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嘹亮号角。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东城融媒开设“十个怎么办”专栏,记者深入基层一线,围绕十个方面,聚焦全会精神在东城区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通过微观视角生动讲述改革给群众带来的获得感,展现东城区干部群众奋发有为、积极投身改革的精神面貌。今日推出《@东城居民,“近”享优质医疗,家门口的“医联体”了解一下→》,看东城区如何驱动区域医疗水平迈向新高度,守护居民健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近年来,东城区扎实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以北京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为主体,重点建设南、北两个综合医联体,构建驻区三级医院—区属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三级诊疗体系,将医疗资源和各级协作畅通起来,织密基层健康服务网。目前,东城区属医院与驻区三级医院科室合作达到120个,2024年前三季度双向转诊2.5万余人次,下派专家近1.1万人次。区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的不断深入,东城区各医院在提升诊疗能力、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增强群众就医获得感等方面均取得了成效。未来,东城区将持续发力,推动区域医疗水平再上新台阶,更好为居民健康服务。
01
专家下沉
优质医疗“触手可及”
生病了多吃补品身体会更好吗?打了HPV疫苗还需要定期体检吗?互联网就诊有哪些小技巧?……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任彤通过在社交媒体分享医疗科普知识而被广大网友所熟知。而“怎么才能挂上号?”成为评论区被问及最多的问题。为此,任彤发布一篇题为“我的门诊时间”的视频,他特别提到了协和——六院医联体,除协和医院外,自己每周二下午固定在北京市第六医院出诊。
任彤作为北京协和医院的专家在北京市第六医院出诊并非个例。作为北京协和医院的医联体,今年北京市第六医院推出了由北京协和专家领航的特需门诊,包括任彤所在的妇产科、心胸外科、心血管内科、风湿免疫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消化内科等专业的12名北京协和专家在北京市第六医院出诊,以满足不同人群多元化、个性化的就医需求。
北京市第六医院副院长郭静表示,目前,北京市第六医院已有28个科室与北京协和医院的专业科室建立了合作关系。“他们带来的先进理念与精湛技术,为各种疾病的诊疗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也为六院的团队注入了强劲活力,这样的‘双向奔赴’最终受益的还是患者。”郭静说。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任彤在北京市第六医院为患者进行手术。
医联体的优势不仅体现在患者日常就诊上,东城区医联体建设最显著的成果——双向转诊平台更是为无数急危重症患者点燃了生命的希望。
“我是协和医院儿科,一位哮喘发作的患儿正在转运到你们医院,约20分钟后到达。”日前,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儿科住院医师赵晴阳手机上弹出一条医联体工作群的消息——一名8岁的患儿果果(化名)因哮喘发作需要立即收治入院。接到电话后,赵晴阳与和平里医院儿科团队分秒必争,启动绿色通道、准备好氧气、心电监护等一系列抢救设备调试完毕……得益于成熟的医联体合作机制,一切急救准备工作只用了3分钟。伴随着救护车的呼啸声,果果快速通过绿色通道顺利收治入院。随后在协和儿科常驻专家马菁苒主治医师与和平里医院赵大夫的共同诊治下,果果的喘息很快得到缓解,在住院十天后顺利出院。
自2024年9月起,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儿科与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医联体病房正式启用,医联体病房由北京协和医院儿科派出专家入驻,全面参与并管理诊疗工作,从接到转诊消息开始,医生迅速完成病情沟通,并协调药房、检验科、CT室等相关科室,让急症患儿到院即可快速接受救治。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周英武院长表示,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发挥中西医结合医院优势,已有14个科室与北京协和医院的专业科室建立了合作关系,协和医院选派专家定期来院临床带教,查房、手术,业务指导、管理联动、分级诊疗、双向转诊,逐步推动医联体医疗服务的同质化发展,让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得上名医,住得进院”。
和平里医院儿科医联体病房启用。
02
“医”路畅通
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在东城,患了病,可以通过分级诊疗,在“家门口”享受上级医院优质的医疗服务;小病小痛不用再跑大医院,就近就能看;重点疾病患者和重点人群还可就近享受健康管理服务……东城区坚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区域均衡布局,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方便快捷的卫生健康服务。
又到了每月一次与签约家庭医生侯金圆大夫见面问诊的时间,家住体育馆路街道葱店社区的张阿姨一大早就来到了体育馆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诊室,侯大夫看到是自己的“老熟人”后,便热情地招呼老人坐下,随后详细地询问起老人的近况。在了解张阿姨的近况后,为了帮助老人更好地控制血压、血糖,明确张阿姨的甲状腺功能是否对其情绪和体重有影响,侯大夫为老人开具了包括血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等相关检验检查。
体育馆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家庭医生侯金圆大夫为居民问诊。
看到检查项目不少,张阿姨犯了难。“冬天天气冷,岁数大了不方便,我改天再去大医院抽血吧。”看到张阿姨要打退堂鼓,侯大夫赶紧说道:“现在咱们检验科对接东城区医学检验中心,您在这抽血,化验结果在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能取了。”听到这一消息,老人别提多高兴了,直言:“现在看个病真是太方便了!”
侯金圆告诉记者,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是对病人进行慢性病筛查和随访管理。“过去很多检查项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因为设备少做不了,患者需要跑到二级、三级医院才能完成检测。现在通过东城区医学检验中心——医学检验共享平台,患者只需要在社区进行缴费、采血,样本通过物流人员转运至东城区医学检验中心进行检测,出具的检验报告通过医学检验中心的信息平台回传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提供了很大的助力。”侯金圆说。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的深入改革,东城区目前以北京市第六医院、北京市普仁医院两个区域医疗中心为依托,启动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和医学检验(病理)中心建设,探索解决财政投入分散、重复建设等问题,通过两个医学共享中心建设,推动信息互通、数据共享,打造让“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信息化诊疗流程。现如今,患者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能做大部分检验、检查项目,群众就医获得感显著提升。
北京市隆福医院与建国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
截至目前,东城区医学影像诊断共享中心,覆盖区内54家基层医疗机构,开放远程心电、CT、超声、磁共振等项目,累计出具远程诊断报告8千余份。东城区医学检验中心,累计合作单位共33家,共完成样本检测3.3万余例,流转标本总量达14万余例。
03
优势互补
协同发力惠民暖心
“父亲因病卧床,作为家属在居家照料上我们着实犯难!这次多亏了北京市隆福医院三级联动医联体通道,我父亲可以在家门口的朝阳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房进行后续治疗,为我们解决了大难题。”近日,患者家属张女士再三对北京市隆福医院的医护工作者表达感谢。据张女士介绍,自己的父亲因突发疾病到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进行抢救,脱离生命危险后,经医联体双向转诊,来到了北京市隆福医院老年重症过渡病房。“在这里,每天都有医生和护士一起来看我父亲,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不用我问来问去了,我心里踏实多了。”张女士说。
隆福医院开启急诊-病房绿色通道。
据了解,北京市隆福医院老年病科与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成为医联体共建科室,成效显著。为帮助老年患者在疾病急性期更加平稳地过渡到恢复期、康复期,目前老年病科室新增设老年重症过渡床位,作为从ICU病房向普通病房的缓冲阶段。
“老年病科通过创新开展‘多学科一体化’查房模式,由多学科团队医生、护士、药师及医务社工每日一起查看住院患者,有效打破了各专业间的壁垒,不仅使医疗护理沟通更为顺畅,降低了分别转述的信息差,更使患者和家属感到医疗人文的融入,提高患者就医体验。”北京市隆福医院老年病科主任王红告诉记者,待病人病情稳定后,针对有需要的病人,可以转入与北京市隆福医院签订医联体协议的社区卫生中心。“我们也会选派医护专家到社区中心定期开展查房、会诊等工作,保证转诊患者的医疗护理质量,同时也支持带动社区医疗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就近就医需求。”
医生针对患者病情给予个性化治疗方案。
类似的生命接力不断上演的背后,展现出的是东城区医联体合作的强大服务效能和始终坚守的为辖区居民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初心。
在北京市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的骨科病房,晨起查房的过程中传来阵阵亲切的藏语问候。得益于北京市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携手奔赴西藏开展大骨节病普查公益活动,首批藏族患者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完成膝、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其中3名术后情况复杂的患者被转至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康复治疗。为了帮助藏族同胞更好地进行术后恢复,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的骨科与康复科与内科系统开展联合查房,并为其量身定制个性化康复方案。与此同时,骨科医护团队为降低与藏族同胞间语言与生活习惯的差异,在每日晨会上增加了藏语日常用语学习环节。在饮食方面,更是严格按照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要求精心安排营养配餐,全方位为藏族同胞的康复之路保驾护航。
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医护团队为藏族同胞提供暖心医疗服务。
据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业务副院长王彤介绍,自2013年起,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开启医联体合作,并有成熟的保障机制。为保障患者转院、治疗与医疗服务的无缝衔接,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组建专业转运团队,做到患者由病房到病房的贴心转移,确保患者医嘱与治疗方案的无缝衔接。同时,北大人民医院全力提供技术支撑,主任医师教授每年查房200余次,高年资主治医师与骨关节科康复师每年查房120余次,让患者能够享受到同质化医疗服务。
据了解,十年间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双向转诊人次超过1万,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年关节置换手术量达150余例,年出院人数约900人次。王彤坦言:“医联体工作的深入推进,提升了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关节炎治疗与康复水平,有效缓解了患者看病难、住院难的困境,群众看病就医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04
“智”“研”融通
基层医疗布局添新“力”
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学科建设。在东城,以北京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为主体的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不断加码,并向建设研联体深度布局,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共建。
在日前举办的北京协和医院科技创新发展大会临床研究分会上,北京协和医院公布了首批综合临床研究联合体成员单位,北京市第六医院、北京市隆福医院、北京市普仁医院、北京市和平里医院4家医院成为北京协和医院首批研联体成员单位。
首批综合临床研究联合体授牌仪式。
未来,东城四家区属医院将通过与北京协和医院稳定的合作关系,共享科研资源、开展交流培训和高水平临床研究、加快创新器械应用,提升区属医院的“造血”能力。
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市第六医院医联体肠菌移植中心的成立,就是东城区医联体建设向研联体建设迈出的坚实一步。北京市第六医院消化内科专家吴作艳告诉记者,能有这样的深度合作实属不易。“坦白说,过去我们六院不管是在病人数量上、病种上,还是我们本身的医疗技术上与协和医院之间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因此在医联体合作的初期,不光是我们心里打鼓,协和医院的大夫也担心是否能够沟通顺畅。”吴作艳回忆起最初的合作,内心的忐忑仍然让她记忆犹新。
面对新情况、新知识,北京市第六医院消化内科紧紧抓住北京协和医院医生到第六医院查房、手术,以及开展专业技术培训等一切机会学习充实自身。吴作艳说:“通过与协和医院的紧密合作,第六医院尤其在病种覆盖、病例分析、医疗技术等方面都实现了质的飞跃,特别是年轻医生在这个过程中快速成长。”随着合作不断深入,北京市第六医院消化科逐渐发展成为特色科室,对于疑难杂症和重症的处理能力明显增强,全市首家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市第六医院医联体肠菌移植中心的成立可谓正逢其时。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郑威扬副主任医师带领六院消化内科医师查房。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李景南教授表示,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市第六医院医联体的构建,有效实现了双方的优势互补。“像肠病属于慢病管理的范畴,需要长期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跟踪监测,但是协和医院的病床相对紧张,开展新领域的研究就有很多限制。肠菌移植中心的成立,不仅将有效带动肠菌移植诊疗的学科发展,我们双方也将通过在医教研等方面紧密联合,实现共同的提升。”李景南教授说。
隆福医院 北京市第六医院 北京市和平里医院 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 李帅 供图
来源:北京东城
作者: 李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