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的时候,忙个不停,谁家有喜事,都没有时间去参与,多半是请人代为随礼。
尤其是农村、外县市的亲友,走动需要花时间,你压根就没有去的空闲。
退休了,一点都不忙了,把曾经生疏的关系,找回来。
不管是自己开车,还是租车、坐公交,去亲戚朋友家走一圈,一起聊一聊过去的事,吃顿饭,甚至住一晚。也算是弥补曾经的遗憾吧。
在你的想象中,亲友会到路口迎接,也会准备一些美味的饭菜。好客的人,会劝你喝酒,让你多住几天。
当然,你也会带着礼物,坚持礼尚往来的社交规则。
多去几家,你就会发现,亲戚朋友都很现实,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热情。
01
曾经求你帮忙,但是你没有帮到的人,不想搭理你。
你在职场的时候,不一定有高官厚禄,但是大家认为:“你是有工作的人,见多识广,总能在某些方面,帮一帮。”
尤其是在体制内的“你”,被亲戚朋友认定为“万事通”。
在长期的人情社会下,大家办事的第一步,就会想到“找熟人”。而你就是大家眼里,最熟的人。
但是你呢?位置不高,关系网也不很大,已只能托付同事,看如何把事情处理好,如何按照程序办事。无法让亲戚朋友们都很满意。
比方说,某个表兄弟,在本地和邻居争夺一块菜地。这事情闹到村里,处理不好。表兄弟找到你,希望借助你的“官威”,压制对方。这不是明摆着,为难你?
一旦你帮不到的时候,亲友们就觉得:“这个人,太不靠谱了,太不愿意帮忙了。”
你退休了,去这些亲友家,难免是要坐冷板凳的。他们就等着你退休,看你无职无权的样子。
你去走动,这是把热情贴到冷眼上啊。
02
曾经被你帮助过的人,感念是一时的,不能感念一辈子。
在职场混了几十年,总有一些亲戚朋友,是被你帮助过的。
你退休了,再去亲友家,多半是受欢迎的。毕竟,你的到来,恰好给对方一次感恩的机会。
按照传统,感恩的方式,就是请客吃饭、送礼。
但也有一些例外的情况,如古人说的:“碗米恩,担米仇。”
你帮助对方好几次,都成功了,有一次没有成功,那么对方就怨你,抹掉你之前的恩情。
还有一种情况,你只是帮人小忙,对方也及时请你吃饭,送礼了。你还去对方家,这显得有些多余。对方觉得你这个人,太贪婪了。
你以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事实证明,不恩将仇报,就够好了;报恩一时半会,就已经足够了,指望太多,你就会失望。
03
长期不联系的亲戚朋友,见面后略显尴尬。
“多年不见,甚是想念”,这是很多人认定的感情。
提前打个电话,让对方知道你什么时候要去拜访,也了解对方的近况。
快到对方家的时候,你显得很期待。也会看到对方安排人到路口迎接。
但是你到了对方家,情况就不太一样了。
感情,也会是“三分钟热度”。大家寒暄几句之后,就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了。
感情很深的,也许是“客留三天发臭”的样子,头两天是客客气气的,后来就觉得你这个人太多余了。
尤其是农忙的时候,人家根本就没有时间待客。你也跟着下地干活,也是一把年纪了,不一定吃得消;你非得下地,主家觉得过意不去。
一些还要上班的人,看到你来了,简单说几句,就去上班了。你在他家,怪难为情的。
正如《西游记》中说的:“三年不上门,单亲也不亲。”
走散的人,找回来,也是索然无味的。你不去找吧,还有一点点思念,有过去的一些美好片段。相见不如怀念,还真是如此。
04
年幼的晚辈,你都不认得,谈不上情分。
鲁迅在《故乡》里写了这样的场景。
闰土带着儿子水生,一起来拜访鲁迅。水生看到鲁迅,很是胆小——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你作为一把年纪的人,和年纪相仿的亲戚朋友,是很熟悉,但是亲戚朋友的子孙,和你就是生分的。
人与人之间,隔着一重关系,那就是靠待人的礼节来维系了。遇到教养好的年轻人、孩子,还客客气气的,若是教养不好的孩子,指不定给你添麻烦,甚至一点客套都没有。
你还可能把“辈分”搞错,把自己的形象拉低。
还有一种很特别的情况:你的亲戚朋友,在家是长辈,但也是投靠儿女过日子。这样的长辈,在家是没有话语权、待客权的。
你去这样的亲友家,就要看亲友的儿女的脸色,亲友要准备几个好一点的菜,都显得难为情,也许会被儿女埋怨好几天。
05
作为退休老人,应该换位思考,综合考虑,别一厢情愿地去谁家做客。
这年头,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情交往,大不一样了。
建议做到三点,让自己的社交温馨一些。
其一,缩小社交圈,弄丢的关系,就不要去找回来了。很多人都是利益关系,你退休了,谈不上利益,自然就谈不上关系。
其二,和亲友互动,最好是找一个小餐馆,吃顿饭。不干涉到彼此的其他家人。
其三,去任何地方,带上小礼物,也不要打算久留,尽量不打扰别人。
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想象,强加给现实生活。
退休了,多关心自己的小家庭,就足够了。
作者:布衣粗食。
关照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