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机难入,百日维新前被一泡尿冲出中枢的张之洞

悠然修 2023-05-28 12:44:47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朝廷下旨令湖广总督张之洞入京觐见。依清朝惯例非要事朝廷不会宣召封疆大吏入京,所以张之洞清楚自己梦寐以求的“入值军机”到了最关键的时候。

张之洞很早就开始积极谋求进入朝廷中枢,翰林院编修蔡金台在给自己老乡李盛铎(驻日公使)的信中也详细介绍了此事。

南皮(张之洞)之图军机,亦由问刍(刘学询)怂恿,爵棠(王之春)导之。春间连仲三之来京,即是为此。南皮赙其兄千金,又许以美差,遂力致于略园(荣禄)。略园覆王云:“南皮公忠可敬,无如常熟(翁同龢)一手遮天,两邸(恭亲王奕䜣和庆亲王奕劻)皆病不治事,容当缓图。”夏间去翁召张,皆由于此 ……

虽然人人皆求上进,但是“跑官”这种事毕竟不怎么光鲜。张之洞也不方便亲自出马,为此他做了两手准备。

其一是,他安排三人帮他暗地运作。刘学询,“广东赌王”财力雄浑;王之春(湖北藩司),张之洞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下属;连仲三,军机章京连文冲的弟弟。

让亲信之人出面活动找到“关节要害”和最优“路径”,然后借助巨商的财力予以疏通。张之洞跑官的方法既常规也是他处事的一贯做派,毕竟他是晚清“三屠”之一的“钱屠”。

注:张之洞因能花钱、敢花钱被称为“钱屠”;袁世凯因镇压民乱手段残酷被称为“民屠”;岑春煊因好弹劾官员被冠以“官屠”之名。

王之春和连仲三的活动很成功,朝廷大佬荣禄对张之洞入值军机的事情给予了肯定。不过他也点明了张之洞进入军机的最大障碍 – 翁同龢。

翁同龢在身兼体仁阁大学士和军机大臣的同时,还有个重要身份光绪的老师。而此时恰逢光绪全力推行维新,力挺光绪的翁同龢,自然也更为皇帝所倚重了。

其实在戊戌变法前,“维新派”和“守旧派”之间的界限并不泾渭分明。面对甲午惨败,朝廷里的绝大多数人其实都希望皇朝能够变法图强。区别他们的是其主张的方法以及支持变法的目的。

希望变法一步到位让皇朝翻天覆地的成了“激进维新派”,主张循序渐进推行变革的成了“温和守旧派”或“温和维新派”。打着支持变法维新的旗号,试图获取权力的成了“伪维新派”。而以反对激进变法为由,实为保留甚至扩大权力的则成为了“死硬保守派”。

荣禄和奕䜣就属于“温和维新派”,他们都对光绪急于求成的激进变法理念持质疑态度。而且他们都认为翁同龢是误国奸贼、甲午惨败的罪魁祸首,属于“伪维新派”。

荣禄支持张之洞进入中枢,是希望张之洞能够部分抵消翁同龢对光绪的影响以及对朝堂的把控,不让朝廷在变法上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同时守旧派的代表人物吏部尚书徐桐,也支持张之洞入值军机,光绪召张之洞入京的圣旨就是在徐桐的建议下发出的。徐桐支持张之洞的原因也和荣禄大抵相同,他看重张之洞的“特殊身份”。

张之洞属于支持洋务的改革派并和变法派走得很近,另外张之洞又是“太后门生”和慈禧的关系非常铁,因此和守旧派也能说上话。徐桐认为张之洞可以居中调和,在缓解朝廷的分裂和对立的同时,增强守旧派的力量。

注:同治二年张之洞中进士,其成绩原本不在一甲,后被慈禧提升为“探花”。为报知遇之恩,此后张之洞至死一直保持着对慈禧的忠诚。

在两派都“讨好”,让张之洞一时成为朝廷的红人,步入军机似乎是水到渠成之事。但另一方面,不管他愿意还是不愿意,也步入了朝堂斗争的漩涡。

张之洞本人对此也有感应。虽然明白此次入京是自己进入中枢的绝佳机会,但在收到朝廷旨意后他并未马上动身,而是动用了自己的“另一手准备”。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锐,最初是张之洞的幕僚。后在张之洞的推荐下,杨锐前往京师任职并成为张之洞的“坐京”(类似现今各省驻京办主任),明着为张之洞打探朝廷消息。

张之洞连发两封电报要求杨锐探明朝廷这次传召的具体用意,“此次入觐,两宫(慈禧和光绪)意若何?政府有何议?”

4月28日朝廷再次发出电旨,催促张之洞尽快动身。张之洞不但以交接工作为由继续拖延,还直接试探朝廷用意“如有急办而可宣示者,可否先为谕知一二条”。显然张之洞希望谋定而动、马到功成。

但是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自认为准备充分的张之洞刚出发没几天,后院就起火了。

5月8日晚湖北沙市,一个湖南籍的小工因在招商局门旁随地小便,跟招商局的更夫发生冲突,进而被打伤。第二天群情激奋的湘人聚集跑到洋关码头集体小便并放火闹事,即“沙市事件”。

湘人倏即聚众,登时放火将税司洋务、关署、招商局及日本领事公寓住宅焚毁,并阻水龙不许往救 ……

这场掺杂地域矛盾的冲突,因为涉及到洋人资产的损失,很快就被上升成了“重大国事”。原本催促张之洞的朝廷,于5月15日电令其(此时已到上海)返回湖北,“俟此案办竣,地方安静,再行来京”。

张之洞还未意识到朝堂的变化,他并不想被“一泡尿”耽误了前程。

他认为代理总督谭继洵已经控制了事态,并且谭继洵后续也会向朝廷汇报相关情况,不需要他返回处理。不过出于谨慎,张之洞还是向正在帮他“跑官”的刘学询、杨锐等人发电报询问情况,并停留在上海等候进一步的消息。刘学询等人的回复,击碎了张之洞的幻想。

既奉旨,祈速回鄂,迟必有谣言。回鄂日期速电奏。事毕速请旨,令来京否?

作为官场的老手的张之洞自然明白这寥寥数语所蕴含的凶险,因此立即启程返回武昌。其后杨锐在给张之洞的信中说明了原因。

公入对之举,前沮于常熟(翁同龢),昨日之电,则出刚(刚毅)。何小人之必不能容君子耶?

也就说原本两边讨好的张之洞,受到了维新和保守两股势力的共同打压。

因为朝廷关于变法的矛盾,已经从如何变法演变成了针对权力的争夺。两派之中的强硬派各自占据了主导,并已发展到水火不容。此时他们不需要调解、妥协,惟愿你死我活。这也预示了满清这一轮变法图强必然失败的结局。

5月29日奕䜣病逝、6月11日朝廷发布变法诏书“戊戌变法”正式开始、6月15日翁同龢突然被解职并强制归乡、9月21日慈禧发动戊戌政变 …… 此后王文韶、裕禄入值军机,荣禄兼任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

朝堂虽然发生着巨大变化,但中枢已然没有了适合张之洞的位置。

但在这段时间里,张之洞也展示了自己不俗的政治敏感度和手段。除开之前提到的在京师留人以便随时掌握朝廷动态、规避风险外,张之洞还写了一本书《劝学篇》。

这本书分内外两篇,外篇以益智、游学、设学、学制、广译、阅报、农工商学、兵学、矿学、铁路、会通等“硬科普”为主。内篇则是强调同心、教忠、明纲、知类、宗经、正权等思想纲领。

简单来说张之洞提出,学习和革新的前提是坚持皇权和朝廷的领导不动摇。

这本书巧妙的组合了维新派和守旧派的部分述求,不仅在戊戌政变前后都是朝廷力推官员学习的书籍,还让张之洞与“维新派”划清了界限而免遭戊戌政变的波及。不然单凭他和杨锐、刘光地等维新干将的关系,就很难幸免。

此后张之洞又等了差不多十年的时间,才圆自己的中枢梦。光绪三十三年七月二十七日朝廷任命张之洞为军机大臣,但是张之洞和皇朝却没有了时间。

第二年光绪、慈禧相继病逝,三岁的溥仪登基,大清步入了自己生命的倒计时。张之洞本人也在宣统元年八月病逝,永远的失去了治国平天下、一展抱负的机会。

如果没有那泡尿,不知当年可以顺利入京的张之洞又能创造出什么样的历史。

6 阅读:3042
评论列表
  • 2023-05-29 13:42

    奴清就是无智无德的寄生体,它提倡重用那些道德和学识都劣等的奸戾小人,如孙之獬洪承畴吴三桂晋商等。举个简单的例子说说奴清的文明退步,从先秦开始到明朝,书籍是有标点符号的。奴清搞四库全书把古书的标点符号全去掉了。

  • 2023-05-29 19:38

    [笑着哭] 是牛大力叫那个人,去沙尿的

  • 2023-05-29 23:46

    维新派赢了也好不了多少

  • 2023-06-07 10:17

    翁同鉌是体仁阁大学士么?

    肿足骑士 回复:
    翁同龢没当过正牌大学士,最高只是协办大学士,他做梦都想转正。他爹倒是当过。
    悠然修 回复:
    是协办大学士,没详查资料,谢谢指正。

悠然修

简介:历史如烟,静心修学,获知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