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著名的十大古文,金句频出,堪称文学史上的巅峰,你会背几篇

诗词人柳月青 2024-12-05 17:00:33



在中国文学的浩瀚长河中,古文以其独特的韵味、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这些古文不仅承载了古人的智慧与情感,更跨越时空,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最著名的十大古文,感受其独特的魅力,看看你能背出几篇。

一、《兰亭集序》

• 全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 写作背景:

作者王羲之(303—361年)出身名门,书法成就极高,有“书圣”之称。少年时在朝围观,晚年则远离官场,纵情山水。

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兰亭举行风雅集会。参会的魏晋名士临流赋诗,各抒怀抱,最终抄录成集。众人便推举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篇序文,记录这次雅集。王羲之挥笔写下此序,而这篇书法也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 名句: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 思想感情:

文章围绕着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来写,既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又蕴含着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在动荡时局下,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同时也是“魏晋风度”的集中体现。

二、《桃花源记》

• 全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 写作背景: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而这个称谓的来源,便是这篇《桃花源记》。至此,桃花源也成了隐逸的象征。

• 名句: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思想感情:

文中,陶渊明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民安居乐业的桃花源,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反映了其追求自由、平等、和谐的社会理想。

三、《滕王阁序》

• 全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 写作背景:

大唐的天才少年王勃虽然仅在世短短二十几年,可他却凭着这篇文章名耀古今,才华横溢的王勃自此也成为了文学史上永远的遗憾。

王勃自幼便被称为神童,为初唐四杰之首,十六岁时便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却因为少年气盛而影响了仕途,自此离开京城。他在南下交趾探望父亲时,途经洪州,恰逢洪州都督阎伯屿在滕王阁设宴,王勃参加了宴会,并一鸣惊人写下了此文。

• 名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思想感情:

王勃通过描绘滕王阁的壮丽景色和宴会的盛大,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虽身处逆境,仍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

整篇文章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章章华彩,一气呵成,700多字却有四十六个典故,使人读完后犹如身临江南水乡,“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也情不自禁地称赞说:“江南多临观之类,而滕王阁独为第一。”

四、《陋室铭》

• 全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写作背景:

刘禹锡是唐代的诗人,他的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但他性格刚毅,不屈不挠,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对他影响极大的一次被贬,便是因为参与王叔文的“永贞革新”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当地知县故意刁难,可仍然见刘禹锡悠闲自乐,满不在乎,于是变本加厉,半年时间,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刘禹锡想到这位势利眼的上司实在是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 名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思想感情:

文章并无长篇大论,仅有百字左右,却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等手法,具体描写了"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以此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也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以及对高洁品质和高雅情趣的追求。

五、《醉翁亭记》

• 全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写作背景: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不过他的仕途也充满了坎坷,连考三个才高中,后来参与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的“庆历新政”曾参与庆历新政,新政失败后,欧阳修被贬滁州。在任期间,他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写下了这篇《醉翁亭记》。

• 名句: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思想感情:

文章描绘了滁州的山水美景和百姓的游乐场景,一个“乐”字贯穿全文,含有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也有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自号“醉翁”的欧阳修,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以及与民同乐之中,表达了自己被贬后的豁达乐观之情,以及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六、《小石潭记》

• 全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 写作背景:

唐代柳宗元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又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他与刘禹锡一样,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为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也就是历史著名的“八司马”事件。政治上的失意后,他转而寄情于山水,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在永州期间,他一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 名句: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思想感情:

这是一篇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全文193字,用移步换景、特写、变焦等手法,有形、有声、有色地刻画出小石潭的动态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柳宗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画卷,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而“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等句,则透露出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悲凉,使得整篇文章充满了深沉的情感色彩。

七、《岳阳楼记》

• 全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 写作背景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也是一位改革家和军事将领。他以苦读闻名,忍受了不能忍受的困苦:冬天读书疲倦发困时,就用冷水洗脸;没有东西吃时,就喝稀粥度日。最终,他高中进士,入朝为官,忠于国家,忠于任命,一生致力于政治改革,曾多次被贬,但始终心系国家和百姓。

后世王安石在《祭范颍州文》中称范仲淹为“一世之师”,朱熹也评价说:“范文正杰出之才。”

这篇文章是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作。当时滕子京被贬岳州,重修岳阳楼,范仲淹借此文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情怀。

• 名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思想感情:

这其实是一篇看图作文,滕子京从湖南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没有去过岳阳楼的范仲淹一口答应,洋洋洒洒写下这篇文章。文中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表达了其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国为民的宽广胸怀。

八、《赤壁赋》

• 全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冯通:凭)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适 一作: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 写作背景:

1079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湖北黄州。少年时便名满京城的苏轼忽而在不惑之年遭此大难,实属一个重要打击。好在大文豪苏轼有着不同于常人的乐观豁达的心态 。

初到黄州,他也曾“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好在能遇到诚心帮助自己的朋友,他也开始走出人生的低谷期。闲暇之余,与朋友一起游览赤壁古战场,于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篇赋 。

而这篇《赤壁赋》,也称为了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表现了作者的心灵由矛盾、悲伤转而获得超越、升华的复杂过程。

• 名句: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 思想感情:

整篇文章可以说是苏轼一生的缩影,写了他的心灵由矛盾、悲伤转而获得超越、升华的复杂过程。

作者通过对赤壁景色的描绘和与客人的对话,探讨了人生的短暂与永恒、渺小与伟大等哲学问题,表达了一种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

九、《爱莲说》

• 全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写作背景:

周敦颐是北宋五子之一,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他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当时佛教盛行,道教也有所发展,社会上存在着追名逐利、贪图享乐的风气。一生淡泊名利的周敦颐于是写下《爱莲说》,以莲自喻,表达自己的人格追求。

• 名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思想感情:

这篇文章被列为歌颂莲花的经典之作,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写活了莲花的高洁。文中也通过对莲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批判。

而周敦颐一生喜爱莲花,以莲花自喻,他在地方为官时,清正廉洁,故而也深受百姓的爱戴。

十、《湖心亭看雪》

• 全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写作背景:

张岱明清之际的史学家、文学家,最擅长写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他出身富贵,早年过着繁华的生活,明亡后,家道中落,隐居山林,不仕清朝,作品中也多流露出对故国的思念和对往昔生活的怀念,本文是他在明亡后追忆往昔西湖雪景之作。

• 名句: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思想感情:

这篇文章是张岱的传世之作,作者则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湖、山、游人,共同构成了一种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

作者写了在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一开始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也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既有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也有淡淡的故国之思,以及人生渺茫的慨叹,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

这些古文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璀璨的明珠。

它们教会我们如何面对人生的挫折与困境;如何保持一颗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心;如何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如何追求理想的人生境界。

这些古文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灯。

11 阅读:978
评论列表

诗词人柳月青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