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常常听父母说:“都是为了你好。”
就算是父母操控了我们的兴趣爱好,乃至婚姻大事,都只能当成是关爱。
当父母很老的时候,家庭关系就反过来了,我们会常常说:“都是为了你好。”
换一种角度看,“为你好”多半是单方面的,会让对方特别难受。
因此,儿女再孝顺,也不要帮80多岁的老人,做以下几件事。
01
代替老人社交,让他不和熟人接触。
很多的麻烦,都是社交之中惹出来的,某些骗局也是。
我们都以为,老人参与社交,很容易上当受骗,或者因为他们行动不便,怕他们走丢,就不允许他们社交。
就是逢年过节,也是我们去参与宴席,老人在家留守。
其实老人是很希望能够和老熟人见一面,扯几句的。
老人的很多心里话,不能对儿女说,只能对“老熟人”说。说出去了,心情就放松了。
尤其是老人的亲戚,总是血脉相连的,彼此有不愉快的时候,但后来没有了利益冲突,也就剩下单纯的感情。彼此见一见,也会减少一些遗憾。
带着老人去社交,让老人畅所欲言,儿女在一旁听着,也是一种孝顺。
02
不准老人劳动,让老人觉得自己废了。
“你都一把年纪了,还去下地干活?你要是摔倒了,没有几万都搞不好”,这样的话,应该很多儿女都说过。
但是你不让老人干活了,他会觉得自己“真的没用”了,人生的价值感就没有了。
一天到晚,就是等儿女伺候,种菜不行,割草不行,就是烧水洗澡也不行。这看起来是儿女孝顺,其实把老人养废了。
在老人能自理的情况下,应该让他自理。吃饭穿衣,做饭,挖土,都随意。
有时候,儿女还要表扬老人,这青菜萝卜,种的不错。如果有空,帮忙种菜,也是可以的。
百丈禅师有句名言:“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禅师年纪大的时候,弟子把他的劳动工具藏起来,他就生气,拒绝吃饭。
弟子们把工具还给他,他就开心了。
劳动让人有价值感,也带来的生活的美好,不觉得自己是累赘。
03
决定老人的未来,让老人看不到希望。
看过这样的一个画面:一对老父母,被儿女安排余生。
老父亲跟随大儿子去北方生活,生老病死都是大儿子管;老母亲跟随儿子去南方。
老父母分别的时候,泪流满面。他们知道,从此分开,就是永别。
表面看,儿女的安排没有错,管了父母的吃喝、病痛,但是没有照顾父母的感情。
八十岁,确实是很老了。但是他们还能活多久,没有定数。也许三五年,也许十几年。
对于未来,应该是一家人商议,如何过下去。而不是儿女单方面做出安排。
在哪里定居,生病了怎么办,日常开销的管理,都要老人自己安排,儿女再适当调整。
如果老人有爱好发展的需求,儿女也要支持。让其有一个成功的梦。
不管多大年纪,都是“命由己造,境由心生”,别人是爱莫能助的。
除非老人到了灯枯油尽的时候,也完全糊涂了,儿女才可以擅自做主。
04
拿走老人所有的钱,让老人一筹莫展。
很多儿女,拿走老人的钱,还美其名曰:保管。
其实,钱拿走之后,老人是不放心的;兄弟姐妹之间,更加不放心。
最可怕的是,有的儿女,拿着老人的钱,自己偷偷花掉了。然后告诉老父母,就是某次生病花掉了。
一个老人,手里一分钱都没有,要买什么,都很困难。或者儿女一个月限定老人花几百块钱,也是很苛刻的。
保证生活的零散开支,让老人自己去买日常用品,这才是尽孝。
至于老人的大笔开销,或者大额的存款,儿女应该管好,避免丢失。有必要的话,定期在大家庭里通报,钱都花在什么地方,避免兄弟姐妹互相猜忌。
05
赶走老人的“半路老伴”,让老人越活越孤独。
人老了,难免会孤独。从中年而来的老伴,不一定陪伴到最后。
这就难免,有的老人在六十岁之后,另外找伴侣。
作为儿女,看到老人有了老伴,往往是很尴尬的。认为这半路来的老人,是贪图钱财。
在儿女的阻扰下,很多老人找了半路老伴,也不会办结婚,也算是搭伙过日子。
当老人到了八十多岁,需要儿女关照了。这“半路老伴”,要如何处理呢?一般来说,儿女对其是不闻不问的,反正没有血脉关系。
其实,只要老人愿意,就应该留下半路老伴,让生活不那么孤独,做人也不要那么绝情。
如果老人过世了,那么他的“半路老伴”,也应该考虑其余生,适当给一些生活费用。也和其儿女好好沟通,避免冲突。
06
从古至今,孝顺有三重境界。
其一,养其身体,吃喝不愁。
其二,养其心情,没烦没恼。
其三,养其志气,充满希望。
作为儿女,应该把三个方面都考虑到,让老人在晚年活出精气神。
具体来说,我们做孝顺的事情,要分三步走:一是询问老人需要什么,不让老人为难;二是经常性陪伴,留在长久的感情;三是引领老人走进新时代,做向上的人。
儿女们,千万不要单方面给予老人什么,就以为是尽孝了。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