成一个对等的“社会朋友”来对待。

电影一开始,就是一个残疾人菲利普的采访,他需要一名保姆,菲利普只能靠在椅子上,看着那些被采访的人。由于薪水优厚,面试官表现得很职业,但当被问及为什么要面试的时候,答案都是一样的。

我本人非常重视人性化的照顾;残障人士无法完成任何事情,他们需要我们的协助;我能使残障人士生活的更舒适。

德希斯则是截然相反,他还嘲笑了菲利普几句,对于德希斯的粗鲁,菲利普并没有放在心上。因为他不想要同情,他想要的是尊敬。

有一次,在一次国外的舞会上,有位名叫金星的女歌唱家,在一次舞会上,她看到了一位身患残障的女歌唱家,她的舞姿十分优美。看完戏,她又以平常对待残障人士的同情心情,向男主角致意。

男主角很困惑,他问道:“你干嘛这样对我讲话?”我也许会由于一个小小的意外而丧失一部分肉体,但是我不需要您的同情和怜惜,我还是我自己。

残疾人和普通人最大的不同,就是身体上的残疾。如果他们没有精神上的缺陷,那么他们就不会被普通人当成弱者来对待。

我们生来就是公平的,谁也不会因为别人的仁慈和同情心而心存轻蔑。“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把普通人和病人混为一谈,而是要发自内心地尊敬,一视同仁。”

高雅与庸俗,人间烟火

虽然这部影片打着“喜剧”的旗号,但我还是很欣赏影片中对“雅与俗”之间矛盾的强烈冲击。

菲利普是个有教养的上流人物,他的风度和言辞都很好,很少流露出自己的感情。至于德希斯,他是一个生活在贫民区的外来者,长期生活在上流社会中,他相信“及时行乐”,追求的是凡事都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菲利普是上流人士中的“高雅”,欣赏肖邦和舒伯特的经典作品,花四万英镑购买一幅油画,还经常观看每场四个钟头的戏剧。他还和一些亲密的朋友在一起讨论深刻的诗篇和寻求精神上的爱。

而德希斯,却是属于下等人的“庸俗”,他爱喧嚣的流行歌曲,爱赛车,爱美女,爱各种庸俗的事物。

但当两人结为知己后,彼此之间的言行举止,都开始互相影响。菲利普经常跟德希斯一起在歌剧厅对着一颗用德语歌唱的大树放肆地大笑,而德希斯也因此获得了一个新的职位,这是由于他认识达利的绘画作品。

上流社会的高雅与下流社会的俗气互相融合,也帮助那些被社会所排斥的人,再次融合到了一起。

在此,我还要再说一说“文质彬彬”,用中国人的话来说,就是“文人”与“文人”的对立面。

我心中最具“阳春白雪”形象的是许知远,一个自二十三岁就立志成为一名作家,但他的作品却深深地感染着同龄人。

许知远的阳光,最让人讨厌的地方,就是他说的每一句话,都让人很不爽。

和许知远一样,也是一个读书人,叫马东。

说马东是下三滥,那是因为他是一个有文化的人,却没有坚持自己的个性,而是喜欢看《奇葩说》、《奇葩大会》之类的网络娱乐,想要积极的融入到社会当中。

许知远曾经在一次采访中对马东说:“你怎么看待新的世纪?”你怎么就不反对呢?

这就是许知远那帮高傲的家伙,他们认为自己很难融入到这个时代的潮流中去,因为他们很聪明,别人都很傻。

我最欣赏的就是马东这个粗鄙的家伙,他能明白别人的愚蠢。他或许会被世俗所左右,但在世俗之中,却会有一种高雅的气质。

就算他们对世俗的看法再如何的冷嘲热讽,但这毕竟是一个“世俗”的世界,说出来的东西,若是得不到世俗的认可,也没有任何意义。

文质彬彬,凡夫俗子,都是互相容忍,互相成就。

三、阶级的对抗,民族的隔离,所有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按照法国的统计,在法国,在2018年度,有六百五十万的外国人,最终能拿到法国公民身份的,仅有二百四十万。那些来自下层的局外人似乎与法国本地的上流阶层相脱节。

毋庸置疑,在《触不可及》中,阶级差异和民族隔离成为了电影中最突出的一点。这部电影暗含了今天依然存在的大量的社会矛盾。

在阶级的对抗层次上,菲利普与德希斯显然属于两个阶级。尽管身体有病,菲利普还是经常出入社交场合。所以,他在招募私家护士的时候,更喜欢有医疗资格的精锐。

按理说,刚刚从监狱里放出来的德希斯连保姆这样的低级工作都难以胜任。德希斯的家庭条件很差,家里七八个孩子挤在一间小屋里面,菲利普的大房子里面有他的管家,他的助手,他的园丁,他的仆人,这些都是德希斯无法想像的。

因为种族隔离的关系,德希斯这个年轻的黑人,和菲利普参加的各种“上流社会”活动,一直都是个另类。就像他在一群白种人的剧院中,哈哈大笑。在一个放着经典曲子的生日宴会上,德希斯打起了瞌睡。

在电影中,这样的情节也有不少,甚至可以说,这就是整部电影的笑点所在。阶层之间的差距,在让人发笑的同时,也让人觉得高不可攀。

在现实生活中,富勒姆在他的《第二次呼吸》一书中,对德希斯的评价是:“他令人无法忍受,虚荣,高傲,无礼,变化无常,却又充满人性。没有它,我早就烂掉了。”

的确,菲利普从上层走出来,接受了下层走出来的德希斯,也算是一种对“民族大一统”最好的祝福吧。但是,如果不是菲利普这个有钱人半身不遂的话,又怎么会和那个黑人德希斯扯上关系呢?

这个问题,导演早就想好了,顾名思义,他做不到。

作为一个出身贫寒的年轻人,德希斯觉得自己离钱太远了。菲利普身体动弹不得,他的身体无法得到,他的自尊也无法得到。

如果没有特殊的机会,他们是不可能在一起的。

事实上,我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人,也不是一个很好的比喻。

而真正打动我们的,往往是影片中那些最真实、最简单的情节。

让我们抛开阶级,抛开种族,抛开所有的玄之又玄,来看一看。

我们大多数人都在为自己的未来而奔波,而最让我们执着的事情也许就是不断地埋怨生活,埋怨它不能给予我们最好的回答。

菲利普也是一样,他的身体在很高的位置上瘫痪,他不敢乘坐他所购买的豪华汽车,他沉默寡言,他拒绝与任何陌生人的日常交往。德希斯刚从监狱里出来,家里穷得叮当响,妈妈成天说他没用,他宁可拿救济也不愿意重新找到一份工作。

所有的事情看上去都是如此的不确定,前途是如此的暗淡。

但是,当电影一开始,我就想起了德希斯在剧院里的狂笑,想起了菲利普在轮椅上的狂笑。

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竟然可以如此的幸福。

我们要做的,就是平静的面对人生,享受平凡的人生。

这才是最重要的。

0 阅读:21
许洛看人生

许洛看人生

珍惜每一个太阳升起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