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35岁“毕业”,工作不好找只能去干铁人三项的老几位,先收收声。
现在终于有新材料让你们欲哭无泪了!
年龄到了50岁以上,想合租都得先来一轮“业主严选”了!
这事儿我怎么听着比隔壁网友说《黑神话悟空》BGM抄袭泡菜国男团还没把门儿的呢?!
可是,光天化日之下,它还就偏偏在山东济南发生了!
最近,多家大报记者调查济南租房市场时发现:
不少租房中介明确表示,不为50岁以上的寻租者提供合租服务。
部分中介则要对大龄租客进行单独审批流程和管理,或是与房主及其它租客协商。
有记者觉得这事儿不合理,专门线上咨询一租房小程序的工作人员。
人家工作人员的回复,直接把无辜值拉爆表了——
“啊…那什么,合租得50岁以内,年龄上没法通融,这是公司这么规定的。”
你这话听着多少有点儿杠中带倔…
尽管年龄上无法通融,但也有中介表示方法上可以通融——
50岁以上客户寻求合租,公司层面虽不为其提供服务,但可以向租客提供业主联系方式,让他们单独联系。
只要业主点头就行,不受所谓年龄限制,而且价格还比直接从中介租便宜个100-200块/月,中介费按一个月租金的50%计算。
但这样的话,许多租赁配套的管家服务,租客就没法享受了。
活了小半辈子了,居然还能见到中介当甩手掌柜,开眼了不?
小编查了查资料才发现,租房卡年龄这个事儿虽然是从济南发酵的,但却不是济南原创的。
不少中部地区甚至东南沿海地区的核心头部城市,都隐隐约约地出现过类似的戏码。
甚至有的地方干得更绝,把合租的年龄上限卡在40岁…
这咋合租还租出年龄歧视了?这么倒反天罡的事儿到底是咋来的?
打听了一下,中介和房东的考量主要是以下这么三个:
其一,是大龄租客与核心租客存在年龄冲突。
合租房源的主体租户是青年群体,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刚刚毕业没几年的小年轻。
愿意跟中老年人合租的小年轻真就没几个。
中介们自己也反映说,带看时经常遇到的一种情况就是:
小年轻一看合租对象是自己爹妈那一辈儿的,给一个尴尬而又不失礼貌的微笑,直接没下文了。
这样一来,有大龄租客在的合租房,很容易形成其它房间空租的局面,从而影响了满租率。
其二,是大龄租客家庭结构与生活习惯,与核心租客存在冲突。
不少核心城市的大龄租客是拖家带口来的,合租房里住着一家三口、一家四口甚至更多的不胜枚举。
相当于同样的面积里,人均居住空间和厨卫的人均占有率被进一步压缩,导致舒适性下滑。
再一个,大龄租客的作息时间大概率跟刚毕业的小年轻不一样。
一想到由此而引发的冲突,二十郎当岁的小爷个顶个想的是及时止损,压根儿不给“找后账”的机会。
中介也好,房东也好,当然会优先照顾小爷们的情绪,跟着下场儿打辅助。
其三,大龄租客的健康问题确实让房东和其它租客感到不放心。
大家想的都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出于对生命的敬畏,咱就不展开了,懂的都懂。
可能跟许多人的直觉有所不同,合租卡年龄这个事儿,并没有哪条法律明文说不行。
也就是说房东或中介这么干,并不违法!
咱奔理儿琢磨这个事儿也差不多——
租房前总得签合同吧?
房东定眼儿一瞅:租客岁数大了,你的钱,我的房,人家房东了不起不往外租了。
要强制让人家往外租,那不成强买强卖了吗?这玩意儿从实操角度上说根本不现实。
咨询过律师也是这么说:“目前法律上还是灰色地带,只能通过舆论疏导去调解矛盾。”
舆论疏导、调解矛盾…这玩意儿到底有多大的约束力?大伙儿都是成年人。
都4202年了,租房这么一个100%的市场主导的细分领域,居然还存在年龄上的一刀切,非常值得商榷。
毕竟,大龄租赁群体是真刚需,且市场容量巨大,将其排除在租赁市场之外,不符合各方利益。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全国50岁以上的人口约4.87亿,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还带拐弯儿。
我国的首次置业年龄也在推迟,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当中,10%是靠租赁解决住房问题的。
可能有小伙伴说了——“不让合租,可以整租啊!”
这嗑儿唠得太硬了,一看就没挨过社会的打,跟这儿玩“何不食肉糜”那一套是吧?
以北京为例,就最普通的一居室整租也得3500元/月,而不少年龄超过50岁的打工人月工资能达到6900元/㎡的中位数就已经很不错了。
其它一线城市或强二线城市大致也是这么个比例。
出门在外的大龄打工人本就不易,还指望大伙儿月工资的1/2拿去租房,想P吃呢?
实话实说,相当于一个韩国的租赁人口被一刀切排除在合租市场之外,确实很不合适。
一旦“50岁以上无法合租”成为某种共识,一定会产生寒蝉效应——
使得大量大龄劳动者不敢寻租,既严重影响他们背后的家庭收入,也会影响房东的租赁收益预期。
另一方面,大龄合租群体对城市公共服务的支撑功不可没。
据统计,在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南京、广州、成都、天津、武汉、苏州10座重点城市中,整租平均租住面积约60㎡/户,而合租平均租住面积集中在10-13㎡/户。
而其中合租群体的平均收入普遍低于所在城市的收入中位数;
相当一部分大龄合租群体从事的是保安、保洁、家政、快递、外卖、服务生、搬运工、库管员、垃圾回收、客房清扫、餐厅帮厨等等你想得到的、想不到的重体力劳动。
平时你大概率不会觉察到他们,但真要没了这些职业生活会有各种不便。
如果坚持将大龄合租人士“一刀切”,就相当于变相赶他们回老家去。
真要那样的话,必然会给主要城市留下大量的类似岗位空缺。
可能有小伙伴想说:“那不刚好可以缓解1100多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吗?”
有这个想法,典型的没断奶——
你去打听打听00后小年轻,铁人三项和全职儿女二选一,他们怎么选?
要让年轻人接受类似岗位,办法只有一个:加钱!
这样一来,城市生活的成本必然会直线拉升,间接损害了谁的利益,不言自明。
“50岁以上不让合租”,绝对是地产圈的异类,基本可以跟牛鬼蛇神啥的划等号。
尽管并非主流思维,但这件事背后确实大有玄机,甚至不经意间暴露了房地产接下来的走向。
从市场竞争的规则来讲按年龄、性别、职业等等因素挑选客户,本质上是触发了卖方市场的筛选机制。
卖方市场有资格、有底气对需求方做筛选,恰恰印证了卖方实际掌握着相当一部分主动权。
即使市场价格本身出现了一定的波动,但核心城市甚至区域核心城市的租赁市场中长期信心仍在。
只要去看看真实的普通住宅二手房市场就会恍然大悟:哪怕是此时此刻的核心城市租赁市场也要好得太多。
大家看到的租赁价格下行压力,而租赁活动的价格端归根结底还是由两部分决定的:
一个是就业基本面,另一个是中长期债务基本面。
待就业基本面得到系统性修复、居民中长期债务压力得到一定出清,核心城市的房屋租赁价格回血的时间节点大概率会优先于房价。
而这机会完全符合人们对中长线就业市场的整体预期——
三四五六七八线的青壮年甚至中老年劳动力,只会加速向少数核心城市及区域性核心城市汇集,大小城市间的雁型阵列几乎不可逆。
未来少数大城市的租赁需求一定会更加旺盛,甚至紧俏。
在撰写这篇稿件的几天里,笔者曾探访过几位租客:
其中有20多岁的外卖员、30出头刚从老家来杭找工作的小伙儿、40多岁的库管员、50来岁的烧饭阿姨以及下岗再就业的网约车司机。
大家的共同特点,我总结了三个:
在杭州每月拿着6000-8000元的薪水;
与天南地北的室友合租,且租金普遍在1000-1500上下;
在老家的收入水平大致只有杭州同工种的1/3甚至1/4;
截至2023年6月底,杭州市的工资中位数大约为5385元/月,同一时期,全市的租赁人口大约410万。
至于上述几位租客的情况到底有没有代表性,公道自在人心。
可能有小伙伴看到这儿,还想问:“难不成大家以后都要往大城市走?”
别说,还真有可能!
大家回忆一下,最近几个月全国大小城市水电煤气、蔬菜水果、肉蛋奶以及其它一些公共服务为啥涨价?
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土地财政换挡之后,地方一般性公共财政收入迎来了些挑战。
但这些基础民生物资涨价,客观上还有可能造成另外一重结果——
在收入不见明显上涨的情况下,抬高三四五线城市的生活成本,从而使得相当一部分小城市居民的“岁月静好”加速瓦解。
举个例子:要在铁岭覆盖一家三口的基本生活开销,每月可能需要4000元,夫妻两人在当地有套小房子的情况下,每人月入2500元,基本温饱不成问题;
但随着水电煤气、蔬菜水果、肉蛋奶等基础民生物资持续涨价,铁岭一家人的月开销4000打不住了,得需要5500了,即便夫妻两人月入各涨500元,也依旧会感到更大的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挪窝到更大的城市,寻求更高的收入”大概率会成为更多人的选项。
毕竟,经济发达城市的老百姓,对于一家四口开销从4000涨到5500的体感很可能远不如铁岭人那么明显。
如果这样的大势所趋全面铺开,你猜大城市的房地产需求乃至租赁需求会怎么走?
另一方面,许多核心城市最近2-3年来资产价格经历了一波深度调整,相当一部分资产的租金收益率已实际超过银行定存收益。
当然,如果你还想追求更加可观的租赁收益,不妨将视角放得更广阔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