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藏好自己

墨客岛的小墨 2025-01-13 02:28:33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似乎不断在塑造一个形象,让他人看到自己、认可自己。然而,真正的“智慧”,常常不是张扬,而是藏匿。这一点,庄子在他的经典作品中早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在《庄子·缮性》篇中,庄子提到:“不当时命而大穷乎天下,深根宁极而待,此存身之道也。”意思是说,在时运不济时,应当静心藏身,深入根基,等待时运的转机,只有这样才能保全自己。这段话不仅是庄子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也是一种生存智慧的体现。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过度显露自己的才能和优点,往往会引来灾难。反之,懂得藏匿锋芒,方能稳步前行,最终达到成功的彼岸。

墨客岛 | 杨明远《庄子梦蝶》

01 藏言

《庄子·知北游》中有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故事,有一位叫智先生的人,为了弄清什么是道,他一路向北,遇到人便请教。途中,他遇到一个叫“无为谓”的人,便向其请教:先生,如何才能知道,安道,得道呢?可“无为谓”却始终一言不发,只是面带微笑地看着他。智先生感觉自己受到了戏耍,拂袖而去。

走了不久,他遇到一个叫狂屈的人,于是,他又提出了那三个问题。 狂屈说:“这个不难,我给你细细道来。”可当智先生准备洗耳恭听时,对方却憋红了脸,半天吐不出一个字来,智先生大失所望地离开了。

后来,他见到了黄帝,张口就抱怨,“无为谓”和“狂屈”是两个骗子。黄帝却说:“彼无为谓真是也,狂屈似之,我与汝终不近也。”在黄帝看来,无为谓是真懂道,狂屈只是装懂道。懂道者不谈论道,谈论道者不懂道。

庄子借黄帝之口告诉世人一个道理: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很多时候,沉默才是最深刻的表达。学会不说,才是开始真正理解和掌握人生的第一步。

墨客岛 | 王六一《庄子语》

02 藏器

《周易》中有一句话:“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在一些时刻,若局势不明朗、实力不足,一个人往往要经历一段蛰伏的日子,这段时间既是藏器,也是蓄势待发。

《庄子·逍遥游》中,有只大鹏鸟,它有着飞上九万里高空的雄心壮志,但平日的风太小,不足以支撑它飞到那么高,于是它就在低调中积蓄力量,等待合适的时机。等到六月刮起强风时,它才张开双翼,乘风翱翔,直上九天。

楚庄王的事例更是印证了这一点。在少年时期,楚庄王继位时国势较弱,朝政混乱,但他没有贸然作为,而是三年不发政令、不理朝政,耐心积蓄力量,等待机会。最终,他凭借自身的智慧与气度,在几年的蛰伏后,成功问鼎中原,并一跃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在这复杂的世界里,只有懂得“藏器”的人,才会在积蓄力量中等待最终的机会,一旦时机成熟,就能一飞冲天,取得非凡的成就。

03 藏锋

《庄子》中“呆若木鸡”的故事就体现“藏锋”的智慧。周宣王酷爱斗鸡,他请来斗鸡高手纪渻子进行训练。经过纪渻子训练后的鸡,不再高声鸣叫,行为沉稳,看上去像一只木鸡。但这样的鸡才厉害,使得其他鸡根本不敢轻易挑战。

历史上,司马懿便是典型的“藏锋”。在魏明帝去世后,司马懿自知无法与曹爽正面竞争,于是采取了虚弱不出、装病养神的策略,耐心等待曹爽放松警惕。在关键时刻,他通过一场精心策划的政变,成功掌控了朝政。司马懿的深藏不露,正是他最终胜利的原因。

在现实中,一个人若过早地展现自己过高的才华或过强的能力,反而容易招致外界的嫉妒与攻击。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才能于示弱中,击垮他人的防备,一举定乾坤。

04 藏念

庄子非常深刻地看透了人内心的困扰,他指出,人生最大的烦恼往往来自我们的心念。《庄子·渔父》中,有个人在路上行走,无意间看见自己的影子,以为是鬼怪,吓得飞快跑起来,不料跑得越快,影子追得越紧。于是他更加拼命狂奔,最后筋疲力尽而死。

《庄子·达生》中的另一个故事也表达了类似的哲理:齐桓公在打猎途中,误以为看见了鬼怪,心中不安,最后因过度焦虑而生病。过度的思虑和内心的焦虑,像是在给自己精神上加刑,最终会伤害到自己。

我们常常过多地纠结于过去与未来,内心焦虑不已。正如林清玄所言:“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保持平和的心态,学会放下多余的念头,才能真正走向内心的宁静。

庄子的“藏”字智慧,教会了我们在纷乱的世界中如何保持冷静、内敛与深思。生活中的每一处磨难,都能成为我们成长的土壤,在深根处蓄势待发,心中有数,步步为营,最终定能走得更远。

在往后的日子里,请藏好自己的底,也藏好自己的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 阅读:19

评论列表

吉祥

吉祥

2
2025-01-13 09:39

作者大德[点赞][点赞][点赞]

墨客岛的小墨

墨客岛的小墨

感谢大家的关注