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宣布灭绝的“美人鱼”,时隔16年再露面!却只剩一具无头尸体?

逐梦天涯人 2024-12-09 19:02:14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美人鱼,这种好像只存在于幻想中的生物,其实现实中是有原型的,那就是儒艮。

这种海洋生物不仅外形像,其坎坷的命运,也跟神话中记载的美人鱼一样坎坷。

儒艮在中国海域已经销声匿迹16年了,近几天好不容易在隔壁泰国海域露了个面,下场却无比凄惨——只剩一具尸体,头都没了,身上全是刀痕。

消失的它

古老的航海传说里,水手们常常谈起在月光下看见的"美人鱼",那优美的身影和动人的姿态,让无数人为之着迷。

其实,这些传说的原型很可能就是儒艮。它们体态庞大却动作轻盈,游动时的姿态格外优雅。

儒艮的样貌也颇具特色。它们有着圆润的身躯,体长能达到3米多,体重可达500公斤。

它们的皮肤呈现出淡淡的奶油色,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远远望去就像人类的肤色。头部和背部还长着稀疏的长毛,在水中飘动时,真的很像披散的长发。

这种温和的海洋生物有个特别有趣的习惯,它们喜欢在海草丛生的浅水区活动,经常把各种水生植物缠在头上。远远望去,那些飘逸的水草就像是它们的"天然发饰"。

就是这样的视觉错误,让古人幻想出“美人鱼”这个物种,并加以无暇遐想。

在古代东南亚地区,儒艮更是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当地渔民相信,邂逅儒艮预示着丰收和好运。马来半岛的土著,甚至将儒艮奉为海洋的守护神,世代传颂着关于它们的民间故事。

那么儒艮怎么繁育后代的呢?要说它们的育儿专业户属性,可谓是妈妈界的标杆了,在母性上简直就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

儒艮妈妈的育儿日常中,会用胸鳍小心翼翼地环抱着自己的宝宝,就像人类妈妈抱婴儿的姿势。

儒艮的哺乳方式也特别有意思。当小宝宝饿了想吃奶的时候,妈妈会侧躺在水面上,让幼崽吃奶水。

在科学家们的观察记录中,儒艮妈妈和宝宝之间的互动特别丰富。它们不仅会用发声的方式交流,还会通过身体接触来表达爱意。

跟一般的哺乳动物不同的是,儒艮的母子关系特别持久,幼崽在出生后会和妈妈一起生活一年多的时间,这段深厚的感情纽带往往会持续很久。

即便在幼崽长大后,它们也常常会和妈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种深厚的亲情,在海洋生物中也算得上是相当罕见了。

在野外观察中,就有科学家们发现,当一个儒艮妈妈在照顾幼崽时,其他成年儒艮也会在旁边保护和帮助。这种团结互助的育儿模式,让人不禁想到了“一个村子养大一个娃”的场景。

可惜的是,这种神奇的生物,如今在中国的海域已经难觅踪影。最后一次有确切记录的目击是在2008年,地点在海南省东方市的海域。

科研人员走访了沿海66个渔村,询问了将近800名渔民,结果发现只有极少数人见过儒艮,而且大多数都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儒艮的消失,让人不禁想起童话里那个为爱牺牲的美人鱼。只是现实中的故事远比童话更令人心痛,因为这一次,不是美人鱼主动选择离开,而是人类的种种行为,让它们不得不永远告别曾经的家园。

海洋精灵的悲歌

而儒艮再次走进公众的视野,已经是一具无头的尸体了,而这甚至已经是泰国当月发现的第三具儒艮尸体了。

这具体长2.2米、重约250公斤的儒艮尸体,被当地渔民在巴克洛海滩附近发现。其胃部,颈部的明显刀伤表明了它生前曾遭猎杀,解剖后,还在胃中发现了塑料袋。

说起来真是讽刺,这些温顺的生灵之所以遭此厄运,竟是因为当地一些荒诞的迷信。在当地,有人相信儒艮的尖牙和眼泪能驱邪避凶、带来好运。这种毫无科学依据的说法,却成了一些人痛下杀手的借口。

可实际上,儒艮的全身上下早都被人类赋予了"价值"。它们的肉可以食用,身上的脂肪能榨取油脂,骨头可以用来雕刻,就连皮革也能派上用场。一头成年儒艮能提供24到56公升的油,这让它们成为了一些人眼中的"移动宝库"。

翻开历史的扉页,这种残酷的猎杀由来已久,人类捕杀儒艮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

17世纪到19世纪间,马达加斯加海域的儒艮遭遇了灭顶之灾。当地渔民为了获取它们的价值,展开了疯狂的捕杀。

儒艮本身的性情就太过温顺,加上行动迟缓,简直就是活靶子。它们常常在浅水区觅食,这可给捕猎者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短短两百年间,马达加斯加的儒艮就几乎绝迹,这片曾经的儒艮乐园变成了一片死寂的海域。

到了现代,儒艮的处境非但没有好转,反而雪上加霜。工业化带来的海洋污染,过度的沿海开发,渔网的误伤,螺旋桨的撞击,这些"现代化"的威胁正在加速它们的灭绝进程。科学家们统计,仅在过去50年间,全球儒艮的数量就锐减了80%以上。

如今的儒艮,面临的威胁可不止来自直接的猎杀。渔民的渔网、防鲨网,甚至是用来保护游泳者的设施,都可能成为它们的夺命陷阱。而海洋污染和气候变化正在摧毁它们赖以生存的海草床。

泰国董里府,原本是儒艮的天堂,茂密的海草为它们提供充足的食物。可是全球变暖导致海水温度上升,海草大面积枯萎。这就逼得儒艮不得不离开熟悉的家园,到更远的海域寻找食物。

2010年,昆士兰的一场特大洪水把大量淡水冲进海里,导致海水盐度骤降,海草大量死亡。结果可想而知,许多儒艮和海龟因为找不到食物而饿死。

眼下的情况着实令人担忧。在泰国,也就剩下约200只儒艮了。

2017年,我国科学家们不得不宣布,在中国水域,儒艮已经功能性灭绝了。这个消息敲醒了很多人的环保意识,但为时已晚,曾经在我国南海水域优游自在的儒艮,如今只能在历史记载中寻觅踪影了。

在澳大利亚的大堡礁,曾经密集分布的儒艮群体也在急剧减少。气候变化导致的海草床退化,直接威胁到了它们的食物来源。就连这个被称为“儒艮最后堡垒”的地方,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也岌岌可危。

这场对精灵的掠夺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或许,答案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重建海洋精灵家园

1992年,广西合浦就成立了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按理说本该为儒艮带来新的希望。可谁能想到,这片专门为儒艮打造的家园,最终还是没能挽救它们的命运。

工作人员们天天琢磨着怎么种好海草,这事儿听着简单,但在一平方米的海域里种上一小块20厘米见方的草,等上整整三个月,也就能覆盖三四成的面积。这速度跟儒艮的胃口比起来,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一头成年儒艮,一天能吃掉相当于一个足球场那么大面积的海草。这么算下来,保护区里那点海草,还真不够它们塞牙缝的。

保护区的工作人员真是下了一番苦功夫,他们建了海草种质资源库,还弄了陆基繁育塘,专门种植儒艮最爱吃的卵叶喜盐草。张宏科站长说:“我们的计划是先把海草种起来,再根据相关政策引进儒艮,做观察研究。”

可惜的是,这条重建之路并不好走。2003年,广西合浦儒艮保护区还有585公顷的海草,到2010年就只剩254公顷了。而到了2011年,海草面积直接急剧下降到13公顷,2014年更是只剩下可怜的0.5公顷。

造成这种情况的罪魁祸首是非法养螺,那些养殖户在浅海插木桩,把海域圈起来养螺,还要投药杀死其他生物。

这样一来,整片海域就只剩下螺了,海草根本长不出来。保护区每年都要组织执法,每次都得出动三四百人,花好几天时间才能清理掉这些非法设施。

不过,保护区的努力也没白费。这些年来,保护区的生态系统功能在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也越来越丰富。中华白海豚的数量从原来的100多头增加到了150多头,印太江豚也有200多头在这里安家。

为什么不引进儒艮?

那儒艮那么难养,引进行不行吗?放眼全球,还真没哪个国家成功干过这事儿。就连人工养殖这条路也是困难重重,到现在全世界也就只有3个成功案例,悉尼水族馆就养着一只。

要说从哪儿引进,眼下也就澳大利亚和阿拉伯海湾的儒艮数量还算过得去。可养儒艮可不比养鱼养虾那么容易。这家伙可是能活到70多岁的长寿动物,繁殖周期特别长,母儒艮怀孕和带娃的时间加起来得三年。

不过也别太悲观。有专家说了,只要环境合适,海草长得好,外来的儒艮也是能适应新环境的。动物嘛,都有这个本事,就算以前没在这儿住过,给它们一个舒服的新家,它们也能安顿下来。

比起92年那个项目,这几年中国海洋大学在山东荣成,已经修复了将近400公顷的海草床,这总算是迈出了又一步。

结语

说起来也怪好笑的,我们现在忙着种海草,盼着儒艮回家,可在上世纪50年代,当地渔民还把儒艮当成"海猪"来捕捉呢,那会儿一斤儒艮肉才卖一毛多钱。这变化,不就是我们对待自然态度的一个缩影吗?

信息来源:

“美人鱼”一斤一毛钱,杀光他们的却不止是捕捞 国家地理中文网 2024-03-13

1 阅读:309
逐梦天涯人

逐梦天涯人

烟雨任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