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议不被人待见的原因:身为海青,他却总在同行面前肆意充大辈

露滴荷尖映晨辉 2025-01-03 14:46:31

相声圈儿里那些事儿,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谁又能说得清呢?就说杨议这位爷,折腾了这么些年,不就想在相声界混出个名堂?可这路子,是不是走得有点儿偏了?非得拜个师父,才能说好相声?这年头,还有多少人真正在乎所谓的“辈分”和“规矩”?他啊,就像那急着长大的孩子,总想偷穿大人的衣服,也不看看自己能不能撑得起来。

杨议心里头一直憋着一股劲儿,总觉得自己这“海青”的身份低人一等,跟谁说话都矮三分。所谓“海青”,不就是没拜过师的相声演员嘛,搁过去可能还算回事儿,现在都啥年代了,还拿这个说事儿,未免有点儿老脑筋了。杨议却把这事儿看得比天还大,成天琢磨着怎么摘掉这顶“帽子”,好像拜了师,就能一步登天,成为相声大师似的。他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受尽了委屈,却从不想想,自己说的那些相声,到底有几个人爱听?

说到底,还是实力不够,心里没底儿。于是乎,杨议就开始了他的“表演”:在哪儿都想当个“角儿”,走到哪儿都想摆摆老资格。开会的时候,他得说几句,直播的时候,他得多说几句,就连在河边散步,他都能给人来一段“现场教学”。那架势,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哪位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呢。说的话呢,空洞无物,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听得人昏昏欲睡,尴尬癌都要犯了。有那爱看热闹的,还给他鼓掌叫好,真不知道是捧场还是在看笑话。

杨议人缘怎么样呢?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身边的人,有几个是真心服他的?前妻孟真说他“惹了事没担当”,这话虽然不中听,却也一针见血。平时充大个儿,装的像个爷,真遇到事儿了,跑的比谁都快,这种人谁愿意和他打交道?相声圈里混,靠的是真本事,不是耍嘴皮子。你活儿不行,人品再差,就算拜了再厉害的师父,也一样没人买账。说白了,就是自作自受,怨不得别人。

杨议拜师这事儿,也是闹得沸沸扬扬。他心里打的什么小算盘,谁还看不出来?说好听点儿是想学艺,说难听点儿就是想找个靠山。拜了师,就有了师承,以后说话办事儿就有了底气,就可以打着师父、师爷的名号在相声圈里横着走了。这种功利的想法,本身就和相声的传承精神背道而驰。相声是门艺术,不是混江湖的工具,更不是用来谋取私利的手段。

侯耀华愿意收杨议为徒,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这些年,侯耀华自己的口碑如何,大伙都心知肚明。他收徒的标准是什么?大家也略知一二。杨议送礼也好,拍马屁也罢,最终不过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两人凑到一块儿,与其说是“师徒”,不如说是“合作伙伴”。各取所需,利益交换,和艺术有关系吗?恐怕没有几毛钱关系。

现在相声界确实热闹,德云社的相声走出国门,让老外也乐呵乐呵,这是好事儿,说明相声有生命力。当然,也有一些人本本分分传承技艺,这也是好事,相声的根不能丢。但像杨议这样,成天想着走捷径、搏出位的也大有人在。他们把相声当成了名利场,把拜师当成了敲门砖,这种风气,长此以往,对相声的发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其实,相声这门艺术很简单,也很纯粹。它不需要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也不需要那些虚头巴脑的“规矩”。说学逗唱,你得样样精通;说好相声,你得用心去琢磨,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创作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你糊弄观众,观众也不会买你的账。别看有些人现在风光无限,但时间会证明一切,谁是真金,谁是镀金,早晚有一天会水落石出。

相声的未来,还得靠那些真正热爱这门艺术的人,靠那些愿意静下心来搞创作的人,靠那些愿意为观众奉献欢笑的人。而不是靠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的人。希望相声界少一些杨议这样的“闹剧”,多一些脚踏实地的艺人。希望相声这门传统艺术能够传承下去,继续给老百姓带来欢乐。

免责声明:本文所使用的图片均取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信息来源:本文内容基于对相声界相关信息的分析和整合。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