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争气的不只有中国健儿

视觉志 2024-08-22 14:40:39

今日处暑,秋意渐浓。

刚刚结束的巴黎奥运,在燃情了一个夏天后,也来到了“秋后算账”的时刻。

先是举办账。

这届奥运看起来似乎“壕”味十足,LVMH集团豪掷1.5亿欧元刷屏开幕式,连志愿者都穿上了LV。

然而看起来越“豪华”,赤字窟窿可能越大。毕竟超预算400%的东京奥运账单,还历历在目。

纵观历届奥运,能像2008北京奥运一样实现盈余的少之又少。所以,这次预估花出去了118亿欧元的法国,到底回没回“本”还真不好说。

图源:网络

接着是参赛账。

毕竟是去比赛的,自然拿回来的金牌(奖牌)越多越“划算”。

比如,14金创下20年来最少金牌纪录的英国,今年拿一枚金牌的成本达到了1755万英镑,属实是有些“贵”了。

一笔两笔帐算下来,大家忽然发现:今年金牌数第一的中国,是真正的“赢麻了”。

中国“赢麻”的,不只是金牌数

40金、27银、24铜,创下境外参赛最佳战绩的中国代表团,算是实打实地“低成本”拿了金牌。

这笔账,自然不用多算。

但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中国在这次巴黎奥运,其实还有一笔更大的“帐”需要算清楚:到底闷声赚了多少“钱”?

相信很多人都刷到过“梁王组合”,讨论赛场凳子品牌而出圈的视频——

王昶以为是LV的凳子,结果被梁伟铿发现写着大大的三个字,“红双喜”。

图源:抖音@广州日报

感慨我们00后运动员如此“耿直”的同时,大家也发现了巴黎奥运会上不少来自中国的“痕迹”:

战神广场竞技场的柔道垫来自山东泰山体育,充气运动排球来自东莞的佳恒玩具,吉祥物玩偶等纪念品产自义乌。

还有广州造的乒乓球、上海造的乒乓球桌、江苏造的足球、河北造的杠铃……甚至连奥运村里的懒人沙发,都来自中国。

图源:微博@浙江文旅、中国蓝新闻

中国不仅出了上述这些体育用品,还出了不少人力以及技术。

滑板等项目的4个场馆、近6000座拆装看台的建设来自深圳领先体育,宇通客车、安凯客车以及苏州金龙车企带着双层观光巴士等环保电车提供出行服务。

开幕式的无人机表演,以及奥运会期间凡尔赛宫的无人机表演等,来自中国的无人机编队。还有奥运主场馆以及开幕式无处不在的巨幕LED显示屏,通通都展示了中国的“深圳速度”……

我们看见的是巴黎,看不见的是背后默默提供一切支持的中国企业。

千里之外的巴黎奥运,看似很遥远,却和中国每个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图源:微博@南都周刊

中国“智造”,文化出海

从巨幕LED显示屏,以及绚丽夺目的无人机表演,都能看出要强的中国人,在巴黎展示的不只有中国“制造”,更多的还有中国“智造”。

巴黎奥运,也被很多人称为史上首届AI奥运会。因为在比赛的判罚等多种场合,巴黎奥运都配备了的AI技术。

其中,就有来自中国的企业阿里云研发的“子弹时间”特效,可以像科幻电影一样,多角度展现运动员比赛的关键瞬间。

图源:微博@36氪

在“子弹时间”等AI技术加持下,我们可以通过慢镜头强化以及时间静止等效果,还原乒乓球比赛中,例如“谁打出的球转速最大”“谁的球速度最快”等,很难通过人工测算的问题。

通过这些转播技术还原,坐在屏幕前的我们,仿佛也穿越到了赛场,身临其境地生动感受每个运动瞬间的精彩与激动人心。

图源:微博@新华社

可以说,作为巴黎奥运79家赞助商中的一员,阿里巴巴让旗下的阿里云拿出了AI的“中国智造”硬实力。

虽然听上去是“赞助商”,但实际上能被选入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的企业,条件肯定异常苛刻。

因为中国这么多企业中,也只有两家能够入选其中——一家是阿里巴巴,另一家是蒙牛。

和阿里巴巴不同,蒙牛此次出海,选择拿出的是文化出海的“软实力”。

一条如时间河流一般的乳白色幕布,从内蒙古草原缓缓向前流淌,流经群山、高山、海洋、荒漠等祖国的大好河山。

在这条幕布上,我们看到了各种要强运动员的剪影,他们就像央视的点评一样“超越想象”:

“在沙漠上骑马,以巴黎建筑物为乒乓球台打球,骑行穿越凯旋门,每一个光影、人影,可以是运动员的身影,也可以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身影,中国企业展示民族文化风采,走向世界……”

就像一个个中国健儿、一家家中国企业,带着自己过硬的本领、技术、能力,跨越地域、时空,抵达千里之外的异域:

“要强,是每一个梦想的序幕,我们由此出发”。

世界是个大舞台,我们从四面八方启程,最终为了一个要强的梦想而相聚。

不想着标新立异、奇奇怪怪出圈的流量思维,而是坚持站在民族高度,不愧是张艺谋团队的手笔。

而蒙牛和张艺谋团队的这次合作,在打破常规、释放想象力的视觉光影美感之外,还用听觉等手法进行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学的艺术呈现。

低沉的蒙语呼麦,随着幕布的流动缓缓响起,打破寂静的同时,进一步唤醒民族主义美学感知——

它对于大众来说,既陌生又熟悉。

陌生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少会接触或者有意识地欣赏蒙语呼麦这种民族音乐形式。

熟悉在于,它来自中国,来自我们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能够触摸到我们的心灵、激起我们集体记忆与文化认同的原始印象。

「草原的风,吹醒了一个梦

望向远方,此刻就要启程

山海重重,影破长空

广袤天地,任我独行

一次次超越,一次次重生

不朽的信念,在心中翻涌

没有渺小的生命

没有生来的英雄

让你的故事被世人传颂

用你的力量把世界撼动

要强的梦不会熄

要强的心永跳动

崭新序幕,书写你的光荣

整个世界,为你响起掌声」

恢弘、神秘,却能不分国界瞬间击中听者的内心。

不用读懂背后的歌词,更无需在意其中的内涵,因为音乐本就是无国界的语言。

《开幕》这支品牌大片巧妙之处在于,张艺谋团队在画面进入巴黎后,将原本低沉的音乐推向高昂的节奏,从男性的低声呼麦缓缓加入了女性的高声吟唱。

在这一刻,我们的民族音乐与世界语言相容,我们的文化内涵与全人类的情感相连接。

当民族文化风采,走向世界

奥运会作为国际重要赛事,中国这一波的表现,可以说有成绩、有成就,赢得不是一点半点。

从制造到智造,从硬实力到软实力,都让世界看见了中国人的要强。

根据营销科学产学研行业机构秒针发布的《2024巴黎奥运会品牌数字资产10强》来看,10家企业里有8家都是中国企业。

通俗来说,这个和拿金牌一样。能在巴黎奥运期间在社交媒体等“露脸”“刷屏”更多的企业,无疑也是“闷声发大财”、以小博大的赢家。

哪怕是豪掷1.5亿欧元、在开幕式频频露脸的LVMH集团,对于中国普通人而言,就像央视转播时的那几句解读一样,只是“工厂、工人、装奖牌的箱子……”

甚至都没有倪夏莲奶奶中场休息时,手里的那瓶可口可乐来的“亲民”,更受普通人关注。

正如秒针指数在发布相关数据时的解读一样:

“走远离普通人生活的奢侈品高端线,远不如张艺谋团队的美学大片与普罗大众同频,更深入人心(蒙牛在《2024巴黎奥运会品牌数字资产10强》中排名第一)。”

亲民,才是能获得大家关注的王道。

图源:秒针营销科学院

有人可能会问,但张艺谋团队和蒙牛的这支《开幕》品牌大片,看起来也高级感满满,难道和我们之间的距离很近吗?

的确,这支品牌大片里处处体现着中国文化出海的美学意韵,且非常具有国际视野。

可是,只要细细品来,就能感受到它是如此贴近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心灵——

我们从这条时间长河一般的乳白色幕布,仿佛看到了曾经,看到了来路。

那是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召开时,遭遇甲午战争溃败的清政府,无暇在意体育的无奈;

是上海英国人办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上,那句字字锥心的“东亚病夫”,以及后来演变成对中国人“体质虚弱”的嘲弄与讥讽;

是1908年伦敦奥运开幕式前夕的“奥运三问”,问出“中国,什么时候能够派运动员去参加奥运会”“我们的运动员什么时候能够得到一枚奥运金牌”“我们的国家什么时候能够举办奥运会”……

那乳白色幕布上的剪影,代表的是一代代中国运动健儿,自强不息、奋勇向前的决心与斗志。

就像“营养世界的每一份要强”的蒙牛,旨在“让世界看见中国人的要强”。华夏民族从未孱弱过,只是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彼时,我们无法向世界证明我们的要强。

如今,中国健儿已经在巴黎奥运夺下最多的金牌,书写下全新的历史篇章,试问谁还再敢嘲笑我们“不够强壮”“东亚病夫”?

图源:抖音

我们依靠自己,撕掉了“病夫”,补足了“营养”,展示着“要强”。

更何况,如今不仅有中国健儿代表中国每一个普通人要强出征,更有许许多多如蒙牛、阿里一样的中国企业,在世界舞台上展示自我,让世界看见中国人的要强。

这或许就是,蒙牛和张艺谋团队的《开幕》品牌大片,之所以能引起如此高关注与声量的真实原因。

因为我们从中,看到了世界,看到了赛场,更看到了自己。

要强,不只在赛场,在文化出海等倡议和理论中,更在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梦想和构成的大国民族精神之中。

当我们的健儿,拿回来了最多的金牌,我们却不再强调“金牌唯一论”,反而关心他们比赛过程中的表现、他们背后付出的每一份辛苦。

因为巴黎奥运可以结束,但没结束的,是继续要让这世界看到中国人的要强!

0 阅读:16

视觉志

简介:你陪着我的时候,我没羡慕过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