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设计师的收纳思路,高效极致才是重点

傲柏说家居 2024-03-28 03:59:42

如何充分利用空间的收纳功能?这不仅是每个设计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也是业主们关注的重点。

想要做好收纳,并不是把东西藏起来,也不是绝对地断舍离。这两种极端并不是收纳本身的概念和意义。什么样的收纳思路才是合理的?设计师的收纳思路是什么样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树立正确的收纳设计思维

收纳的设计其实就是深入洞察居住者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所以无论是哪一个空间的收纳,始终都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物为准的核心思维。

以人为本,就是考虑人的习惯、尺度、需求和动线。最重要的就是收纳和拿取的便捷性。

以物为准,就是根据要收纳的物体,尺度数量等等指标。权衡收纳空间大小以及多少的设置。

衡量与取舍

很多人在做收纳规划的时候都是想着柜子越多越好,满足更多的收纳需求。或者是柜子越深越好,能塞入更多的东西。

这是错误的思维逻辑。柜子越多,越会给人一种压抑窒息的空间体感。柜子做少,收纳需求满足不了。柜子做深,拿取物件就越不方便。

所以,要做到衡量与取舍。根据实际的收纳需求,以及对物品的使用需求还有家庭成员的人数等等依据来决定空间整体收纳区域和容量的规划安排,满足居住者最基本的收纳需求。

收纳与动线结合思考

每个空间的功能不同,对应的收纳方式也不同。收纳不应该只按照空间来设置规划,还应该从自身居住生活的实际状态和习惯去考虑。

可以沿着各个空间的动线展开思考,想一想在不同的空间场景中可能会进行的操作,以及哪一个环节有收纳的需求。还要根据使用习惯以及物件使用频次综合思考。

以人为本

每个人对收纳功能的需求不同,要让收纳功能贴合自己的使用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关键核心,就是收纳尺度一定要符合自己的人体尺度,保证在做收纳动作的时候感受是舒适的。

2.收纳布局类型

每个空间的户型格局和面积尺度都不同,但是大体上收纳可以按照局部和整体的逻辑来进行设计。

所谓的整体,就是上帝思维,在整个户型平面格局中对于收纳功能区域的布置和规划。

所谓局部,就是在收纳功能区域内部的格局设置再深入进行规划细分。

无论是哪一种,最佳体验感的前提是一定要满足人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直接拿取物体,就像从口袋里拿东西一样自然。

常见的收纳布局类型

普通的小户型以及住宅空间,在对收纳功能划分的时候,对收纳区域面积大小安排在整个空间面积的7%-15%即可。

如果是别墅或者大平层等大户型的收纳区域,至少要占用到整个空间18%-25%才可以。

碎片式收纳布局

碎片式收纳区域,用来收纳高频率使用物品。这类收纳布局是为了保证高频率物品用完了以后,能随手就把它收起来,下次再用时可以随用随收,防止出现乱七八糟的现象。

暂时性收纳布局

只是物品暂时存放的场所。这种形式不用设置太大的空间,关键核心的在于是否方便和快捷的使用体验。比如在玄关设置玄关柜,回到家放置钥匙或者其他物品方便又快捷。

集中式收纳布局

这是专门集中储存收纳的区域。一般主要用来存放两大类物件:一类是集中存放囤积备用的东西。另一类就是专门收纳不常用的东西。比如过季的衣物被褥等等。

这种收纳布局能够节省出更多的空间满足其他的功能,也能充分提高收纳空间的利用率。

3.收纳设计的尺度要求

收纳设计的尺度设置最重要的就是要考虑在收纳过程中可能会做的动作以及活动的舒适度。

常规的收纳设计尺度会将立面高度划分成三个部分:

高度650-1850mm的活动范围

这个区域在人的视野中属于平视或者略微仰视,略微俯视就可以很轻易看到的区域。因此这个区域收纳或者是拿取东西是最方便的,也是收纳次数很高的区域。用来存放常用的或者习惯使用的东西最为合适。拿取和收纳也很方便,符合用完即收的收纳要求。

高度1850mm以上的活动范围

高度超过1850mm以上,基本上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视线范围。需要借助板凳梯子等工具才能正常收纳拿取物品。这个区域一般用来存放不常用的东西,或者是储备囤货的生活必需品。

高度小于650mm的活动范围

这就是人正常站立状态下手指指尖的离地高度。这个区域收纳拿取物品只能蹲下来操作,一般存储质量很重,或者不常用的东西。

0 阅读:17

傲柏说家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