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记者、国际华文媒体联盟记者、海内外杂志社记者宜昌报道)2025年4月18日,由中国侨联指导, 湖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办, 武汉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宜昌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襄阳市归国华侨联合会荆门市归国华侨联合会承办的“追梦中华·知音湖北”---2025海外华文媒体荆楚采访行活动在湖北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王慧萍的带领下走进兴发集团 参访,来自马来西亚、科特迪瓦、美国、加拿大、委内瑞拉、俄罗斯、埃及、中国澳门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19位华文媒体,以及光明日报、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等境内媒体参加了参访活动。宜昌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邓希康等领导陪同参访。
兴发集 团宜昌新材 料产业园始 建于2004 年, 是兴发集团 为了保护库 区生态,从兴 山县走出来, 在猇亭区建设的“飞地经济”园区,是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 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已形成有机硅、微电子新材料和 草甘膦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其中电子级磷酸、硫酸打破国外技 术封锁,为芯片国产化提供配套)。园区现有成员企业14 家,占地面积5500 亩,员工4500 人。
园区牢记嘱托,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将长江大保护摆在首位,加快推进绿色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已累计关停、搬迁和拆除装置32套,资产损失价值13.58 亿元,削减排放30%,并对沿江搬迁腾退的900 米岸线按照城市公园标准进行绿化美化。2021年,园区挂牌成立了中部地区首个、全国第二个电子化学品专区,牵头组建高能级重大创新平台湖北三峡实验室,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09.64 亿元、 利税35.51 亿元、上缴税费4.43 亿元、出口创汇4.29 亿美元,成为公司业绩的最主要支撑。

兴发集团的特点首先是业务范围广泛:兴发集团是一家综合性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业务涵盖化工、水电、矿山、旅游、贸易、金融和物流七大领域。其核心业务包括磷化工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拥有完整的磷化工产业链和循环经济产业链。
市场地位:兴发集团在磷化工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拥有全国最全的精细磷产品门类和品种。其产品广泛应用于肉制品、水产品、米面制品、乳制品等多个食品加工领域,并且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储能市场也有显著表现。
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兴发集团注重科技创新,建立了多个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2024年研发投入达到11.88亿元。公司在多个领域实现了技术突破,如黑磷晶体单次百公斤级制备、电子级双氧水达到国际最高等级、有机硅皮革中试线产出合格产品等。
市场表现和财务状况:兴发集团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83.96亿元,同比增长0.41%;归母净利润为16.01亿元,同比增长14.33%。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元(含税)。
资质认证和行业地位:兴发集团获得了多项权威认证,包括英国BRC认证、清真HALAL认证、犹太KOSHER认证以及欧盟Reach认证,展现了其在品质、安全及合规方面的卓越实力1。此外,公司在磷矿石、草甘膦、有机硅等领域有显著的市场份额和产能。

兴发集团作为中国精细磷化工行业的领军企业,在社会贡献方面主要体现在一是公益捐赠与社会责任。捐赠金额与持续性:兴发集团长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2022年以9574.82万元捐赠金额位居湖北上市公司榜首,其中8500余万元用于乡村振兴,如指导宜昌市兴山县树空坪村的农业发展和解决季节性缺水问题。连续捐赠:2020-2022年连续三年对外捐赠,累计金额超亿元,主要流向乡村振兴、教育、医疗和应急救灾领域。
二是.产业帮扶与乡村振兴。特色产业模式:通过“农户+合作社”模式推动当地种植、养殖业发展,并投入资金改善基础设施(如捐赠38.7万元解决缺水问题)。跨区域合作:与万华化学等企业合作,推动高端精细化学品发展,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三是 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 环保治理:积极响应长江生态保护政策,推进排污整治和岸线腾退,获国务院总理李强视察肯定。 技术转型:从传统磷化工向电子级、医药级产品升级,布局新能源材料(如磷酸铁锂),推动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四是 经济与社会影响力。 行业地位:连续十年入围中国企业500强(2024年第399位),带动就业超1.3万人,产品覆盖全球116个国家。 人才培养:集团高管李少平获“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体现对技术创新的重视。
总之,兴发集团通过巨额公益投入、产业协同创新和绿色转型,显著推动了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尤其在乡村振兴和环保领域表现突出。(记者/续炳义,媒体人、江苏大学特聘教授、湖北省侨联海外顾问、海南省侨联特聘专家、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主席、国际文化产业智库主席、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海内外杂志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